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腾笼换鸟”,明确发展路径。医院剥离不良资产、减轻副业负担、优化资产组合,医治历史遗留的“肥胖症”,做好“瘦身健体”运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副业经济负担基本解决,医院资产配置更加优化。以“换”促“腾”,以“腾”促“新”,推进了资产轻量化,促使医院进一步调整了投资方向,医学装备、信息化建设、环境改造等实现了重大突破,既改善了服务条件,提升了服务能力,转变了医院形象,又让医院重回正确的发展方向,迈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发展方向。在发展思路上,医院明确了“眼科做大做强,综合做专做优”的定位,确定了争创重点学科、培育优势学科、打造亮点学科,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十大中心”建设的发展新格局。去年,医院创建了国家级胸痛中心,新建了口腔医学中心、职业病防治中心、糖尿病中心,卒中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屈光手术中心、医学视光中心、白内障中心业务不断拓展,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尤其是聊城市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落户该院,成为主委单位,并成功承办第一届眼科专业高层论坛,全市眼科专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实施三“能”管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激发源头活水,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该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三项机制”,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他们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拨原则,以竞聘上岗方式,聘用中层干部,将能者、优者选上来,将庸者、劣者比下去,把技术强、医风良、懂管理和民意好的中青年人员推上领导岗位;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根据临床、医技辅助及行政后勤科室工作特点分别制定不同考核办法和标准,大力推行干部全员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薪酬分配、问责追究的重要依据,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营造争先氛围,推动收入能增能减。在薪酬分配制度方面,该院从去年年初就正式启用了最前沿、最公平、最科学、最合理的RBRVS分配模式,彻底结束了传统的“以收减支,结余分配”核算模式,构建了体现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职业风险、技术难度、绩效考核等要素的薪酬分配体系,科学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临床一线倾斜,能增能减、能升能降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实现医院收入分配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院干部职工的薪酬待遇进一步提升,去年绩效工资增加792万元,增幅31%,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薪酬分配理念,得到广泛认可,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了社会保险缴纳基数,去年实际缴纳数额增长22%。
强化职能权责,推进岗位能进能出。科学制定“三定方案”,实施了全员岗位管理,打造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灵活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行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规范调整行政后勤部室设置,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突出主体主责,开展岗位价值评估,确定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条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激发了员工活力动力;推动落实高级职称人员备案制身份转隶,完成了备案制招聘,编制了岗位组织说明书,按照管理、专技、工勤岗,实行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实现了编内编外员工同工同酬同待遇。
突出三“化”运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运营规范化,为提质增效“护航”。在运营和管理上,该院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把精细化管理、高效运营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应用到医院运营管理之中。成立了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集体会商、分析报告、会议通报、经验分享、跟踪督办五大工作机制,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运营效率、行政查房、患者诉求、财务收支、合理用药、卫材及办公物资等八个维度的运营分析陆续展开,每月一分析、每月一通报、每月一整改,评价性、导向性、示范性、激励性作用日益彰显,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标科学化,为提质增效“助力”。医院在启动实施RBRVs绩效分配改革的基础上,推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与67个科室签订《综合目标责任书》。为使综合目标落实到位,医院实行了“三个一”的保障机制,每月一考核,对月度目标每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每月一分析,每月召开一次运营分析会议,研究主要运营指标的变化、特点、趋势及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每月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运营分析会,对重点指标任务按科室性质分类进行排名。年终,将月度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院大排名,兑现年度绩效,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财务智慧化,为提质增效“赋能”。该院进一步完善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所有经济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部门预决算与财务预决算同时推进,业务预算、收入费用预算、筹资投资预算统筹编制,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考核规范运行,业财融合更加规范。正因为该院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使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药占比16.13%,降低0.5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48.94%,提高4.9个百分点;检查化验收入占比25.46%,下降5.4个百分点;支出结构进一步合理,人员支出占比达到43.42%,提高6.6个百分点,药品、材料占比38.78%,下降1.78个百分点,门诊次均费用下降10.96%,住院次均费用降低460元。
编辑 柴士增 图文 王长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