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砚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格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夢,几曾识干戈?
这首《破阵子》是李焐在亡国沦为臣虏之后,回首往事之作,表现了他对今夕对比,强烈反差的感伤之情。
从红锦帝衣 的南唐后主,到 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诗文皇帝李焐把四十年家国梦,三千里江山情写的诗词里,而把自己交给了历史。可惜,历史却给了李煜一生的无奈和悲怆,李煌自幼受宫廷特殊环境及文化熏陶。,博学多艺,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为五代之冠。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李煜是文人的心胸和情怀,没有帝王的霸气和谋略,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江南烟雨,落雪飞燕的诗意生活。
李煜天性柔善,不愿介入嫡亲宗族的政治纷争,可命运偏偏让他生在帝王家,并接下了先帝丢给他那个半倒不倒的后唐王朝,做起
他做皇帝时的后唐早已没了当初的鼎盛和繁荣,可圣命难违,文弱的肩膀也要扛起一座江山,只是,历史的走向是既定的,唐王朝注定要翻倒,江山易主,各有天数。
十八岁那年,他与才貌双全,精英律,善歌舞的周俄皇成亲,后来这位史称”大周后”的娥皇与李煜,不仅是生活中的知己,更是艺术上的知音,常常是李煜作词,娥皇谱曲,并拨弦弹唱,可谓珠联璧合。娥皇的才情和记忆为李煜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源源动力。因此,李煜前期的诗词作品,主要是以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浪漫情爱为主要格调。
然而,婚后第十个年头,娥皇突然驾鹤仙去,这让李煜痛惜不已,他的一蹙眉,一沉目,一曲箫,一阙辞,都映现出对娥皇的无尽哀思。这一时期他的诗词风格开始变得哀婉凄楚,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宋土汴京,终日过着囹圄的囚徒生活,凄寂不堪。所以,他后期的作品,写的沉痛,深切,落寞,其内心的凄惶和无助,莫能与人言矣。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初七这一天也是李煜的生日,42岁是人生最好的年华,可此时的李煜也两鬓斑白,面容憔悴,满目沧桑,全然没有了当年的风雅。庭院外,潺潺雨声,落红有数的暮春,厚厚的罗衾也招架不住五更冷气的侵袭。
他戚戚然,忆昔日,江南君臣共饮,饮酒作诗,其乐融融。看今天形影相吊,孤苦一人,冷夜如冰,凄凉无比。妻子小周后又被宋太宗召去,至今未归,屈辱的心如火燃胸。想到此,他提起感伤之笔,先填了一首《忆江南》小令,随之悲愤之情,又将一阙《虞美人》奔涌而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