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72 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5)童年玩游戏 || 吴玉洪(辽宁)诵读 || 箫雅(编辑|| 荆枫)

童年玩游戏
作者 || 吴玉洪(辽宁)
诵读 || 箫雅
编辑 || 荆枫

那时候的小孩是快乐和自由的,每天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地疯野去了,等到吃午饭或晚饭的时候,你就听吧,村东头:小二啊,回家吃饭喽,村西头:丫蛋啊,吃饭啦,回来啦。村南头:铁柱,败家的孩子跑哪去了,铁柱!村北头:回家啦小华,饭都好啦。前几年的网络热语“***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就是应该从那个时候来的。临近过年了,小伙伴们开始准备灯笼了,手巧的自己动手扎一个,手笨的找一个罐头瓶子,用红纸围上,里面放个小蜡头也算是灯笼了。也有人尝试着冰心写的小桔灯里小桔灯的做法也做了一个,但桔子皮太厚,光基本上放不出来,照不了亮。天一擦黑,小胡同里就出现了游走的小光亮,走街串巷,欢声笑语,让宁静的山村有了一些生气。现在的孩子整天捧着个手机,盯着个电脑,围着个电视,足不出户,成了“何妨一下楼先生”。整天浸泡在网络游戏里,沉浸在虚拟的网聊中,沉迷于不现实的剧情里。时间一长,各种空虚无聊接踵而来。我们那时,没有手机电脑,电视也是很稀缺,没有人机对话的机会,要想游戏,只能是人和人之间进行,这样最原始的快乐和最真实的快乐产生了。有些游戏现在已经消失了,如“滚铁圈”,小时候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一个圈加一根带钩的小铁棍,用铁棍控制圈的滚动方向,然后看谁跑的快,有的大圈上还会套上几个小圈,跑起来叮叮当当的,很好玩。“打片技”,东北方言也叫煽piaji,用旧年画纸、学生课本、作业本等废旧的纸张,取两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叠在一起包成一个正方形的薄纸包,用手压平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现在孩子们玩的圆圆的纸壳上有各种英雄人物或卡通人物的东东就是从那演变过来的吧。“玩弹弓”,“丫”就是一个弹弓了,拿木头削的,会被磨的很光滑,再用自行车内胎做弹弓筋,用一块软皮做弹弓皮,打小石子,男孩子用来打鸟,也有人说可以射人家的玻璃,我是没有射过,也没听说有谁射过。“吹泡泡”,妈妈每次洗衣服我都会找个吸管弄点肥皂水来吹泡泡,看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漫天飞舞,就像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未来一样,那时候总觉得,每个泡泡都是一个世界。“丢沙包”,这个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利,不过慢慢的男孩子也来玩了,这个游戏还一直保留到现在,学生们也时常在一起玩这个。“玩旮旯卡”,就是每次吃猪肉或羊肉的时候,把后腿关节处的起连接作用的一小块骨头攒起来,攒够几个以后就可以玩了,要结合着抛口袋来玩,用一只手把口袋抛起,然后快速地用同一只手把旮旯卡摆放成各种样式,要求眼睛和手的反应要快。总之,那时候玩的游戏太多了,而且基本上都是户外游戏,大冬天的一玩就是一天,回家后手脚都冻裂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手就经常冻裂,不知道那时是不讲卫生呢,还是没有好的杀菌去污产品呢,是天真的太冷呢,还是没有好的防寒措施呢。总之每个冬天都要冻手冻脚,一到晚上那可是真疼啊,但是第二天天一亮就又忘了疼满街地跑去了。

【作者简介】
吴玉洪,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汉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新市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东北三省蒙古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兼理事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及各类文学网站。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将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