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医疗保障
文//人生

因为医保改革个人帐户资金缩水,引起广大职工特别是退休人员不满,网络呼声莫衷一是,就此问题浅谈愚见。
首先需要弄清楚医疗是保障还是保险?保障是政府行为,保险是个人行为。
就保险而言,个人帐户完全没有必要,交了保险,明确保险事项,报销医药范畴、报销额度就是了,让投保者权衡利弊,自愿投保就是了。省得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条条框框。

就社会保障而言,个人帐户应当是为了保障日常一般病患门诊医疗自行处置的简单方式,对于个别慢性病经医疗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国家每年另行给予定额报销,这个方式简单方便,不失是一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可行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病患的人员个人帐户存在结余,作为一种政策的设定,面对亿万人众,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不应当盯着这些小钱小题大作,比起其他不公平而言,真是不值一提。

且个人帐户每月几十元的资金划入实在没什么意义了。无非就是少涨了两年养老金而已。
改革后门诊的报销方式,相应增加了患者挂号、检查及时间诸多负担和不便,近日又传药店也可以据处方报销,这些更是难以有效掌控的,势必造成医疗资金的更大支出,结果是个人支出与医保资金双重增加,弊大于利显而易见。这才是改革不得民心的根本所在。
其实作为社会保障,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物质相对充裕的客观环境下,无论是医疗还是养老,要彻底实现最大限度的全民社会公平,根本在于解决资金来源的筹集方式,这种与交费挂钩的方式不能完全说是社会保障,应当以税收方式解决资金来源,这才是问题的最大难点。
社会保障必须是全民覆盖,这是身份证公民称谓的正确体现,也是政府的社会职责。
绝对的社会公平任何时代、任何体制都不能做到,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的基本生存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