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春雨过
破败孟养浩墓》
胡盛忠
春雨过破败孟养浩墓
春云悄送春潇雨,
荒墓轻飘长白风。
翁仲仍期言义甫,
残碑静卧对寒冰。
庙堂难得忠襟气,
淦水欣留耿骨峰。
肝胆昆仑虽去远,
却凄幽寂伴林鹒。
这是沈雄飞先生发在徽信群的一首触景生情怀古七言律诗。诗中所言的孟养浩是(1559一一1621)明代人,字义甫,号五岑,今咸安区贺胜桥镇贺胜村上龙阁孟家人。他于万历十年(1583)考取进士,授予行人司行人。万历十六年改任兵科给事中。万历十九年改任户科给事中。万历二十年(1592),因皇位继承“建储之争”受刑杖后被削职回乡。昌泰元年(1620)光宗即位,一月连下三道圣旨,重新启用孟养浩任太常寺少卿。时值国家内忧外患,他毅然束装赴任,并矢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十二月,任南京提督操江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到任后,察吏安民,以致吏肃民怀。熹宗天启元年(1621)三月辽阳失陷,倭寇亦频频入侵沿海地区,羽檄交驰,人心惶惶,他一面带病处理政务,一面立即备战。他汰老弱、募壮勇、练士卒、整舟车、备兵器、访要害、察险夷、筑江防、固营垒,手不停批,身不贴席,日无一刻之闲,顿使“旌旗生色,壁垒改观。”八月,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储粮,仍兼操江提督、江南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因忧劳过度,心血耗尽,是月五日卒于任上。谥号“忠定”。
孟养浩的灵柩,初葬于县城南一里许的淦河边茅潭。清代文林郎、山阴人王戢山任咸宁知县,将忠定公墓迁葬于潜山东麓的温泉学堂畈杨蒗。墓前立墓表皇文碑一具,神道碑二具,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已毁),翁仲二尊及华表二根。
“春云悄送潇湘雨,荒墓轻飘长白风。”诗的首联点题,交待了诗人所写的的时间和地点。句中的“春云悄送潇湘雨”借用“湘妃竹”的典故不留痕迹,表述诗人在一个春雨潇潇的时候,经过孟养浩“荒墓”时的悲沉心境。
颔联“翁仲仍期言义甫,残碑静卧对寒冰。”是说墓前的两尊翁仲(俗称石人),想与路人述说一下古贤孟养浩的生前事,而残缺的石碑觉无言地面对年复一年的寒风雪雨默默守护着“荒墓”。
颈联笔锋一转“庙堂难得忠襟气,淦水欣留耿骨锋。”颂扬了孟养浩襟怀坦荡忠贞为国的气质,这种气质将面前的“荒墓”化成了一座为国御敌的贤者“耿骨峰”,这一转自然地将孟养浩的“忠襟气”深入到读者的心中。
尾联“肝胆昆仑虽去远,却凄幽寂伴林鹒。”尾联与首联首尾相呼,结构严谨。诗人怀着悲沉的心情,赞美了古贤孟养浩的忠诚、廉洁、爱国情怀。他始终遗留在“淦水”之滨,伴随着巍峨的潜山,在“幽寂”中听着林中鸟鸣。孟养浩的史迹不仅载入《咸安区志》《咸宁市志》,他的名字还被命为“孟养浩东路”和“孟养浩西路”,人人知晓,代代相传。正如温泉桥头“思贤亭”中,艾国林先生撰写的楹联所言:“养就乾坤浩气,思齐今古贤人。”
作者简介:
胡盛忠,男,自号石硼,1945年生于咸宁县马桥潜山村下屋胡,1956年随父母迁居温泉白茶村石硼巷。初中文化, 中共党员,助理政工师职称。曾任温泉镇企业办统计、副主任,企业单位支部书记,咸宁市(县级)民协理事、温泉民俗学会秘书长、咸宁市诗联学会第四届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现为咸安区、咸宁市、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咸宁市“乡土作家(诗人)”。2014年被咸安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局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第二届“鹰台杯”诗词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得“抗疫金色大脑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同年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评为“2016-2020年度湖北省诗词先进工作者”。著有诗集《鄂南英烈颂》,编有《中共党史知识问答》《温泉风土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