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文:江山壮美鲁南行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江山壮美鲁南行
赴会驱车日照,返程转道沂蒙。孟良崮上忆曾经。雪野小歇揽胜。
房干深山沟壑,村民致富心灯。芜湖山谷舞新风。壮美酬勤筑梦。
我的祖国,疆域辽阔,巍巍西域雪山,滔滔东海之水,星星南沙诸岛,点点漠河北极,不仅地大物博,江山壮丽,而且历史绵长,文化底蕴丰厚。
江山,就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江山,犹如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江山,更是一部记录沧桑的书。江山虽大,江山虽美,但大美江山在一隅。
说江山就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是因为那画卷舞动着杨柳春风,吹醉了春花秋月、江南烟雨、秋月菊韵,在绿野仙踪飘来了竹韵茶香,还有那辽阔的海蓝之天,海阔天空,啊,山水神韵尽收眼底!
说江山犹如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是因为那里搭建了天涯诗语、墨香天涯、新诗部落、少年诗派的平台,文缘春天真的到来了,这是心灵之约,盛开着思路花语的芬芳,嗅着舞墨之轩的清香,在那清颜暖阁中撰写着雅韵文学、花妖文学、离魂文学、秋浦文学、东方文学,尽管指尖微凉,但文润心音,有了大筐小篼的收获,啊,享受着旋转木马的快乐!
说江山更是一部记录沧桑的书,那是因为在这人生家园、华文部落里,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众神殿堂,东北风情抚今朔昔,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逝水流年难忘怀,四渡赤水出奇兵,峥嵘岁月看今朝,茅林草舍新建树,欢乐酒家墨飘香,妩媚今朝点江山,年轻一代绘山河,我主江湖敢担当,啊,颐和兰庭写华章!
我借用江山文学诸社团的名字,写了前面的话,以此作为本文的引子。

青岛印记
我初次来到青岛,那是2005年的初夏。从内陆到海边有许多新奇。一个星期天,我在朋友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跑。游览了市区、五四广场,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前卫与希望;沿着海滨从五四广场出发一直走到栈桥,海天一色,绿树红墙,领略了蒙蒙细雨中的美景仙境;海军博物馆里的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实物、一页页泛黄的文件史料,以及静卧港湾的舰艇,诉说着这支部队的发展壮大和赫赫战功;在蒋介石青岛官邸前稍停片刻,夕阳下的炮楼与馆所没了昔日的“威严”;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青岛火车站,给这座东方旅游胜地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秀色,当年《胶澳租借条约》书写着清政府的腐朽与国人的耻辱;海洋世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将你置入梦幻般的另一个世界;沿着弯弯曲曲、狭窄的沿海公路去了崂山,刚刚上市的绿茶散发出阵阵清香;忘记了炎炎烈日而身裹金沙银沙在海滩上的闭目遐想,在蔚蓝的海水中陶醉着海浪拍打和涌动的魔力;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游览了崂山寺院,千年的古柏、磨秃的阶梯、几经修缮的殿堂,告诉人们道之久远的历史与传说。
7年之后,2012年的早春二月,我再次来到青岛,目的地是黄岛上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保税区。有幸从胶州湾跨海大桥进岛,从胶州湾海底隧道出岛一览风光。那天没有风,看不到惊天骇浪。大桥似一只巨大的臂膀伸向远方,连接了胶州湾这边的青岛与那边的黄岛。据讲,胶州湾跨海大桥把青岛东西两个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的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的红石崖,全长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26.75公里,很是壮观。以往,青岛东西海岸因有辽阔的胶州湾天然屏障,遇有大风大雾天气而停摆,不得不舍近求远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当我从青岛返回时,又特意从黄岛走了胶州湾海底隧道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长7.8公里,分为路上和海底两部分,海底部分长3 950米。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继杭州跨海大桥之后的又一壮举,胶州湾海底隧道更堪称中国海底隧道建设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去机场时间还早,我就参观了奥帆基地。眼前,静静地港湾,整齐停泊着已落风帆凸显桅杆的帆船,远处镶嵌着五环腾图,五彩缤纷的万国旗迎风飘扬,伸向海里的“I”字形坝墙上奥运火炬傲然屹立,一艘大型游艇停靠岸边,昔日观光望远镜早已落锁,沿着海岸线点缀的商亭大多歇业,这就是2008北京奥运实现百年梦想的一个窗口。或许海风吹拂的缘故,虽已进入旧历二月,却寒意未减。依稀可数的游人,显得有些冷清。

初到日照
小雨停了,在夕阳的辉映下,我们一行入住了坐落在日照绿洲南路的良友君豪大饭店。
良友君豪大饭店,是一个很早的宾馆了,虽然房间装饰有些陈旧,墙上的壁纸有的已经卷曲,但酒店主楼“游船”的外观造型,由长廊连接的两座副楼,形成A、B、C楼群,在A座主楼大堂里“千帆竞发”的主题文化,尽显海滨城市的色彩,还有长廊中陈列的黑陶艺术品,告诉人们这里是黑陶的故乡。
晚饭后,我们穿过饭店的广场就来到了海边,这是一个静静的港湾,整齐地排列着停靠的帆船,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帆船训练基地。夜幕下,海风徐徐,对面山冈上的潮汐塔间歇地闪烁着红光,真的有些惬意。对于来自北国冰城的我,到海边的机会毕竟不是很多。
第二天下午3点钟冒雨参观了日照港。这是我第一次参观港口。中巴在港口的路上穿行,一列列摆放整齐的集装箱不知道是来自何方又向何处去。中巴在一座楼前停下,“日照港展览馆”醒目的大字出现在眼前。大家来到一楼观看日照港电动沙盘,了解概况,然后乘电梯直达5楼,从5楼的通道到了室外的平台,日照港尽收眼底。在平台正前方吊车正从货轮上卸集装箱,左侧的货轮吨位较大正在卸沙子。平台上陈列着日照港各作业区及规划区平面图。大家返回5楼室内继续参观,然后4、3、2楼,最后又返回1楼。原来从5楼到1楼都有展览,每层楼都有一个缓坡的通道。
日照港是1984年拓建的年轻港口,是山东进出口港之一。
从日照港展览馆出来后,又驱车游览了澙湖。我们破例乘车沿湖畔路而行,偶见湖边垂钓。在澙湖广场稍作停留,广场上游人无几,三人划艇的塑像下面的水池因自来水关闭显得有些干枯与无奈。广场上倒是很洁净,好像修建不久。在湖的另一侧见到了划艇运动员在训练。澙湖原本是个淡水湖,现在已与海水贯通了。澙湖的路好似倒着的“U”字形,没有环上的缺口就是港湾的入海口。潮汐塔紧邻入海口,塔下是海战馆,在入海口的左侧就是金沙滩,这里还蛮有人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海水里沐浴。潮水已退,环卫工人正在清理涨潮带到甬路上的沙子。
自助晚餐后,我们“天南地北”的四人沿着饭店前的港湾路漫步,这里的海水很深,岸边设有栏杆。大家都很真挚,没有遮拦,你一言我一语,谈事业、谈家庭、谈人生,忘记了欣赏海滨夜晚的景色,不知是谁提醒一句“不早了,该休息了”,这才余兴未减地回房间。
第三天早饭后,我们就告别了日照返程。我们所住的饭店在东港区,离市中心还有六七公里路,也没来得及去呀。
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的日照,这个位于山东半岛南麓的新兴港口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愿你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遥望孟良崮
我们乘坐的考斯特中巴在京沪高速公路鲁南段向济南方向疾驶。
“看!右前方远处那个山包就是孟良崮”。在海南工作的老崔脱口而出,打破了车里的宁静。提起孟良崮,必然就联想到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浴血奋战于此,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及援军一部共3.2万余人,击毙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史。这是一个在战争史、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例,据讲当年毛泽东主席说,“在中国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
孟良崮这座沂蒙山区的小山也由此名扬四海。“我的大伯19岁从老家文登参军,就牺牲在这里。” 老崔告诉我,“那年我在孟良崮烈士陵园还找到了我大伯的名字。”在这里还有华东野战军九纵指挥所遗址、国民党军七十四师指挥部遗址、孟良崮战役旧址,这里又是“诸葛故里,红嫂家乡”……八百里沂蒙,山连山,水接水,这里是中国红色根据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多少荡气回肠的故事,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名,蒙山沂水谱写出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动人篇章。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蕴含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强力量。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我们共同走进沂蒙这片红色的热土,在这里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激荡思想,净化心灵,增强投身伟大事业的坚强信心,使我们党的肌体永远健康,使党员干部队伍永葆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我第一次到鲁南大地,虽然没有机会登上孟良崮,凭吊那些为新中国而捐躯的先烈们,但来之不易的今天又怎能不去珍惜,我期待祖国的统一,更期盼世界和平!

邂逅雪野湖
中巴继续北行,大家半睁半闭双眼,似乎有些乏困。一位老同志一声“咱们到雪野湖吃午饭”,车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伸伸懒腰,开始调侃。
莱芜市如今已将雪野湖开辟为雪野旅游区,午餐我们就选在了雪野国际航空表演中心。大家品尝到了雪野湖里的大鲢鱼、烧黑猪肉、莱芜香肠、黑山羊排、传统大煎饼等“好客山东”的特色美食佳肴。
“到目前举办几次国际航空表演了?”“已经举办了两届国际航空表演了。”“有多少国家参加,多大规模?”“去年有来自23个国家的爱好者,开幕式那天有五万多人。”“每年选在什么季节举办?”“每年选在9月份,到那个时候这里天高气爽,没有雨。”“那飞机又是怎么运来的?”“参加表演者事先都把飞机分装运抵后再组合,也有把飞机存在这儿的,现在库里就有两架哈尔滨企业老板的飞机。”我好奇地问,公司的负责人答。
午饭后,参观了国际航空表演中心的飞行表演照片、停机坪、跑道、飞机库。雪野湖,是大型水库,沿着雪野湖10多公里的环路游览了雪野湖溢洪大坝、点缀在山湾湖边的村落及新辟建的建筑群体。这里离济南不足100公里,有山有树有水,清秀优雅,是个好地方。

陶醉房干村
继续驱车往山里走,去40多公里外的房干村。车在“九龙大峡谷风景区”前停下,上来一位操着当地口音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并自我介绍是房干村本土的导游。
车沿着山路继续缓缓上行。导游介绍说,房干村位于莱芜市西北部的鹿野乡,原名叫房屋子峪,为什么后来改叫房干村,原来这里是革命老区,党的干部经常住在这里,百姓就把这里叫房干村了。房干村有本地村民174户,550多口人,过去吃粮靠救济,人均年收入4 500多元,改革开放以后,村支书带领村民出义务工,雨天上山植树,晴天劈山修路,我们脚下这条5公里的山路就是用两年时间修成的,如今人均年收入1.5万多元,主要靠旅游,还有山上的果树。现在来房干村打工的外地人也有一百七八十人。
车在“九龙大峡谷”的牌坊前停下,司机也有些累了,稍作小息,因为这都是计划之外的活动。大家依次下车,继续向山上走大约1公里,便到了山顶竖有白色大理石凿刻“天台”两个红色大字的地方,海拔不到八百米,但居高临下,大峡谷就在脚下。
从“天台”沿着石台阶而下可以走到谷底。台阶共有660阶,为不破坏这里的原生态,是村民从远处运来的石头修建的。据讲,大峡谷长20公里,谷底也有路。站在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天空格外晴朗,空气别样清新,仿佛仙境一般,令人陶醉。上山容易下山难,镶嵌在半山腰的弯路和谷底积满三四十米深的山涧坝塘及纵横交错的沟壑显得有些惊险。
房干人告诉我们,幸福之路就在脚下,幸福之路要靠自己铺就!
是啊,江山壮美在一隅,一隅溢香满江山!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