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75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8)除夕夜,做迷藏,看春晚||吴玉洪(诵读||涛声依旧)编辑||荆枫

除夕夜,做迷藏,看春晚
作者||吴玉洪
诵读||涛声依旧
编辑||荆枫

除夕之夜是孩子们最激动的时刻了,这一天白天就吃两顿饭,夜里要吃年夜饭。下午一点多的时候爆竹声就开始响了,这时候母亲还嘀咕:这是格日图家要开饭了,那是把住家要开饭了。饭前要鸣放爆竹,这是习俗。爆竹声一响,就是在向全村人宣告,我们家要开饭了。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听到自己家方向的声响,也该蹦跳着回家了。二三点钟的时候,我家也该饭了,这顿饭是最丰盛的,都是我们最爱吃的菜,说是丰盛,说是爱吃,其实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不过就是一些家常菜,不过会煎一条鱼,炒个纯瘦肉什么的。那对于我们来说就算是开荤了,真的是过年了。过年盼的是什么?就是能够满足平日里很难满足的要求。能穿新衣服,能吃好吃的东西,小伙伴能一起快快乐乐的玩耍,能看夜空中耀眼的烟火,能得到长辈赏赐的压岁钱。这些在平日里是无法得到的,只有过年这一天一下子都能够满足,幸福来得很猛烈,能不高兴吗?在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天天在过年呢,穿的浑身向下都名牌,吃的每天都像在下饭店一般,各种玩具各种游戏应有尽有,兜里的零花钱不断,是家里的宝贝皇帝小祖宗,过年对他们来说还有多少意义呢,相反,经常宅在家里的他们讨厌人来客往的氛围,讨厌客套祝福拜年的习俗,因此慨叹过年无聊没趣没意思。吃晚饭,就提着自制的灯笼和早已等候多时的伙伴们继续进行快乐的旅行了,大街小巷呼朋唤友。小二,走啊!
大小儿,出来呀!小胖,快点!不一会该来的都来齐了。照例是要先捉迷藏的,把灯笼熄灭,放到了小二家,分成两伙,猜拳决定谁先藏。寻找的一方,先在小二家等候,规定时间是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便呼喊着冲出去,寻向自己认为该藏的地方。哈哈,出来吧,我看见你了。其实他并没有看见,这是在唬你,如果真看见了,他反倒不说了,直接就会把你抻出来的。我一开始的时候也上过这样的当,但这样的当也只能上一回,下次就不灵了,他就是在你附近喊,你也会纹丝不动的。我们一般藏的地方是墙角,这是最容易让人发现的地方。还有柴火垛里,这里比较隐蔽,尤其是大堆的柴火,你要是藏的大里面,就是到天亮,他是寻不到你的,可是有十分钟没人寻你了,你就会自己冒出来的,以为人们不玩了,游戏散了,这个时候会弄个自投罗网,上了他们守株待兔的当了。玩了一会儿,会有人说,哎呀,快到八点了,咱们得去看春节晚会呀!对对对,看春节晚会去!于是大家都朝着有电视的人家奔去了,再过几年就分散着去看晚会了,再后来就在自己家里看了。总感觉那时候的晚会真好,虽然一个人能唱好几首歌,但也是听不厌,不像现在一首歌得好几个人来唱,总感觉是在照顾一些人似的。小品也特有意思,就是一句话不说干在那吃面条,也能把你逗得捧腹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可是现在就是组团来忽悠也未必能让你乐一乐了。我看节目很认真,有一次把所有节目的名称都记了下来,第二天自己弄了一个节目单,中间的串词都是自己写的,逢人便拿出来,着实得意了一回。十点钟的时候外面就会有人放爆竹了,这个时候母亲就抱怨地说,谁家又着急迎财神了,年年都这样,恐怕抢不着似的。这是父亲会说,没事,财神在天上挺远的,听到响声才下来,等到来的时候他家放完了,就找不着他家了,会上别人家去了。哈哈哈,我们听了都会笑一阵。话虽这么说,听到外面的爆竹声后,母亲就会开始忙活包饺子了,这个时候我也会加入进来的,饺子皮我是会擀的,这个技术活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就会了,所以每到包饺子的时候,这个任务就归我,到现在,我都是饺子包的不好,皮却擀的不错。大约在十点半到十一点前是我家放爆竹迎财神的时候,可能这个时辰财神爷正好赶到我们村的时候吧,反正小时候我就是这么认为的。父亲把小鞭挂好,把二踢脚一个一个都摆放到墙头上,不稳的用唾液抹一些与墙面粘牢,到后来人们研究出了一个专门放二踢脚的设备,把十个或十几个二踢脚分别放进去,把捻芯朝着一个方向,这样点着一个,其他的也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来,效果和现在的礼炮差不多。我是负责放小鞭的,放之前会偷偷从上面扯一些藏起来,等以后慢慢玩,而且第二天早晨也要从放过的鞭炮废墟里找找,看看有没有没响的小鞭,如果有断了捻的,就想法接上还能玩。等炮仗放完了,母亲也已经把饺子煮好了,先盛几个放在碟子里,和苹果、糖果、糕点等一起摆放在财神像前,同时还有敬上几炷香,然后还要祷告几句。做完这些之后,才把饺子捞上来放到桌子上。有时候在包饺子的时候,也放上几枚硬币,但多数的时候不放,母亲说一是不卫生,二是还很危险,万一不小心吃到肚子里那就麻烦了,所以很少放。如果放了的话,大家在吃的时候都是很小心的,一是看看有没有,二是不要一下子吃到肚子里。外面的爆竹声渐渐地小了,渐渐地消失了,忙了一天的人们也幸福满足的渐渐睡着了。

【作者简介】
吴玉洪,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汉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新市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东北三省蒙古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兼理事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及各类文学网站。

【主播简介】
涛声依旧,喜欢文艺、文学,闲暇之余学习朗诵,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艺术观:来自心灵的声音,总会动人心魄。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