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菊香、女、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1990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宜川县第四幼儿园小一班教师。从教三十二年曾在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我的身体》、《快乐的邮递员》均荣获陕西省二等奖:延安市优秀辅导员:宜川县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7月在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我陪孩子长大,孩子们陪我变老》获一等奖:2022年7月《生命里因有这群“小淘气”而精彩荣获一等奖;2022年11月《以延安精神谱写新时期学前教育》荣获二等奖;曾在《中国教师》,《教育学文摘》:《宜川飞瀑》,《宜川中小学德育》杂志刊发作品,撰写100万字的手稿,其中有多篇论文。
黄河岸边“夕阳红”
作者/吴菊香(随缘)
朗诵/南屏晚钟
配乐合成/月影

陕北大秧歌历史悠久,那高亢的唢呐,优美的舞姿,震天的锣鼓,总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每每看到广场上翩翩起舞的秧歌队,我定会驻足痴望。内心充满无比的羡慕,于是乎,就有了想学舞蹈的念头。
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身体也是横行发展,对学秧歌这事缺少几分自信。在菊萍热情的邀请下怯怯地加入了“宜川黄河黄土地秧歌文艺宣传队”。领队修长挺拔的身材,俊美柔和的脸庞浑身散发着沉稳的贵族气质,大伙叫他老曹。虽然年龄进入中老年,但扭起秧歌,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操着一口很浓的陕北口音,一看就有领导范!
第一天来到北关小广场排练,见到是宜川城关局的——潘小改,她是编导。人长得小巧灵玲珑。跳起舞来活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更像婀娜多姿的柳条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她是典型的美女,白净的瓜子脸,水灵灵的眼睛。跳舞时把头发扎成团,节奏感超强,编导水平绝对一流。教舞时,要求每个动作必须到位,从她的热情与耐心,我第一次感受到凝聚在一起的团队精神。
再次来到北关小广场,见到不少熟人。虽然个个戴着口罩,单从声音也能听出了好多熟悉的声音,有热爱文艺的同村人;有三十年前,刚毕业那会跟着中医医院实习的王莲花老师,她亲切的和我打招呼,我喊她一声:“姨姨。”她鼓励让我站前面跟着编导好好学;有前多年一起打斗鼓的鼓友;又有以前同住北窑的邻居;你瞧,那跳舞的人群中,最前边的领队,她已经人到中年当奶奶了。可她的舞姿却一点也不笨拙,反而身轻如燕,翩翩起舞,让人看了不禁拍手叫好,原来她是老曹的夫人——平平。她长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光待人好,长的像花儿一样的质朴;还又我的亲家大姐扭起来那叫带劲……大家看上去人到中老年,但是个个精神十足,热情、互相打招呼,不熟练的动作大家在一起切磋,第一次学跳舞的我拘束感瞬间消失。感受到这支黄河岸边夕阳红人的热情、诚恳。也是我下定决心以后要跟着这支团队好好锻炼、学习。同他们一样老有所爱、老有所乐。
扭秧歌确实利于身心。伸伸腿,身心舒爽;弯弯腰,精神饱满;挺挺胸,神采飞扬;跳跳舞,永远年轻。团队一起来跳舞、健身,拥有健康,永显年轻!拥有活力,幸福永远!
在秧歌队,总是被感动着。这支团队拥有百人,领导的耐心,亲和力很强,领导跳完舞亲自开车送住南关这片远的人回家。我们每个人感动满满。据我了解老曹不仅创办秧歌团队,还多次做公益事业,捐资希望小学等。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相信在老曹的感召下又能培养出一支特别完美的秧歌文艺宣传队。
2023、2、18
主人公简介:曹光锋、男、1958年8月生于绥德县.毕业于绥德二中高七、六级。81年入住宜川县从事建筑行业。91年宜川县新建第一个农贸市场开业之日,本人给市场大门口送了一对石狮子.(价值八千元)。99年给宜川县新市河乡叱干村建希望小学花费十六万八千元,同年给城关小学捐资一千元补修学生喝水锅炉。退休后于2019年组建宜川县中山社区《黄河黄土地秧歌文艺宣传队》投资四万余元、疫情期间,秧歌文艺团队向疫情防控奋战一线干部职工.(城管局、文旅文体局、中山社区)执勤点献爱心送物资。2021年6月参加一带一路红色旅游演出,荣获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