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文:一幅水墨丹青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一幅水墨丹青
倾泻天池施爱,扬帆水路抒情。寒流上演瞬间冰。神笔勾出妙境。
研磨霞光洒韵,铺宣落叶描红,难得悟道自然成。文武封江馈赠。
大自然以其独特的魔力,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神奇与梦幻。
由于连日气温骤降,松花江哈尔滨段封江了。出于好奇心,那天清晨,我乘坐2路公交车抵达九站终点,往前一走就到了松花江南岸的江边。朝霞在远方的地平线升起,染红了半边天,余晖洒落在江面上,一夜之间将犬牙交错、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行走的流冰凝结为一体,定格了今冬松花江的容姿。啊,太美了,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画。
凛冽的寒风里,有老人,也有青年人,但老人居多,就连晨练、遛弯的人们都停下脚步,在观看这封江的画面。摄影爱好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这奇特的镜头,更有老人静静地伫立在堤岸的台阶上,凝望江面出神,也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用手指点着议论着,还有爱动“淘气”的青年人,弄碎了紧靠堤岸冻结的冰面,露出了清澈的江水……很遗憾,因相机放在办公室里,我没有拍这水墨丹青啊。
听懂行的人讲,民间有“武封江”与“文封江”之说。就是在封江季节出现大量冰排,相互撞击出现冰凌后逐渐封江,叫作武封江。当在封江期间,天气特别冷,加上流冰速度缓慢,造成江面迅速凝结,叫作“文封江”。
今年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是“文封江”。或许是因为下游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竣工的缘故,哈尔滨段的松花江丰腴了很多,昔日干瘦的江面、裸露的沙滩不见了,显得那么宽容、那么干净、那么文雅、那么清秀、那么美丽……这是历史上少见的“文封江”。

“武封江”,这些年见到的多了。“武封江”时,浮冰像发疯的野牛似的,没头没脑地相互碰撞,越撞浮冰越大,有时如小小的冰山,不耐烦地等待那寒冷在做最后的“挣扎”。
那年,我调到部队的上级机关,来到了哈尔滨这座闻名遐迩的城市。当时,虽然部队分配了住房,但家还没搬来,星期天我索性来到了九站下游一站地的防洪纪念塔前的松花江边,走过那片紧靠南岸江中的沙滩到主航道那侧观看了“武封江”。江水没有了夏日的欢快与笑容,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匆忙,有些慌不择路,不规则的冰凌、冰包、冰山,涌动着,撞击着,虽说不惊魂,也算动魄呀。还是那年,上了大冻后,因工作关系,我从这里徒步过江去对岸的太阳岛办事,沿着人们在厚厚的冰层上踏出的弯弯曲曲的过江小路,体会了“武封江”过后的壮美与险峻。
由封江引发了“文封江”“武封江”的话题。大自然,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变换容貌、塑造姿态,给热爱生活的人们以不同的惊喜、不同的神奇、不同的异彩、不同的联想、不同的感悟……
朋友,你喜欢“文封江”吗?如果你喜欢,我就把这幅水墨丹青画送给你!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