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雷锋精神”红色讲解员公益培训之际
作者/王明舫

三月是一个让人怀念的月份,雷锋的名字与和煦春风一起又一次拂过人们的心头,将一个时代的精神引领。3月4日,由洪湖市委宣传部、洪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洪湖市妇女联合会、洪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承办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雷锋精神”红色讲解员公益培训启动仪式在烈士陵园举行。这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的实践报告;这是对雷锋的致敬;这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这是对时代新风的礼赞。
自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1960年在《抚顺日报》首发以来,雷锋精神就此传播,感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雷锋的后继者,筑起了具有认同力、感召力和引领力的道德丰碑。
“向雷锋同志学习。”6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朴实无华的题词,让一位普通战士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标杆。雷锋的名字,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崇高和温暖的时代气息,再次唤起了亿万中国人的热情。60年来,雷锋已成为一个不朽的名字,成为一切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精神已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哺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最完美的结合。60年来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60年,足以让一个懵懂少年满头白发;60年,也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时光流转,雷锋的青春模样在人们心中从未远去,雷锋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闪亮。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一句歌词,脍炙人口,传颂一甲子,至今无不让人心潮澎湃。
雷锋,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中华美德的文化标识、人民群众的道德楷模、无数志愿者的共同称号、享誉华厦的红色时代名片。
学习雷锋,“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学习雷锋,“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学习雷锋,“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学习雷锋,“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
新时代呼唤雷锋精神,《雷锋之歌》诠释了雷锋精神,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雷锋之歌》感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雷锋的后继者,筑起了具有认同力、感召力和引领力的道德丰碑。
郭明义是学雷锋的杰出代表。在鞍钢,郭明义爱心团队开展了立足岗位的学雷锋活动。爱心团队在全国有分队1000多支,成员200多万人,其中涌现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当代发明家”李超,勇闯火海英勇牺牲的见义勇为英雄孙利东等一批先进典型,成为学雷锋活动坚实而磅礴的基础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先烈的精神与日月齐辉,三月春风吹醒了人们的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继革命传统,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时代风貌,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红色讲解员是---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红色精神的生动诠释者、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红色风尚的有力引领者。洪湖水育荷花艳,雷锋精神代代传。
穿越历史时空,雷锋精神永不朽。
传播红色文化,洪湖儿女正行动!
【作家档案】
王明舫(逆耕),湖北洪湖人,回族。洪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干部。《长江开发报》《民族大家庭》《洪湖日报》特约记者。有近700余篇新闻作品、纪实文学、散文在《学习月刊》《民族大家庭》《洪湖文学》《湖北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网》《作家驿站》等媒体刊发。代表作长篇通讯《楚龙起舞》被选入《群星谱》用中、日、英、法、德等五国文字出版;《杏林雨露育新苗》被宁波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纪实文学《壮美史诗入新卷》在《人民新闻网》刊发、并荣获2021年荆州市作家协会 “峥嵘岁月红心向党”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优秀奖。1996年和1998年参加洪湖抗洪抢险,倾翰墨鼓抗洪斗志,注深情筑精神长堤,分别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