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军校同学小聚札记
文/毛怡凤(武汉)
正是江南好风景,
花开时节又逢君。
在江南最美的季节里,军校学员三队八班居住江城的六人相聚在美丽的东湖畔。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四十多年前,在那个军装热文凭热的年代,我们怀揣同一个梦想,走进军营,考入军校。开启了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求学生活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好前景。
岁月如歌。今天的我们都各自忙碌着, 有的仍在工作岗位,有的一头挑起孝与责的重担,上奉父母下扶子孙。蓦然回首,我们这些六零后,已成了真正的六零人。想当年,何等雄姿英发,何等青春靓丽。现如今,看任何文字都需老花镜相助,在群内聊天时,不是你发错字,就是我字打错。大家相互自嘲,我已两鬓斑白,你也不再年轻,醉了醉了!
岁月如歌。虽然年轮苍老了我们的容颜,但数十年的感情依旧交织牢固,你我依然相知如故、温暖如昔,开心如初。
二月十五日,我们在东湖边邂逅美景美食,听涛品茗,雅间小酌。在茶楼,退休后的舒厅自动坐在茶艺师的位置上,真心热忱地为同学们递茶把盏,唇齿留香间品味淡泊人生。大家聊的最多的是曾经的美好,如何努力保障现今的安康,争取度过幸福的晚年。在风景优美的东湖景区,在旖旎春光里,在蒙蒙细雨中,六人不约而同列入各自的位置,按曾经的队形行军礼、踢正步、齐步走,还跳起了圆舞曲,宛如当年英姿飒爽的军中绿花,青春的时光……
毕业三十八年后,再次开起久违的班会,开心的场面仿佛回到了令人留恋的校园。管它如今身份地位如何,但此刻就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同学。视频的那头,远在郑州与杭州的文静、海鹰两人羡慕得不行,恨不能顿生翅膀或坐火箭飞来,而在广州的班长重复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几年没见了,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们班十三个人来个大聚会就好了。约起来吧,夏天一起到利川苏马荡避暑去,回到那年那岁”。
真可谓:
军中学友恣风流,
姐妹相携春雨游。
百态千姿人靓照,
梅花点缀玉骚头。😀
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我们又从武汉三镇齐聚汤逊湖藏龙岛。在碧波荡漾的湖心岛琼同学处,观影唠嗑尝家宴,赏景遛弯打太极。享受着受疫情影响几年未见的美好时刻,吃好了,笑饱了。直到江城撩人的璀璨灯光亮起,我们才不舍于美丽夜色中,回到了各自的家,互报平安。
岁月如歌。回眸往事,胸前的校徽永远熠熠生辉,多少欢愉在心间。一个个似话唠般,从那一百多人阶梯教室的大课,几人一组的小课,聊到解剖操作中福尔马林刺鼻的味道、专业课里虚心求学的渴望眼神、射击场上沉着应对的平稳心态、训练场上及早操间的蓬勃朝气、紧急集合时忙而不乱的神速动作、圆舞曲里青春活力的惬意享受;从那一周不重样的美味佳肴,到两人一组背把五四手枪的流动哨位,甚至襄樊实习时溜冰场上的娴熟动作敏捷身姿,再到运ST做标本的点滴画面,一切仿佛电影在脑海一一闪回。
最有趣的是,我们女生的一头齐耳短发都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有时远远的望去,却是男生女生让人傻傻的分不清。记得一队两位同学一起散步时,被学校一位领导在后面看到,由此引起校方高度警惕,高度重视,一再强调在校学员不许谈恋爱,问来查去,结果一场误会,原来是两位女生,笑得我们啊[捂脸][偷笑] 。而那同吃一锅饭,朝夕相处,军歌嘹亮的日子就像昨天。我们虽谈不上是人中龙凤,军中骄子,但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这回忆中被拾起的朵朵浪花里,有些时间久远已逐渐模糊,有些却让大家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那是第一学期开学时的专业课——解剖学。学校给每位学员发放了一个原木色箱子。打开小木箱的一刹那,吓得同学们一个个哆嗦得直往后退,原来那是一副成年人的骨头标本。我们必须通过眼观、手摸、心记,掌握那些长骨、短骨、扁平骨和不规则骨在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形状、作用,牢记它的骨性标志。
渐渐的由害怕、陌生到接受、熟悉。上课时提到教室,下学了搬回宿舍,甚至放在枕头旁。那段时间熄灯号吹响各自躺在床上,六人中就会有人问:“桡骨小头你们摸到没”“哦,我还没有,等一会儿““听骨链里锤骨、砧骨和镫骨都摸清楚了吗”。
那206块骨头,伴随我们生活了几个月,成了大家的亲密伙伴,也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最扎实的基本功。而我们用勤劳、努力、拼搏、智慧,收获了幸福生活的丰美。
一朝入伍终不悔。无论后来如何发展变化,几年的军校生活、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都是我们这些老兵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最值得珍藏,也最值得回味。这种军旅情愫一直根植于我们的骨髓,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融入到我们的每个细胞中,情景永在,军魂永在!
千帆阅尽,愿我们都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且行且珍惜。也无论时光如何远去,我们的战友情、同窗谊都如陈年老酒愈发纯美甘甜。一时相逢,一生铭记:
忆往昔我们的青春的确很美,
想未来我们的夕阳定会更红!
20230225
于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