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酒人儿 酒事儿
文/韩忠堂(辽宁)
酒很平常;只是一种饮品;
酒很神奇;导演出一幕幕活剧。
杜康造酒时,也许根本就没想到,酒能滋生出这么丰富的酒文化,迷倒这么多年代,倾倒这么多人。可惜他生得早了点儿,没能为酒申请专利。
酿酒很讲究;保存几百年的窖泥已经进了博物馆。各家的酒曲和勾兑技术都是高度机密。
藏酒也讲究;真喝酒的,一回灌一桶,三五十斤,够喝一阵子。有品位的,讲品酒,更讲收藏;高档酒柜里,摆放着中外名酒:XO,金奖白蓝地,路易十六;茅台,五粮液,酒鬼,水井坊; 琳琅满目,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喝酒更讲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喝法;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规矩;有细斟慢饮的,有干杯为敬的;细酌者滋润,豪饮者痛快;崇尚品位的,讲究品出滋味;尊崇实在的,以醉不醉为标准;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按质而论,酒分高低档;酒又是平等的,不管你是什么人,想喝就能喝;没有好酒,次酒也将就。
自从酒诞生以来,喝酒的大戏就开场了,从未停歇过;千百年来,剧情悲喜交加:有留下千古佳话的,也有饴笑大方的,有借酒发达的,也有因酒丧命的;人生百态,尽在酒中。
这与酒有关系,也没关系;关键还在喝酒的人。因此,喝酒的人被称为“酒人儿”,酒人儿也有了职称:
沾酒脸红,不尝醉味者,为酒精;
没有酒瘾,多少不惧者,为酒仙;
家中小酌,外边不醉者,为酒神;
见酒就喝,难求一醉者,为酒包;
嗜酒如命,不醉不休者,为酒鬼;
不论酒人儿属于哪个等级,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喝醉的肯定说没醉;没醉的肯定喊醉了;二是不管几个人喝酒,谁都强调自己喝的多。没醉的喊醉,是想保护自己,这好理解;那么,都喊自己喝的多,应该怎么解释呢?其实这也不难,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既使其它方面够不上英雄,在酒上能占圈不也可以荣耀一把嘛!
酒杯不大,“水”却很深。乍乍呼呼的,也许是银样蜡枪头;百般推脱者,说不定是终极杀手。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研究,那就是劝酒。不管什么档次,不论什么酒桌,劝酒者想方设法地让对方多喝。说酒是好东西吧,他自己不想多喝;说酒是坏东西吧,他又劝别人多喝,甚至不择手段。
我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呢?
这正是酒的特殊之处。国人以热情好客闻名;酒是必备之物,殷勤劝酒乃礼仪所在;留一份清醒是自谦,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当然,确有别具用心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劝酒,甚至以灌倒别人为乐事,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劝酒者的用意何在,不可不察也……

作者简介: 韩忠堂(笔名卓然),辽宁沈阳人,在军工企业从事政工多年;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辽宁省散文诗协会会员;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菊花女与枯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