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智慧无穷》(五)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快乐由外 幸福源心)
子曰:学而时习者,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悦”与“乐”却是两种心理状态,“悦”是喜悦,这种喜气传导的幸福感来自内心深处,故而读书使人法喜充满,精神焕发,恒习不衰;“乐”是快乐,这种欲望满足而带来的快乐感来自对外交流、尊崇与获得,一旦失去,便是痛苦,然而凡俗之人却常常将一时快乐当作人生幸福之追求,岂不亵渎“幸福”本义?我们追求快乐还是追求幸福,这是身体与灵魂之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人类穷理所求不过幸福二字,然而对于幸福之理解却层次有别,犹如“佛用一音讲法,众生随类各解”一般,焉何如此大相径庭呢?首先要定义幸福的内含。若抱弃身心需要之差异,世人对于幸福不过三层解读,一是物欲享受,二是精神满足,三是明悟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即超越物欲与精神的恒乐状态,故言真正幸福在快乐、快感、快意之上。幸福绝非短暂易逝之物,应是简单、纯粹、绝对、超然之状。普通之人的幸福包含对现状满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两者结合之势,犹如母亲幸福也许来源于血缘子孙成龙成凤后的精神成就,而非儿女之物质回报。

有人将幸福划成三个维度即快乐、投入、意义,浅层次的幸福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向深层次幸福转化,快乐就是享受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感,这是自爱的初级阶段,投入则是将这种幸福与周围分享,亦即由“独乐乐”向“与民共乐”的高质转化,这是幸福的中级阶段,意义则是格物穷理之后的类似宗教性之乐,即极乐、恒乐、慈悲喜舍之乐。当然不同年龄对于幸福也有不同体验,人的幸福往往缘于两端,即少年之无想之福与老年无欲之福。俗人将幸福建立于物欲之上,“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很幸福的(赫拉克利特)”;君子贤人将幸福建立于精神之上,追求灵魂的丰富多彩与充实完美,如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谓君子三乐之一;圣人将幸福建立于通达明悟宇宙人生的道理之上,故而读书做事皆法喜充满幸福无比,这种喜悦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犹如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是故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你拥有的东西!世人追求幸福高类指数,但少有人能给幸福下个准确定义,因为人之生命历程之中,遭迂不幸要比享受幸福体验的更多,这就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人要超越一切福幸与不幸,格物究理难如登天。

幸福与博爱相互关联,《圣经》言“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幸福若升化为一种与众共享的博爱,那就是一种灵魂体验了,它与物欲享受没有任何关系。有人认为财富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玉满堂之后却是恍然若失,苦恼与疑惑越来越多,因为幸福源于简单无我!源于朴素归真!源于道法自然! 有人给自己的幸福设定目标或指数,但幸福是无形无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很难用为它匡格界限。即使你设置了幸福目标如房子,财富,婚姻,权力等,当人们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后,幸福却没有隐藏在这些目标的背后,反而丧失了奋斗过程的快乐与坚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奉献与博爱之中体验到人生意义,领悟人生价值,升化灵魂高度,参透万物之理。人若有超然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其所住而无所不住,万物虽未拥有而无所不有。其实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皆为陪伴灵魂孤独走过的客栈附庸,从宇宙意义上万物于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一批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年代的人,少年时光出奇的快乐难忘,那种草野幸福是用巴比娃娃的柔美所难以体验到的,几本大家相互传阅已经翻烂的小人书,虽已黑迹斑斑,但童子们皆视为珍物,泥巴、草花、飞雪、鸣蝉,皆为孩童带来幸福之源泉,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是当今稚子难以复制的发自童子之心的幸福。有人说“快速且高质量地获得持续、长久的幸福的唯一的方式是懂得人性、欲望、生命的意义”,我反复观解仍不能苟同其义,难道懂得了人性、欲望及生命意义的人,果能获得持续的幸福吗?很多哲学家、生命学家、宗教家、科学家等对生命即便透彻,但若生活在一个黑暗年代,如欧洲中世纪被宗教裁判所迫害的学者,如古希腊苏格拉底为真理而献身,如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知识分子等,他们原本是为悟达人生真理而来的,所以我倒感觉幸福也许来源于大悟后的无为之慧,静观庭前花开花落,远睹天边云卷云舒,超然世外,道法自然。

我们皆从童少踏着笑声走来,亦将带着安乐从老年离去,生命俶尔之间犹如过往云烟。一生幸福又在哪里?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