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 共赢未来,博丞艺术学校2023年度全体教职工启动仪式在2月28日正式启动。

莅临大会的有博丞艺术学校创始人王威校长。博丞艺校的近500余名教职员工,博之满教育集团优秀教师,以及长春市博仁艺术高中部各位领导。

大会安排了签到墙,准备了伴手礼。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用心让人温暖。

博丞艺术学校自2000年创办至今,在王威校长的带领下,旗下已有108所连锁校区,教职员工500余人。

秉承着对艺术教育的热爱,为普及儿童艺术教育,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带领着博丞人做着最有爱心,最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并立志做百年艺术校。

博丞艺校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艺术学校不断地向国内外一流艺术高校输送后备人才,高考艺术一段率从40%提升到90%,翻了一番。


一大批学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顶尖的艺术专业院校。


近年来艺术学校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省级一等奖项。一批艺术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以艺启智,艺文双修”的艺术教育品牌逐渐铸就。


王威校长在大会上做了真诚的新学年寄语。道出了做教育的使命感不容辜负,讲出了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王威校长的讲话所激励,所感动。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却做着太多不平凡得事。


在尽心尽力做教育的同时,也在默默的做着太多公益活动,养老院慰问,特殊教育扶持,资助贫困学生,赈灾捐款等。

王威校长说: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艺术教育是学校端正办学思想的体现。


我校的办学思想为"全面发展",据此,我们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好学生,全面发展的老师是好老师,全面发展的学校是好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

在这个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艺术教育被放在了"全面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来加以落实。


学校从组织管理,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运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做了大量具体有效的工作。反映出我校确立的办学思想是正确的,我们的办学态度是端正的,是在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的。


学校开展了艺术教育对外交流活动,分别与本市和外地区的学校共同开展学生和教师的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包括学校艺术教育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研讨,艺术教师培养与提高渠道探究,教师艺术作品展演与交流,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与交流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艺术教育活动的对外交流,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发展,翻开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够圆大学梦,通过多年的沉淀,博仁艺术高中部,正式招生开课。军事化的管理,家庭式的呵护,传统先进相结合的教学,得到了太多家长的认可。学生们更是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所学所得。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形象,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王威校长说,学校的“特色办学”,主要体现在艺术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和艺术专业特色上。学校从探索职普融通办学模式改革,成为全省首批综合高中试点学校之一。


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育人模式。学校以音乐、美术、舞蹈为基础,设有9大类专业方向,形成了“基础+骨干+特色”的专业体系,是目前专业门类最多的中等艺术学校之一。

学校招生都没有特意做宣传,仅仅在朋友圈发了个消息,各专业报录比就达到五比一。由此可见学 生和家长对博仁艺术高中的专业认可程度。


启动仪式准备了多次抽奖活动,将幸运带给了在场的观众。


博丞各科老师精心准备了多个精彩节目,每一个节目都意义深刻。

同时也展现出了每一位博丞教师的专业度。


“走进博丞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无论是求学的学子,还是所有博丞的教职员工,这句话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会上也出现了太多感人的环节。


启动仪式上,跟随王威校长多年的老师挚友,送来了惊喜和祝福,感动全场。这份情谊无价。也再一次证明了王威校长的为人,以及用心用爱做教育的态度。


王威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参加夏季艺术类高考,每年有大批学生考入艺术类知名学府,博仁艺术高中将增设艺术类高考渠道,音乐教育,学前教育,实现中高职一体 化培养,这些方式都保证了学生多样成才,升学有方向就业有市场 。


博丞艺术学校 除了畅通升学之路,学校还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还将推进联合办学。


牵头成立艺术教育集团,联合行业协会,演出集团,科研院所,大学,中高职和普通中小学等单位,推进校企一体化、中高职一 体化办学,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迎新学年,凝心聚力,以爱为名,乘风破浪。伴随着启动仪式的开幕,每一位博丞人都立下军令状,为2023立下奋斗目标。


祝愿博丞艺校,博仁艺术高中部,博之满教育集团,在王威校长的领导下,让最有温度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走向未来,将温度传递。

为造就“遇见更美的自己”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特邀中国现代诗书画名家协会主席许志洲老师:为本文题写标题
(文字,摄影:郭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