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崇军尊军之风盛行起来
作者/饶晓辉/江西


众所周知,军人是一个担负保家卫国和人民崇高使命的高尚职业,是一个意味着牺牲与奉献的特殊职业。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强国,莫不尊重军人,且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军人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与民族,如果得不到基本认同,甚至遭遇揶揄调侃、侮辱污蔑、正当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又怎能激发起“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强大力量?和平年代,军队不生产商品,但生产安全;军人不生产粮食,但生产和平。安全与和平就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军人的牺牲奉献,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的是安全效益,军人甘于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人民才能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无数事实证明,对军人多一分尊重和崇敬,就会为国泰民安多注入一份正能量。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将军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尊重,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穿军装的都倒下了,那么,穿西装的就得跪下。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尊严,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要有一支更强大的军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跨越了一个世纪,撕破了几多日历。在千呼万唤声中,终于有了退役军人的信息。二O一八年四月十六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成立。曾几何时,退出现役的军人,一批又一批,五千七百多万啊!无声无息,无人记起。但他们曾经也是国门卫士,钢铁长城的守护者,也许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转移,抑或是上苍的疏忽大意,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沦落到了社会的边缘,“溃败”成了人民眼中的弱势群体。如果时间回到四十多年前,我们没有任何抱怨的理由。因为,从我军初创到不同的战争时期,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多少军人前赴后继,多少忠魂难回故里?那是历史的无奈,那是历史的遗憾。可当战争离我们远去,当祖国已站立强大,当经济总量在世界雄起,当多少国人都在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之时,祖国啊!母亲,您是否可顾盼一下曾是您怀中的人民子弟兵哟!一个所谓的戏子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上百万,一枚残奥运会奖牌,少说也有十几万,而我们用数载青春换来的退伍证,甚至有的战友用生命换来的烈士证,算什么?显得苍白,连最起码的优先购买火车票都轮不上,其它优惠更是轮不到军营生活过的这些普通人……莫让军人流血又流泪。其实,我们才是最有资格享受国家“红利”的人!

崇军尊军就是要尊重军人,懂得军人的价值。如果说,我们把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做为一种社会公德,那么用生命捍卫我们劳动成果,捍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军人,更理所应当成为被尊重的人。古人云:“以人为本,国之长城。”只有在社会中大力弘扬崇军尊军之风,方能筑牢不朽长城。祟军尊军,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标志。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仅是要尊崇现役军人,也要让退出现役的军人,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