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74 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7)煮浆糊,贴对子 || 吴玉洪(辽宁)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煮浆糊,贴对子
作者 || 吴玉洪
诵读 || 箫 雅
编辑 || 荆 枫

年前还有一个工作是必须做的,那就是写对联,那时候很少有批量生产的对联出售,都是人工书写。写对联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写的。首先一定是有学问的文化人才行,同时还得能写一手好字,而且还必须是毛笔字才行。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不多,因此写对联也是要提前预约的。等到有人捎过信来说排到你家了,你就得赶紧拿走裁好的红纸奔过去,人家会问你都写什么呀,有现成的词吗?你回答说没有后,他就会找出一个本子来,问这副对联怎么样,得到你的同意后便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般一副对联就成了。农村的屋子多,写一副肯定是不够的,外屋,里屋,厢房门,大门,窗眉,柱子,水井,鸡窝,猪圈,马车等等。像我们家是蒙族人家,过年还是要贴蒙语对联的。会写蒙语对联的就更少了,记得一开始的时候是我三爷会写,写好后会在对联的后面写上这个是贴在什么地方的,以免贴错了出笑话。因为以前还真出个把肥猪满圈贴在自己家炕头的事情。在后来在高中念书三哥接过了写对联的任务,他是蒙语汉语的都会写,而且还能用竹坯子来写,写出了的字很想艺术字,很是美观,于是找他来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多了。贴对联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这个任务一般都要由孩子和妇女们完成了,男人们在这个上午要做一件事就是去上坟烧纸。我小些的时候就帮母亲贴对联,大些了就跟父亲去祭拜祖先。一开始是害怕去上坟的,一想是要和鬼神们对话,不免的心惊胆战的,硬着头皮去了几次也就习惯了,有好几年都是我一个人去的,那时可能也是初中生了吧。其实还是愿意留在家里贴对联的,一个人往对联上抹浆糊,一个人去贴。一开始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也不知道上联贴在哪侧下联贴在哪侧。直到有一次我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对联的贴法才明白,原来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也就是说,你迎着门走来,上联是在你的右手边的。下联自然就贴在左边。至于怎么分上下联,就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也就是一、二声),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也就是三、四声),那就是下联。如果赶上外面很冷的话,大门的对联就很难贴了,从屋里出来没等走到地方呢,浆糊都冻上了,还得回去抹,后来就把浆糊直接拿到大门那去抹才勉强粘上。现在好了,在垒大门垛的时候直接把对联瓷砖粘到门垛上了,以后不贴大门对联也行了,越来越省事了啊。现在住楼里了,对联就更好贴了,一副对联就OK了,也不用浆糊,透明胶布就搞定,更省事了。

【作者简介】
吴玉洪,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汉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新市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东北三省蒙古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兼理事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及各类文学网站。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