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76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9)初一拜大年|| 吴玉洪(辽宁)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初一拜大年
作者 || 吴玉洪(辽宁)
诵读 || 箫雅
编辑 || 荆枫

感觉没睡多长时间,外面的爆竹声又响了,母亲开始喊我们起床了。快起来,马上拜年的小辈们该来了。因为那时候奶奶还在世,所以大年初一一大早就会有很多晚辈的人来磕头拜年,如果起得晚的话,就会让人抓懒蛋的。赶紧起来,洗完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奶奶、父母拜年,奶奶和母亲一定会口中念念有词,一连串的祝愿的话,都是用蒙语说的,大概意思就是以后能考个好大学娶个好媳妇之类的。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毛两毛五毛,后来是涨到了一元两元。每年一圈拜年下来,也能有些收入,那些钱都舍不得花,慢慢的积攒下来,日积月累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数目,后来在上高中的时候买了一台录音机,引得不少同学的羡慕。家族的晚辈和邻居们也陆陆续续地来了,奶奶都要给每个人一些赏钱,钱虽不多,但每个得到赏钱的孩子们都很欢天喜地,出来后都要互相炫耀一下谁的多谁的少。奶奶还会从吊在房梁上的篮子里拿出一些好吃的食物,如干枣、梨子,糖果什么的,给每个孩子的口袋里塞上一把。当然了,我转了一圈回来后也会有许多收货的,这是谁家的糖,这是谁家的果子,这是谁给的赏钱,都摆在炕上反复的欣赏好几遍。也有拿一些礼物来拜年的,这些人往往是直系亲属或新结婚的新人,或者是家里长辈有是本命年的。那时候的礼物一般是两包糕点或果子,是用纸自己包的那种,包完用纸绳系好,还要在中间放上一小块红纸以示吉利。另外还会有两瓶酒,都是那种很简易的瓶装酒,小三沟老白干之类的。家里困难的人有时也会拎两瓶散白酒。我们最盼望的是有能拿罐头的,因为那东西好吃啊,而且里面的汤也好喝,都喝净了灌上水还有些味道呢。但是这样的要求是很难满足的,因为礼尚往来,还得要回敬的。这些礼品基本上都还有送出去的,只不过东家的东西要送给西家,西家的东西要送给北家。这里一定要记好,千万不能弄乱,要不然再给送回去就不好看了。你来我家串门了,我们不但要回礼,而且还要回请的。找一个日子,把七大姑八大姨,东家二叔西家三婶请来,摆上两三桌,推杯换盏不亦乐乎。正月里的这些天,不是父母请人喝酒,就是别人请父母喝酒,有时候请客的人还会撞车,那就兵分两路,母亲去一家,父亲去一家,不能只去一家,要不然另一家会不高兴的,而且也会给人家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他还会再请一回的,礼上的事不会就那么算了的。整个正月的日子,大人们都是醉醺醺的乐呵呵的。看着柜子上的礼物一点点地堆高,又一点点地减少,这年也就慢慢地过去了。再过了正月十五,有能干的人家就开始准备春耕生产了,送粪的送粪,买肥的买肥,这年味会慢慢的淡了。直到二月二龙头,这年才算终于过完了,大家准备好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外面的爆竹声还在一阵紧似一阵地响着,串门的小汽车依旧欢快的鸣着喇叭,人们手中的大大小小的礼品盒在阳光下依旧很耀眼。无论怎么样,年仍然在我们身边,从来未曾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我们的心。正如我给学生们写的一句话一样:如果你感觉到还不幸福,是因为你还没吃过苦。

【作者简介】
吴玉洪,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汉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新市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东北三省蒙古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兼理事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及各类文学网站。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