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谢正时,1954年生,湖南邵阳人。插队绥宁县白玉公社知青。爱好绘画,文学,二胡,旅游。湖南邵阳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
在下乡的日子里
(16—20)
第16章:新书
秀玉听梁主任说课本不能卖给她。此刻她流露出一种复杂的神色看着梁主任和岳校长,但她没有说话。
梁主任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秀玉那丰富的面部表情,还渗透出一点点失望和疑惑。
梁主任把嘴偏了一下说:“秀玉同学!别着急!听我说,这些书上都盖了公章,所以不能卖给你。我和校长商量了:可以赠送给你!”
“真的呀!”秀玉的脸色从阴转为晴!她一时忘记了这是校长办公室了,高兴地跳起来了。但她马上控制了自己激动的情绪高兴地说:“谢谢校长!谢谢主任!”
这时校长笑了笑说:“秀玉同学!你先别谢我们。我和梁主任说好了,你得先完成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校长请说!”秀玉紧张地说。
校长说:“秀玉同学!你别紧张!就是你前次在这里说的:你的背书特长呀。等一下就要下课了,当着我们几个老师和同学的面背诵一篇课文。可以吗?”
前次岳校长亲眼看到秀玉在这里准确地记下打乱的25个数字的位置。他相信她所说的“背书特长”不是虚构的。
校长要她背书,她一下子就不紧张了,背书对她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用手理了一下自己的额头上面掉下来遮住眼前的头发,看了着校长和主任说:“你们要我背哪一篇课文呀?课文不要太长呀!”
岳校长转过身对着梁主任说:“梁主任!你现在去通知一下各班主任老师,和各班的班长、学习委员,下课后吃好中饭,带好语文课本,12点20分准时到会议室参加会议!”校长抬头看了一下圆形钟说“现在是11点46。”
“好的!”梁主任说完就走出了办公室。
岳校长把身转过来认真地说:“秀玉同学!这样的,开学那段时间梁主任和曾老师去过你们大田大队要求你来学校读书,但生产队长坚决不同意。你现在家自学也是一件好事。就今天你有空,请你和我们的同学交流一下背书经验。至于背哪一篇课文,到时由同学们临时找一篇课文给你背。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今天中午你就在学校食堂吃一点吧。”
“谢谢校长!我今天已吃了半日饭来的,现在不饿!”秀玉说。
岳校长想了一下说:“我先去食堂。你一个人在办公室看看那几本书吧,等一下我随便带点吃的给你回家吃。”边说边走。
“不要!我不饿!校长!”秀玉还没说完,岳校长已经走出了办公室。
秀玉走近办公桌,看着这一叠几本课本。她把最上面那本《动物学》课本拿到手里,随意翻了一下,一股油墨新书香味赴面而来,她用鼻子闻了闻,真香!
这些书几年前买回来后,只在第一页盖了一个公章,就再也没有打开过,虽然存放几年了,还是不折不扣的新书。她太高兴了!
学校的钟声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到食堂就歺。
这时校长也回到办公室,他手拿着一包东西递给秀玉说:“这是几个馒头,里面是用合作社包食品的纸包好的,外面再用报纸包的。很干净的!拿着吧!”
秀玉不好意思去接岳校长递来的东西,但那馒头的香味实在诱人,无法抵挡,于是她高兴地接了过来放到书包袋里,她开心地说道:“谢谢!校长!”
不一会儿梁主任来了,一进来就说:“校长!秀玉同学!你们都吃了吗?”
“吃了!梁主任!都通知到了吗?”岳校长说。
梁主任说:“都通知到了!他们都到了。现在我们过去吧!”
秀玉把黄挎包和蓑衣、斗笠放在一起,然后跟着校长和主任离开了办公室。
他们向办公室通道另一端的会议室走去,老远就听到了会议室的说话声。
会议室的门是开着的,梁主任走在前面,他刚跨进会议室大门,里面静了下来,一会儿又是议论声。
秀玉走在最后面,她跨进会议室,走到离门口不远的墙边上的木椅上坐下,那里坐了好几个学生,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本语文课本,看到来了个不识的小姑娘,也就没有在意,都把视线投向校长、主任那边去了。
会议桌边除了主要位置上空着外,已全部坐满了人。
岳校长走到会议桌旁边的主要位置上坐下。
梁主任站在校长旁边那个位置上,没有坐下,他用眼看了看会议室全体人员,他干咳了一下,再用双手向下摆了摆,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
第17章:背书
梁主任停顿了一下说道:“同学们!今天学校召开一个临时背书交流会!我们请来了从邵阳下放的一个女学生,她是刚毕业的小学生。看一看邵阳的学生是怎样用功学习的!”他用眼看了看秀玉站着的地方,然后又把眼光移向三年级同学这边,继续说道:“今天请她背诵一篇课文!事先我已要三年级52班班长陈文彬同学从初一至初三课本中找一篇课文出来给我,不知找好了没有?”
在会议桌右角上坐着密集的学生中,一个男生举了一下手,站起来说:“报告主任!我们选初二课文《白杨礼赞》。”说完,另一个同学拿了一本初二的语文课本给了他。陈文彬走了上来,把课本双手递给梁主任,又回到原来位置上坐下。
秀玉看到那个送书给梁主任的学生就是前次在篮球场主动向她道歉的高个子男生。今天知道他叫陈文彬了。
当秀玉刚跨进会议室时,他也一眼认出她来了,那天她惊险躲过蓝球的动作时时在他脑海里回荡。想不到今天又看到她了。
梁主任接过陈文彬送来的书本,翻开书看了一下,然后用眼睛又扫射一下会议室说:“同学们!我们用掌声欢迎秀玉同学为我们背诵课文吧!”
这时,会议室响起了掌声。
这种场面秀玉在邵阳读书时经常有过。
大家都站起身来用眼睛看过来。
这时秀玉看到了前次认识的女教师—曾老师,正用亲切眼睛看着她。
秀玉看着曾老师笑了笑,于是鼓起勇气走到梁主任身旁带着笑容站在那里。
梁主任向秀玉点了一下头,然后对着大家说:“这篇课文是初二的。
但这篇课文比较长了。秀玉同学!你就背诵课文前面四个自然段吧!后面的部分用朗诵吧。”
“好的!”秀玉边说边用手弄了一下前额掉下来的头发。
梁主任看了看课文又说道:“先让秀玉同学阅读八遍后再背诵。那就阅读30分钟吧。在秀玉同学朗读的同时希望同学们也一起阅读。没有二年级书的同学找同学一起撘着阅读!”
梁主任把书递给秀玉后,看了看会议室壁上那口圆形钟说:“现在是12点20分,12点50分开始背诵。”梁主任说完把右手往下挥动了一下说:“现在开始阅读!”
立刻,就是翻书声、轻轻的朗读声。
秀玉接过书,快速地看了一前面的四个自然段,大约400来字,她觉得不难,她读了四遍不到十分钟基本上背下了前面四个自然段。为了保险还是多读了几遍。
在场的学生都是学校里的优秀生,个个都为这个看上去可爱的小妹妹而担心。
……
很快,墙壁上的圆形钟就指着12点50分了,梁主任用手轻轻地拍了一下秀玉的肩膀并轻轻地说:“秀玉同学!开始吧!”
会议室慢慢地平静下来,二十多眼睛聚焦到秀玉的脸上。
秀玉把手上的那本课文合上,用双手握着,然后弯腰行了个礼,眼睛看着前方,开始背诵:
“第二课
《白杨礼赞》
作者:矛盾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秀玉那标准的普通话和那清翠而带有点厚度的音色像一股一股清泉流入每个人的心田,使人感到甜甜的。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
她的语言有轻有重,声声感人,句句入心!
大家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
秀玉清了清嗓子继续背诵着: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秀玉很快地背完了前面四个自然段,现在她打开手上课本开始朗诵下面的课文。
“……哦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课文中,美丽的词语,就这样一字一句经过她的嗓子中流出,使人陶醉,同学们的担心转为美的享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秀玉一口气用清翠干净的嗓音朗诵了后面的课文,她向大家深深地行了个礼。
顿时掌声经久不息!
多么的美妙啊!虽然是在背诵和朗诵课文,睿智的神经纤维牵动着她的噪门,多变的频率,流畅出的语言,带有一点点童音,汇成天赖之音,彻底征服了大家的耳膜。
在场的老师们个个赞口不绝!
这时,秀玉还沉浸在《白杨礼赞》课文之中。
她是一棵小小的小草,不管撒在哪里,它总是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正如同《白杨礼赞》中,所赞扬白杨树那”坚强不屈、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损不了、压迫不倒”的精神,如此相仿!但白杨树那威严挺拔强大的抗衡能力,小草是无法比拟的!
“同学们!请安静!”梁主任把双手抬起,做了个安静的动作说道:“希望同学们向秀玉同学学习,以后照今天秀玉同学背书的方法,临摹尝试一下。现在马上就是下午上课的时间了!我宣布:散会!”
接着室内响起凳子移动声和议论声。
突然一个高个子男生走过,站在秀玉面前脸带笑容地说:“秀同学!你好!我叫陈文彬。前次我在学校蓝球场认识你的,你还记得吗?”
秀玉用眼光与陈文彬对视了一瞬间,便轻轻地说了一声:“记得!陈同学!你好!”
“算我们认识了呀!”陈文彬边说边走。
同时秀玉看着他,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这时,秀玉又看了曾老师,便匆匆走到曾老师面前,很礼貌地说:“曾老师!你好!”
曾老师看着秀玉说:“秀玉同学!好样的!我祝福你!”她停顿一下接着说:“我就要去上课了,希望今后多来学校,更加努力学习,向上!”
“谢谢!老师!”
同学们拿着语文课书本兴致勃勃地跑步离开了会议室,热闹的人群渐渐回到在各个教室里。
天已不下雨了,恐怕生产队下午要出工。
秀玉到了校长办公室,拿起了斗笠、蓑衣和书包,告别了岳校长、梁主任便匆匆离开了武阳中学。
她在学校不远处换下了布鞋又穿上了旧草鞋。
她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从书包拿出了课本放在自己床头枕头下,把包馒头的纸包打开,有四个馒头。分给了奶奶、爸爸、弟弟和自己,每人一个。
第18章:饥饿的蚂蝗
在下乡的日子里,只要生产队长哨子一响你就得出工。
出工时,什么活都要干,队长的安排,你必须服从,叫你干啥你得干啥。秀玉在这片农田里、在这广阔的山野里,留下了多少个苦辣酸甜和悲伤的故事。
她刚来的时候,什么活都不会干,闹出好多的笑话,比如要挖山土,她没有力气,挖不动,贫下中农笑她弹棉花。割草,她老是割手指头。插秧,就把秧苗中间插田里两头露在外面。种菜,种成了倒栽葱,大家都当成了笑话。有时候笑得他们肚子疼。她也不做声,让他们笑去,只要不找她麻烦就万幸了。
后来没有做好,就上纲上线说她是故意搞破坏,要扣工分。嗯!没办法,以后她就格外小心,经过了慢长的锻炼,总算是像模像样的了。
春天,插秧的季节来了,经过十多天紧张的插秧竞赛,生产队把附近地方的稻田都插上了禾苗。
今天生产队全体女社员要到很远的地方叫“山里红”山冲的新开荒田里插秧。
她们每人挑一担秧苗,沿着山冲的一条小路往大山深处走去。她们自然排成长长的队形。女同胞们一路唱着歌,一边摘下路边的映山红吃,大家非常开心。
走了很远的山路,终于到了目的地。这新开垦的水稻田都摆在两山之间,随着两山之间的夹谷上升,自然就形成了一丘丘宽窄不一的梯田,两旁的山坡收集大量雨水把梯田灌溉得满满的。
这些夹谷的梯田土质薄又不肥,可饥饿的蚂蝗多如牛毛。这些饿蚂蝗正在等待着这一天。
妇女队长给她们分成几个小组,因为往返路程较远,为了在天黑之前把秧插完,必须要抓紧时间。
大家都站在田圹上把挑来的秧苗均衡撒到水田里。
妇女队长看到秧苗已撒完,就大声说道:“妇女同志们!下田前我提醒大家:山里的水田蚂蝗多,如果蚂蝗来了不准捉,不要耽误时间,要一口气插完了才准上岸捉。大家听到了吗?”
“听到了!保证完成任务!”妇女们齐声回答!
于是大家分组列队,一字形排开。像田径运动员一样站在田圹边上,做好待命准备。
妇女队长下达命令口号:“一、二、三!下去!”
大家同时跳下水田,拿着秧苗,弯着腰一个劲地插,水田发出了一阵阵水声。
水声招来了大量饥饿的蚂蝗,它们就近向水声游去,这才是真正的饿蚂蝗啊!
秀玉和大家一样认真地插秧,一会儿感觉到浸泡在水里脚面痛感,她连忙定神一看:我的妈呀!左右脚贴满了蚂蝗。
痛是另外的事,主要的太吓人了,用手去掰它,掰开这头,那头贴起,就是掰不开。
她想上岸,被妇女队长制止,不准上来,一定要插完田才能上岸。她只好忍着,赶紧插,不要命的插。
终于插完了,秀玉连忙跳上岸,低头一看,惨不忍睹呀,除了脚板外,与水接触面全是黑色的蚂蝗所复盖,像蓑衣。
秀玉在岸上用双手任意抓到一条蚂蝗像拔河一样使劲地掰,总算掰开了一条,但掰开的蚂蝗吸盘上,带走了她一块小肉皮,顿时鲜血直流。
于是赶忙在田坎边拨起一簇野草去刮,刮到出了好多血,蚂蝗都没有刮完。
这时妇女队长要她用手拍打,于是她放下草,边哭边用双手使劲慌乱地拍打蚂蝗,总算把蚂蝗打了下来。大家看到她那慌乱的样子,个个笑个不停!
她的一双腿已经布满了被蚂蝗咬破的缺口,还在不停地流血。也许缺口太多,血液一时供应不上,一会儿就不流血了。
流出来的血,大家都没有及时洗掉,让它自己凝固。
妇女队长叫大家休息一会儿,做好准备去插下一丘田。这样,她们又插了好几丘田。每插好一丘田,拍打蚂蝗是最关键的过程。
秀玉年龄小,身体正在发育成长时期,她的皮肤还很软嫩、皮薄,蚂蝗最喜欢,所以向她进攻的蚂蝗是层层叠叠地吸在她的皮肤上。收工回家时,她的小腿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了。
谁知盘中餐啊?
那天晚上做梦都是蚂蝗在咬她,他醒来摸摸大腿,还真的有条蚂蝗正在慢慢地吸她的血,吸了好多血啊!蚂蝗肚子有大姆指那么大,还咬着不放。
她用力拍打它,它变成了一个肉球滚了下来。
她愤恨极至,壮着胆子用手夹住蚂蝗放到柴桩上,咬牙切齿地用柴刀把它砍碎才解了她心头之恨。
在插秧的日子里,没有听说过有人被蚂蝗咬死的事情。相反大家每天精神焕发,个个干劲十足地活跃在田间里。这里要归功于蚂蝗了,一天下来,被蚂蝗吸掉的血液至少有500cc,立刻身体就制造了新的血液来补充,这也叫做吐故纳新吧。
在出工的日子里,也有开心和奇怪的事情发生。
有一天,生产队到很远的地方为水稻田里“来田”(中耕锄草),是要将稻田里的杂草用脚把它踩到泥巴里。
今天队长分给秀玉的任务是把田坎边的杂草锄掉,还要负责把田里面的石头杂物捡到岸上来修整田坎保持不漏水。这也是大家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要时常有弯腰的过程。
社员们在中耕过程中遇到石头总是用脚踢(不愿意弯腰)过来转给秀玉处理。有一个社员在离田坎不远处把一块好大的石头踢到她跟前面前。
这块大石头大大的、扁扁的正好可以填补田坎上的一个大缺口。秀玉连忙放下锄头去捡那块石头,她捡上来一看,这个石头真奇怪,会动,还有四个脚在动,再仔细一看,它突然伸出一个头瞪眼睛朝她看,她一时反应不过来,妈呀!这个是什么东西呀?
大家都是朝这边看,团鱼(甲鱼)!好大的团鱼啊!秀妺子今天发财了!
这时,队长说收工了。她就端着团鱼到塘边去洗手,把团鱼底朝天放在塘边路上,手还没洗干净,就发现那只团魚什么时候翻了身拼命地在逃跑,她就拼命追,最后还是被她抓住了。
大家都在看她笑话,说那只团魚如果转一个弯,朝塘下面跑,也就跑掉了。生出是她口里的菜。
秀玉兴高采烈的用双手平端着团鱼回到家门口,她在家门口十步台阶下面就大声喊道:“爸爸!奶奶!你们快来看呀!我捉了个大团鱼回来了!”
付大伯正在门口补鞋,听她一喊,又看到她满身是泥巴,还认为她是在田里摔跤了,因为平时老百姓述语:把在田里摔了跤叫做“捉团鱼”。他根本不相信她真会捉到团鱼。
秀玉上了门前十步台阶,走到堂屋里,把团鱼放在澡盆里,再舀了三勺水放倒进去说道:“爸爸!你快过来看,这是不是团鱼?”
付大伯带着眼镜走过来,低头仔细看了一下,果真是一只大团鱼,甚少有三来斤。
她弟弟义培赶紧跑过来看团鱼长什么样子的。奶奶也走过来了,她眼睛看不清也可以看到模糊的轮廊。
一家人围着团鱼左看右看,义培用柴棍去戳它,它就把头缩回去不见了,全身一动不动,等一会它又慢慢地头地伸出来一点点,观察动静。
晚饭时分,爸爸喜笑颜开地拿出了高超的传统厨艺,来给团鱼加工制作。实际上也很简单,放点食盐加两勺水一起煮,大火烧开水改用小火。在文火时,已香味四溢,使全家人垂涎欲滴了。经过耐心的等待,终于好了。付大伯把清炖团鱼汤用三个大菜碗乘着,端上了餐桌。
付大伯和奶奶都闭上眼睛做了祷告,全家人就狼呑虎咽地吃起来,太好吃了。先吃了团鱼的鲜肉嫩皮,再啃骨头中的细肉细筋,坚硬的骨头也还要嚼两下,最后连汤一扫而光。整个过程像摄影中的快镜头,最后大家还意犹末尽。
在农村,在那蹉跎岁月里,无数的下乡青年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代。
下乡的老人,他们的青春岁月早已逝去,贡献的是垂暮之年。
下乡的少年与儿童,他们所献出的是金色的学生时代和寇豆年华!
他们是弱小群体,很容易被大自然所呑噬。
在那里,他们与大自然艰难地抗争着,忍受着来自各方面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而留下来了好多个哭泣的人生故事!
一天,天气晴朗,炎热。生产队全体人员要去偏远的山冲里去耗田除草(中耕除草),每个人带一根“耗田棍”。
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拉家常。走在秀玉前面的一个上了年纪的社员,给她讲了一个大家知道的现实而恐怖的笑话,他说:很久以前有个小伙子到山冲里去插秧,到下午都没有回来,他老婆就送饭给他吃。走到那里未见老公人影,只看见田中有个斗笠,一看就是她家的。她老公居然掉进烂泥巴氹里淹死了。
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她不相信,这里又没有井,又没有河,怎么会淹死人呢?
不知不觉他们来到了一个大山冲脚下,两山之间比较开阔,从下至上排列着一大块一大块水稻梯田,一条小路从梯田侧边向山上延伸,坡度不陡,一直通向最上面的稻田,从下往上看,看到的就是很多一道一道长满野草的梯田保圹。看样子,这些稻田是已经开垦年代很久的老田了。
大家踏上了梯田旁边的小路,自然而形成了单人排列的队伍。
这时队长叫停,要大家原地休息片刻后,就要大家起身沿小路往上坡前进。
走在最后面的那个人就开始走下最下面的田里耗田除草。队伍往上走,人员一个个分流到每一块稻田里,直到最后一个。
秀玉走在中间,她就在中间的一块大田里耗田。
她把裤脚卷上膝盖,迅速地从田圹上跳下来,稻田水温较底,一种凉爽之意透彻全身,好凉快啊。
她还觉得这丘田的泥巴比一般的水田深得一点点。尤其是对个子矮小的小姑娘来说感觉更明显。
这丘田里的野生水草均衡地分布在禾苗之中,长势旺盛,中耕除草迫在眉睫。
秀玉右手握着“耗田棍”,用脚左右开弓把每一蔸禾苗周围的野生水草踩入泥中,她个子矮小,却很灵活,一下子就走到了田中间了。
她发现这丘田中间部位的禾苗长势不够好,禾苗周围的野生水草也少些。她没有在意,本来她也不知道,这就是烂泥巴田的一种特证。
危险在前面等待着她。
她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感觉到这里面的水好凉呀,再往前走,不好!一脚踩不到底了,耗田棍也戳不到底,她想用力把脚抽出来,妈呀!另外一只脚也滑下去了,一会儿泥巴到了她的大腿上,她双腿使劲往上登,根本不起作用,越陷越深,泥巴淹过了她的臀部。
这时她大喊:“救命呀!救命呀!快来人啊!我掉烂泥巴田里去了!”但没有人应。
她继续在下沉,泥巴快要淹到了他的肚子,还是没有人来救她,她想用游泳的办法游出来,但泥巴阻力太大,效果不大,她还是大声呼救:“救命呀!救命呀!”
这时候,队长上岸喝水,忽然听到下面田里有呼救声。他赶忙跑过来一看,秀玉被烂泥氹淹着了,便大声说:“你千万不要动,再动就拔不出来了!”
这时,大家听到喊声都跑过来了。
秀玉哭着说:“我会不会真的被淹死呀!”
他们说:“要不信,你试试!”
“我信!我怕!我不想死!你们快拉我出来吧!”
泥巴都到了她胸部了。
队长叫了四个有力气的男劳动力,一边站两个手拉手喊:“一,二,三,起!”把她从泥巴中提起来了。由于泥巴的阻力对她身体向下产生了拉力。幸好她身体较轻,她的背脊骨都拉松了,甚少把她身体拉长了2厘米。后来两年里她身高继续增长与这次拉伸有关。
就这样大家把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她非常感谢他们出手相救,她连连点头说:“谢谢!谢谢!谢谢大家的救命之恩!”
队长说:“好了!别说了!把我们都吓死了!你先回去吧!”
大家看到秀玉像个泥娃娃似的,个个笑得要死,可她气得要命。
秀玉委屈地说:“你们没良心!不告诉我一声,还笑话我呢。”
回答她的又是一阵的笑声。
她气匆匆地回到家里,把烂泥巴氹的事告诉她爸爸。
她爸爸说:这些烂泥氹还会走动的。别人也不知道会在哪里出现。今后注意点!觉得水凉的地方就不能往前走了。”
“我知道了!爸爸!”
第20章:萤火虫
1970年春季的一天,早上秀玉跟着生产队社员在附近的山岥上挖土种玉米。
到下午时,天空就下起了毛毛细雨。队长说,今天下午放假。
秀玉回到家里也有四点多钟了。今天出工有点累,她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于是她从自己的床上枕头下把课本拿出来,坐在床头边,打开书看起来。那个时候没有时间去学习,看书学习便是休息。
“妹子婆!”付大伯在堂屋里喊她:“过一下就要煮晚饭了,你休息一下,去把米碾回来。”
今年是下乡的第二个年头了,下乡头一年国家的供应粮,已经没有了。现在每一个月靠生产队里发的四个人的基本口粮80斤谷子度日了,每个月还要挑到碾米房把谷子碾成米。
“好的!我就去!”秀玉应了一声,把课本关上放到枕头下。
那担小皮箩刚好装满一担谷子正好80斤,昨天从生产队仓库领回来放在床底下,怕老鼠偷吃用木板盖好的。
秀玉把两个皮箩从床下拉出来,把木板拿开,用塑料薄膜扎扎实实地盖上一层,防止雨水打湿谷子。因挖了一天的山土,她巳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她的动作没有那样连贯、快捷了。
天还在下着毛毛细雨,她从墙壁上取下斗笠戴上,用扁坦挑起谷子出发了。
这几天秀玉没有捡到旧草鞋,只有光着脚丫走路。
碾米房在六房大队,离家里有三、四华里路程,她加快步伐,她要在天黑之前赶回来,因为下雨晚上没有月亮。现在她走出了村子,当她走完二里路程时,路就不好走了。
眼下的路烂得很厉害,前不久,生产队已经稀稀疏疏地用鹅卵石把路面修补了一下。晴天还好,雨天就不行了,鹅卵石就变得很松动,一高一低的,还参杂着淤泥,像倒了油似的滑。
她挑着担子小心翼翼的走着,一滑一停地前进,好几次差点摔倒了,都化险为夷。
行走了一会儿,她又停下来把扁担换了肩,抬头看了看两旁田野和前方的石板路。离碾米房还有一段路程。
时间一点一点地滴过,漂浮而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她终于艰难地走出了烂泥巴路,雨已没有下了,脚下的路没有烂泥了,但石板路上还是比较滑,不能掉以轻心。
天色不早了,她又把扁担换了个肩加快步伐继续前进。
忽然有一群空中飞行物,“唰唰”而来,从她右侧头顶飞过,还带有风声,立刻传来了几声“哇——哇——”嘶哑的乌鸦叫声。
秀玉心里一惊,脚下一滑,身子往左边一晃,全部的重力向左边拽去,她想全力控制重心,谈何容易,80斤担子对她刚满15岁的小姑娘来说太重了,最后还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幸好她在落地时,左手支撑了一下,谷子也只倒了一点点。
我赶忙用双手去捧地下的谷子,可是左手不听使唤,掉下来,不动了。用右手去拉左手,好痛!现在她知道手肘关节脱臼了。以前听爸爸说过脱臼的手是不听使唤的,不能动,一动便痛,只要复位就不会痛了。
怎么办呢?在这荒凉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放弃粮食去找赤脚医生(当时每个大队都有一个土医生,叫赤脚医生)。但是他全家四口人的口粮都在这里。那个时代粮食就是生命,一个家庭什么都可以掉,就是粮食不能掉!没有粮食全家人都会饿死。
她只有采取自救的办法,她咬着牙,忍着痛,自己把脱臼的手插进田里的泥巴中,右手用力推动左手肘关节,想把手接起来。哎哟喂!她疼得昏天黑地,她的身子都倒到田里了也末能接好,她粘满了一身田里的泥巴和泥水,连头发都粘上了泥巴。
她伤心的哭了,现在多么想有一个人来帮她一把啊!她流着泪,在等待着过路人的帮助。好久了,路上也不见有人经过。
四周的山野和树林已轮廓不清,一会儿,所见物体色彩暗淡下来,夜幕开始降临!
没有办法只有靠自己再来一次,她重新把那脱臼的手插进田里,这一次她极大限度地忍受着痛苦,用右手握着左手肘关节,用手指把上下脱开骨头位置摆正,慢慢的扶着手一点点的把骨头卡进去。汗水如雨,撕心裂肺的痛啊!她咬着牙,就势猛地推了一下,她隐隐约约地听到“咔”的一声,骨头接好了!剧烈的疼痛一下子消失了。
她带着一身泥巴从田里爬起来,她走上石板路上,弯下腰慢慢的把地上的谷子捡起来。然后取下裤带,用右手把裤子两边的纽扣系紧。再用裤带把手吊在脖子上。
她现在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她的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已经耗尽,尽管心脏加速运动也无法补充各个器官所需的能量。
她坐在箩筐扁担上喘着气,心脏“咚咚”直跳,好饿呀!好渴呀!喉咙干得冒烟。
辛好石板路另一边是一丘荷花池塘,雨后荷塘水较深。秀玉把一只脚脆下来,借着夜幕寒光,用右手窝起来(左手不能动),不停地从荷塘里舀水送进嘴里,好甜啊!
水!生命之水,这次又是水给了她新的能量。
天完全黑下来了,没有月亮,漆黑一片,寸步难行!
她心里在祈祷:“主啊!我慈悲的主啊,求你赐予我光明吧!”
忽然天空飞来了几只萤火虫落在她身上,一会儿又飞来了很多萤火虫。不知是上帝的力量还是满身的汗水、泥土的芳香,四面八方的萤火虫纷纷飞过来,有的在她头顶上盘旋,有的落在她的肩上、头上、胸前、腿上……萤火虫不停地飞过来。
她满身的萤火虫在墨一样的黑夜里显得格外亮敞。帮她照亮了路程。
她从地上捡起斗笠放在皮箩上,她用尽了全身力气,一口气把谷子挑到了六房碾米房。
当秀玉带着爬满一身的萤火虫走入碾米房时,那个碾米师傅师吓了一大跳。
他看了好久才清醒过来,又看到她的左手用绳子吊在胸前,连忙问道:“秀妹子!你这是咋了呀?”
秀玉说:“我摔倒了,手很疼!”
他说:“那你赶快回家吧!把谷子放在这里,我知道谷子是命根子,我会把它锁好!你放心!过几天,手好了再来吧。”
秀玉道谢了碾米师傅,带着一身的萤火虫离开了碾米房。
她在回家的路上又飞来了好多的萤火虫。直到她回到家里还有好多的萤火虫在她身上爬。
萤火点灯!是上帝的恩赐!
绝地逢生啊!
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上帝是会光顾你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