

作者:翰墨轩
庄河地域的书画艺术发展,有其渊源的文化基础。庄河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在这苍山碧水之间生活、繁衍与发展,(见《庄河县志》)。又見于记载的是南尖兴隆村,小孙屯后山有一古碑,上书“蒙仲之墓“。据考,公元222年〈秦王政25年),大将王贲征辽东时,折其子王离部下一位大将,故择穴于此,并勒碑记之(見《史记》、《秦始皇本记》)。碑文有“……镌之为志,丹书杨际翰"文字系阴刻,可見庄河境内居人读书之早。
考庄河境内的原城山庙、玉泉寺、仙人洞庙、大孤山庙,青堆天后宫等庙的碑文所记,均见庄河早期文化繁盛的景象。
特别是座落于木耳山西南的《朝阳寺》,原系唐朝16年(公元642年),常山道人所建,后于乾隆9年(公元1744年)扩建,并御赐《朝阳寺》。碑文云;……明永乐10年〈公元1412年〉乡邑设教,举子读圣。又云;……昭丰、董玉、东穆皆善书,精绘事。说明了庄河境内,很早就有家教,读书作画的史实。深厚的文化土壤,培育了庄河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庄河书画有史料记载和作品流传的,見于清乾隆后期,根据书画家活动的年代,及书画发展的不同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以长白山人,刘蕴山,许东牧,于方石,木棠,曹石蹊为代表的清早期的书画作者,二是以悟三、王曰俞、张鸣山、刘溪东、孙克轩、许思光为代表的清中晚期的书画作者,三是以王贯三、于奎东、许韬光,孙清泉,葛骏九,喜禅,孙世昌,姚树滋为代表的清末到民国时期的书画作者;四是以李仲园、张英山,李石村、王绍文、程万全,张国安为代表的建国以后仍作画的作者。特别是自嘉庆16年(1811年)到1949年,这个时期,正如王绍文诗云;“渔樵尚尔过桥村,水碧青山笑语温。一句莫教关世事,而今世事不堪论。"这个时期,年代虽系动荡,但社会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不断地提高,举子读书便成了人们的第一要务,“书中自有黄金屋“,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共识。家庭殷实点的,或聘家庭教师或送子入私塾。经过《四书》《五经》的寒窗磨练的书生们,到了登科立业的而立、不惑或知天命之年。他们都饱读了经书,或进学,或及弟,或中举,或留学。
有记载的,中进士8人,中举的36人,入贡生的61人,出国留学的9人,(見1934年《庄河县志》)。这些人的文韬武略,垫厚了庄河的文曲高台,同时也促进了庄河书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这个时期,庄河境内的四大港,(老渔市船坞的庄河港,华兴泰船埠的青堆,打拉腰船埠的打拉港,大湾船埠的大孤山港)即是商贾云集之地,也给文人墨客创造了读书论经硏艺之良机。关内关外的百石之舟,往来于北平、天津、烟台、塘沽、威海、上海等地。书画作者或乘舟南下,或扬帆北上,有了研究、学习、交流经验的有条件。明清,民国名家的文学作品又不断传入庄河,即增厚了庄河文化,又给书画作者带来了样本,得以面对面的欣赏与品评。进而充实了理论,反复了实践。由此,庄河的书画艺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借此走出了域限。 另一方面,受外来文人的影响,山东、京沪、江浙及周边地区的文人吴石仙,任伯年,花石棉,刘心田、周铁衡、李东园、潘龄皋、王垿、翟云生、李汉章、胡永年、葛月潭,沈雨田、杨草仙、张林屋等,这些人的墨本传入庄河,有的来庄河会友留驻庄河,这给庄河的文化发展,特别是书画艺术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书画家,华山,长谷雪野,萧峰,铁崖道人,李承锡。金宏道、李桂臣等人,此时也来往于东北各地,常在大孤山,青堆,庄河驻足,与当地的书画作者论理谈道,切榷技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得以渗入,中西文化互补,视野更广,理论与技法得以很大提高。而在外做官留学的萧宪章,衣学让。孙焕章、衣文深、景云和等,又将国内不同流派、不同内容及笔墨技法带入了庄河,容融并间接地传授,催化了庄河书画,躍登艺坛,并跻身于全国名家之林。

此时庄河书画作品无论从艺术风格,题材内容,书画创作的水平都处于成熟阶段,且异彩纷呈;其时的书法作品诸体皆备,且端庄,雄浑,雅澹,酷率,清新隽秀,磅礴酣畅,阳刚而充满生机,并大显个性书风,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哲学思想同源。并注重了儒家文风;绘画作品继承了传统,并兼取了诸家之长,题材不拘一格,笔法工写兼蓄,墨色兼用。所表达的形式既峥嵘璀璨,幽邃神韵,又蒼古质朴,雅澹华贵。特别是喜禅三下江南,效其潇洒之风,勃然而起。庄河绘画也由此从意象而走向了写实。立足于写生,趋于自然,并敢于标新立异。且写实不俗,夸张有度,其内容大都追求和平安逸的生活和倾诉着体验生活物理的自然之趣。
就作品本身来看,这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书法与绘画,乃是前贤为我们现代人留下的当时的社会信息,既反映当时人们思想,生活,社会活动诸事的“老照片";也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诸方面观察认识情感的首首抒情诗;是书画家们用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对客观世界的品评、捕捉与提炼与描述;对宇宙,对生命运动的感悟,充满了对末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闪烁着中华民族古典文化艺术的光辉,具有显明的民主性与人民性。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继承,弘杨发展民族文化奋斗中,用文人的思维,去塑造高级审美情趣所做出的苦心砺志。

应该说庄河这一书画家群体,他们精深的文化修养,善施乐为的淳朴品德,及或书或画的精湛艺术造诣。为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精神面貌的改变、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繁荣,和对民族智慧的开拓与再塑,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千年风流浪淘尽,百代春秋真情垂。文化,关系到民族精神的消长,气运的盛衰。庄河这一书画家群体,他们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又弘扬了民族精神。虽说他们不能个个都称为大师,但他们在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所留下的坚实的足迹,蕴藏着满腹经纶,张扬他们的神彩与风貌,独领了时代风骚,就足以烁古耀今了。


作者简介:翰墨轩,原名张云卿。教授、诗人、书画家。作品在多家报刊发表,并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选》、《中华艺术宝库》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