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与《道德经》
作者:姚增战
朗诵:伊 兰
初冬时节,我与朋友去周至县楼观台附近的百竹园游览,那里茂密的竹林、清爽的空气,动植物相互共生的生态环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尤其是站在百竹园水池旁边,翘望山岗上高大的老子塑像,使人联想到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中华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他曾经担任过周朝的史官,历览各种典籍,潜心研究学问,学识渊博。公元前516年,他所管理的典籍在周王室权力斗争中被人掠走,无奈骑着青牛云游,西至函谷关时,受到镇守大夫尹喜的款待,在函谷关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道德经》。据说尹喜还邀请老子去楼观台后,恭行弟子礼,并在附近的山岗上建设讲经台,请他讲授《道德经》,随后成仙飘然而去。
老子的《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共八十一章,虽然只有五千字,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和伦理学等许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在中华文化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提出了“道”这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这是老子思想中最为闪光的地方。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老子关于道生万物的宇宙观,将天、地、人等客观事物相互联系起来,并看作为一个整体,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哲学概念,将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二,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唯物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这是“道”的本质属性,人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去做事,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老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古代哲学的突出贡献,对形成的“天人合一”整体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对事物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是认识上的很大升华。又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渗透,可以转换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还有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所有这些观点,都含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描述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人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无违背规律之为。他还认为,民众的饥荒贫困,是统治者欲望太强所造成的,提出要“顺天之时,得人之心”,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意”,主张用“天之道”来取代“人之道”,这样才能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尤其是他描绘要建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以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那样一个安宁、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古代“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德经》问世后,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后世“治国、齐家、修身”的宝典。老子被尊为道祖,还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并设立宗庙供奉。《道德经》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如“功成名退”为历代文人的入世信条,“以柔克刚”成为军事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以人为本”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道法自然”被当作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道德经》还受到国外学界的大力推崇,被视为“东方的圣经”。这些都充分说明老子的《道德经》不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姚增战,陕西西安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先后在陕西省、市党政机关工作过四十多年时间,现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喜欢文学和旅游,曾在国内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过多篇游记散文,其中《蜀河镇的古建筑》和《木王十里杜鹃花》在文学大赛中获奖。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夜语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木兰书院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