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正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惊悉王冬生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全国各地的老战友十分悲痛,受从兰空司令部转业到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战友们的委托,我怀着格外沉痛的心情向王冬生老战友致以下悼词:
1965年正月初七,王冬生同志和我们数百名晋南热血青年应征入伍,乘坐闷罐子铁皮火车,经过临汾丶太原丶石家庄丶郑州丶洛阳丶三门峡,绕了一大圈,到达古都西安兰空司令部大本营。成为光荣的人民空军的一名战士。
当时,由于我国经常在新疆罗布泊进行原子弹丶氢弹实验。美帝国主义不断派∪一2高空侦察机丶无人驾驶飞机丶RS一71高速侦察机,从日本丶台湾丶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国军事基地起飞,到新疆罗布泊进行各种侦察活动。我们标记连的任务就是把全国各地雷达站观察到的美军飞机在空中不断变化的位置丶高度丶速度丶大小丶架次等情况在军用地图上准确地标示出来,供空军首长指挥我军飞机和导弹把敌人的侦察机打下来。现在在首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美军飞机的残骸。这都是我人民空军和543导弹部队光辉的战斗业绩和胜利战果。王冬生同志和我们这些标记连丶战勤连的老兵,至今仍然为自已在部队精忠报国丶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侦察活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后来,我人民空军的强大的战斗实力和累累战果,已使美军派往中国领土上进行侦察的各种飞机有来无回,美帝国主义慑于我人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强大的防空能力,再也不敢派飞机到新疆罗布泊和祖国领土上空侦察了。
由于王冬生同志在部队表现优秀,先后被提抜为排级丶连级丶营级军政主官。他在担任兰空司令部战勤二连军政主官时,部队在甘肃临洮县组建了战勤二连。连队组建初期,除了一个小小的三合院和食堂外,几乎一无所有,周围连一个可供一个班训练的场地也没有,到处都是石头和杂草,真是“地无三尺平,到处是野草,风沙满天飞,寂寞又荒凉”。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全连战士团结一心,发扬自力更生丶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一面进行紧张的战备训练,一面劈山造地丶挖土填沟丶改造地形,为全连干部战士营造了一个十分温馨的工作丶生活丶战斗环境。
经过几批战友的不懈努力,连队先后建成了蓝球场,乒乓球场,凉衣场,饲养场,挖了几口可供储存冬菜的窑洞,建造了一排明光彩亮的营房,从根本上解决了战士住宿拥挤和业务训练无教室的问题。多位兰空首长来连队视察时,对战士们亲手盖的营房丶设施赞不绝口。当时连队生猪存栏二十多头,养羊近百只,鸡鸭成群,牛羊满圈。
为了从跟本上解决连队的吃菜问题,王冬生同志带领全连指战员修建了一座可供行人和走架子车的浮桥,架起了一条跨度110米长丶横跨深沟的空中运输索道,“一索飞架南北,深沟变通途”。他还指挥大家在河沟上安装了抽水泵,解决了连队菜地水肥运输问题。连队的蔬菜长势喜人,莲花白长得象萝筐,土豆象牛头,创造了土豆单个重量达7斤2两的奇迹,使指战员们的工作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部队凝聚力大大增强,关心集体丶热爱连队蔚然成风。当时,干部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外出归队时,都要首先去饲养场看一看,为全连自己动手丶丰衣足食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王冬生老战友转业到地方工作40多年后,仍时常想念当时的连队生活,多次在梦乡里回到可爱的军营,梦见在战勤连的工作和生活。人民解放军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过硬素质和意志品质,影响了王冬生同志的一生:转业到河津铝厂后,他仍然保持和发扬在部队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这一点河津铝厂的领导同志已经介绍过了,我在这里不再重复。
王冬生同志虽然撒手人寰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战友们的记忆和脑海里!
孤山俯首哀王君
黄河滔滔哭冬生
王冬生战友音容宛在!
王冬生同志永垂不朽!
2023年3月4日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