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惠登山五步曲
文/云蒙山人
在艺术的大山面前,每个人都是攀登者,始终都在孜孜以求的追梦路上跋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青年画家贾玉惠也不例外。 灵山秀水洛州地,超凡脱俗追梦人。贾玉惠来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洛南三要。艺术高峰的追梦路上,他正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登山五步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在其中,虽苦犹甜。贾玉惠艺术天赋的萌生,应该源于他对生活执着而狂热的挚爱。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谈起他,朋友立马问我,“是不是那个花养的不错的贾玉惠?”当时我对他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只知道他的绘画接近炉火纯青。后来,在他的朋友圈里果然看见了不少养花种树的过程与感悟。

好花开一树,引子莫过父。贾玉惠有一个酷爱藏石的老父亲,有他引导熏陶,现实生活中贾玉惠真可以说是见啥爱啥,这也是他的绘画艺术题材多样、手法多变的根本原因。 艺多不压身。我和贾玉惠无数次在馒头山仓颉广场的荷花池边不期而遇,也和他在丹凤平凹老家棣花古镇的百亩荷塘边有幸相逢,更亲眼看见他摞起来比自己身高高得多的写生本,也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名人所说的:娇艳的花是开在曲折的根系和晶莹的汗水之上的美丽。 方法选对,事半功倍。贾玉惠的朋友圈更新非常迅速,这也表明他的创作激情是非常饱满的。在我们周围,不乏做事勤奋者,但能迅速突出重围,拔尖、冒尖的人物少之又少。 原因何在?我想最大的不同应该在方法上。在仓颉小镇共同采风期间,我亲耳聆听了贾玉惠对于他学画方法的精妙论述。简单说,他的方法也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临摹阶段,是完全的模仿。第二个阶段是写生阶段,是彻底的融通。第三个阶段是创作阶段,是个性的表达。 由于他是按“照、套、造”三部曲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凭借科学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和一些只顾低头拉车,无暇抬头看路的老黄牛式的执着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正因为贾玉惠有强烈的兴趣、科学的方法,所以他能够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也不迷失自己,稳健地掌控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的艺术尺度。 师古不泥古。他根植传统,从《芥子园画谱》地临习入手,厚植传统根基,加强基本功修炼。 出新为更新。他坚持创新,努力给草丛翎毛、花草树木、山石人物一个系统的、立体的、透视的、摄影感强烈的环境,力求更符合现代人的日常观感和审美情趣。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始终坚持扭住写生这个“牛鼻子”,描绘陌生的东西,突出生动的特点,传达生活的趣味,宣泄生命的感动。 在他的写生本里,四季轮回、鸡鸣犬吠、小花大树、牡丹藤萝……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规律的引领下,贾玉惠的艺术创作不随流俗,具有了极高的个人辨识度。 好多人先天秉承着艺术细胞,更多人后天培植着个人爱好。可惜在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居多,坚持下来者越来越少,保持勤奋者少之又少。贾玉惠就是千锤百炼锻造的精刚,千淘万洗提炼的纯金。 以我对他朋友圈的直接感受看,他每天四作品的频率是完全能够保持的。这还只是他晒在朋友圈中“广而告之”者,是否还有不太满意者被拒之圈外,或者更有一部分尚未得瑟就“名花有主”,也不得而知。

天道酬勤也酬思。贾玉惠的勤奋不是一张接一张、一幅接一幅的重复,而是每一张、每一次都有构图、着色、用笔、题款、盖章多方面的琢磨、改进与提高。 可以想象,夜深人静之时,贾玉惠提笔站台,面对自己的作品,或深思熟虑喷薄而出,或精雕细刻查漏补缺,或久久思忖蓄势待发……每一个状态、每一个瞬间,都是小山村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在规律的海洋里乘风破浪,享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快感。 贾玉惠是地地道道的绘画奇才。他的绘画之路完全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创新之路。 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在传统花绘画题材梅兰竹菊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硬生生挤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的梅兰竹菊植根山水,融入环境,传达情怀,表现韵味,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雏凤清于老凤声。凭借一手天真活泼、稚气十足、童真可爱的画猫绝技,独步画坛,无愧“洛州猫王”的美称。新春兔年到来之际,在朋友圈中又晒出了更多机灵可爱、眼神纯洁、耳朵俏皮、姿态优雅的可爱的兔宝宝,实在是让人挪不开眼,放不下手,出不了门。即便是一幅寥寥几笔的写生“二师兄”,也看得出是费了心思精彩之作。 登山不怕坚,超越莫畏难。艺术有险峰,苦战能登巅。我坚信,凭着见啥爱啥的广博、弄啥成啥的执着、画啥像啥的灵性、学啥会啥的通透以及做啥精啥的创新,优秀青年画家贾玉惠必定在他的盘山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直达艺术的巅峰。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