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木之湾举办“波罗诞”
一一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
蔡爱丹
扶胥之口露华浓,黄木之湾笑春风。 3月2日,为期三天的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正式拉开帷幕。
波罗诞正诞日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从古代至今,“波罗诞”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

“波罗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广府文化底蕴最鲜亮的名片之一,也是广州航海贸易长盛不衰的重要见证。
波罗诞.千年庙会特色
(一)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
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是历代帝王祭海之重要场所,几经修葺保留至今。由于地处珠江扶胥口镇,黄木之湾位置,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中外海船出入广州循例都会前来拜祭,虔诚地祈求海神保佑其一帆风顺,海不扬波。南海神庙有一别名称波罗庙与“达奚司空”神有关。

(二)番鬼望波罗
南海神庙内供奉一尊皮肤黝黑的“番鬼望波罗”神像,番鬼(粤语中称外国人为“番鬼”):相传唐朝时有一批天竺属国波罗国使者来访,其中一位名叫达奚的使者拜完南海神后,在神庙的左右两旁各种下一棵大树波罗(波罗蜜)。因其来自波罗国,在南海神庙种植大树波罗,于是后人又把南海神庙称为"波罗庙"。

使者是高僧达摩的季弟达奚,途经广州扶胥镇,被雄伟的南海神庙所吸引流连忘返,误了返程的海船时间,于是望江悲泣,并举左手于额前作望海状,希望海船回来载他,后立化于海边。人们认为他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即将其厚葬,按他生前举左手于额前望海船归状塑像,祀于南海神庙中,并给他穿上中国的衣冠,封为达奚司空助利侯。村民俗称此塑像为“番鬼望波罗”。

(三)花潮节与“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
广州民间有句流传已久的俗语,“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波罗诞与花朝节有明确记载的是嘉庆年间崔弼,《波罗外记》庙境卷中记有:“至花朝节以后,男船毕退,女舸渐登,近而红粉村姑,山花插髻……”。根据崔弼记述,明清时期的波罗诞诞期长达15天之久,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三为“波罗诞”,农历二月十四至十五日为“花朝节”。而四乡民众则白天祭神营商、诗文会友、款待亲朋,晚上听戏娱乐,渔歌唱晚。这份记载,成为恢复花朝节的重要文献。笔者认为: 也许是花朝节的原因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那个几乎无电影电视网络的年代,赴庙会凑热闹,可能会遇到心仪的姑娘,尽睹芳容一见钟情,进而喜结良缘。也有的年轻人结伴而行,在庙会的愉悦中男欢女爱增进感情。现在的信男善女慕名而来是祈福“求姻缘”。南海神庙内,就有一棵“许愿树”。大家将自己的愿望写上,挂在树上,据说“有助愿望成真”。

(四)波罗鸡靠黐
有一句广府歇后语叫做“波罗鸡靠黐”,“黐饮黐食”,占人平宜,混吃混喝的意思。这是由一个典故引申而来的。
“波罗鸡”是纸糊的工艺品。传说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住着一位老太太,她养了一只大公鸡,毛色鲜艳,准时报晓,整村人都听到,人们就听着鸡啼声起床耕作,十分方便,大家视它为村中一宝。邻村有个财主,亦看出此鸡非同凡响,要买下此鸡,但阿婆誓死不从。财主见买鸡不成,便派人去偷鸡。那鸡被偷后不喝不食不啼。财主一怒之下,把鸡杀掉,鸡肉做菜下酒,鸡毛丢出门口。且讲阿婆不见了大公鸡,非常心急,找遍全村都不见。想起日前邻村财主曾说过要买鸡,于是找到财主家见门外一地鸡毛,便认出是自家的大公鸡,于是将羽毛捡起,为了寄托对此鸡的思念,她用黄泥塑成鸡形,用纸把鸡毛一片片地黏上去(粤语 糊上去之意),一只活灵活现、神态栩栩如生的大公鸡又出现了。不久波罗诞 到了,阿婆 急着用钱 给丈夫买药治病,无奈把这只工艺品大公鸡拿到波罗庙门前卖,人们围观,大赞此鸡神情可爱,争相购买,阿婆卖得了好价钱 。于是每年的波罗诞人们都卖“波罗鸡”,有人还说,每年在众多的波罗鸡中,总会有一只会啼的,谁买到它,一定行大运,大富大贵云云。现在“波罗鸡”被列入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民间艺术得到传承。

(五)章丘诗会
章丘岗位于南海神庙西南侧,岗顶建有浴日亭,自宋以来,“扶胥浴日”就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历来成为文人墨客观江望海赏日出美景、咏叹作诗的知名场所,雅集之地,杨万里、苏东坡等文豪,皆在此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南海神庙碑文林立,流传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如:宋·苏轼《浴日亭在南海庙前》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六) 五子朝王
五子朝王是南海神诞辰正诞日,南海神五个儿子大安、元安、始安、长安、祖安的神像由供奉的所在乡村民抬着进庙朝拜南海神,向南海神祝寿的一种游神庆典仪式。该仪式具有舞台表演与民俗活动双重性质,分为两个部分:正诞日上午,五个分会当值村从本村出发,分别由壮男抬着五子神像前往南海神庙前的广场集合,五子共同向南海神祝寿,为民众祈福。祝寿仪式完成后,分别五个分会当值的村将五子神像抬回本村游神,接受乡民祭拜,本村游神仪式结束后,分别将五子神像抬至下年当值村中游神,游神仪式完毕后,举行安置神像仪式,视为游神。五子朝王活动,以南海神五子神像巡游、共同祝寿、献福仪式等为主要表演形式,比较典型而完整地展示祭神的盛况,是展示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使南海神庙的民俗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

今年的“波罗诞”庙会,有“海丝盛会”“五子朝王”“民艺体验”“章丘诗会”“寻味庙会”等主题活动轮番登场,既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也有丰富的地方特色的海丝文化呈现,为广大民众带来一场好看、好味、好玩的岭南民俗文化盛宴。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黄埔创作基地“黄木湾”编辑组亲临其境,积极参加“章丘诗会”的飞花令互动节目。游客用家乡语言朗诵了黄埔诗人写的格律诗及唐诗宋词并获得黄埔书画家的墨宝。
(图片由作家虫二提供)

蔡爱丹简介: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秘书长退休。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兼广州黄埔创作基地办公室主任。总纂和主编《黄埔侨志》,并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参与中国侨联和广州市侨联入户釆集华侨历史,其《岭南侨彦报国志》中《打开尘封的历史》是根据父母口述历史,由本人记录的手稿交由有关人员上门采访整理成文。在《广州日报》、《千岛日报》、《都市头条》、《南方优秀诗选》、《埔上行》等刊物网络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