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文:杨树·杨树·欣赏你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杨树·杨树·欣赏你
固本昂扬向上,审时面对情修。挺拔笑语荡烦忧。沃土腰粗几搂。
台地植牢意念,高山干曲真牛。顺应生态竞风流。感赞无名高手。

我欣赏眼前25cm×30cm装裱后的照片,有人说 “人是衣服马是鞍”这话一点也不假。
照片共11幅,有伊春原始森林的,有当奈湿地的,有雪乡冬景的……其中,一幅“L”型的堤岸上郁郁葱葱的杨树林,蓝天白云被池水倒映着,杨树林正好平分在中间,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水,真是美极了!这些摄影作品,是出自一位热爱“大美龙江”摄影爱好者的手里。
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彩色打印机打出这张照片时,大家赞不绝口,我就在右上角写下“如此多娇”,并把它插在卷柜玻璃的背面,抬头可见,确实有些惬意,有的同事还特意用它做了电脑的屏幕图。
杨树,名人名家笔下有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我当年读书时的课文,也有许多关于杨树的作文、散文,都运用不同的手法赞美它。
出于对依山傍水家乡的热恋,出于对大山深处小山村知青日子的苦恋,出于对林业系统工作岁月的爱恋,我与山与林与水结下了缘,它给予了我童年的梦想,它打磨了我青春的意志,它铺就了我人生的道路……
今天我欣赏它,要从它生长的不同环境说起。
当我们从哈尔滨沿着哈黑公路一路北上的时候,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克东、北安……沿途几乎都是杨树林带。平原上生长的杨树,是那样的高大挺拔、纯净秀美,连路边的野花、蒿草都向它微笑。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上的杨树,那么的滋润,又那么的令人骄傲。

当我们去陕北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旅游时,所见到那山上、路旁的杨树,就没有故乡的杨树活得潇洒。在贫瘠而且降水量偏低的黄土高原上,杨树无法快活的生长。
那年,我从西安出发,沿黄陵县、黄河壶口、延安,最后返回西安的东北环线,所见黄土地上的杨树、杨树林,坚忍生存,质朴瘦小,显出顽强的生命力。透过车窗,我体会到《白杨礼赞》的中心思想。
当我们踏入年轻而又古老的五大连池世界火山地质公园时,在滚滚黑褐色石海的边缘,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植被群落里,最让人感叹的要数火山杨。是风的魔力,还是鸟的功劳?火山杨,不知从何而来,那北大荒无垠的沃野你不去,却偏偏选在这火山台岩地上安家落户。你奇迹般地生根、发芽、成长,给这冷酷无情的世界,带来了生机,披上了绿装。你没有更多的奢求,仅有的一点点风化砂土也就足矣,你不得不放慢脚步而延长了成长周期,你不得不把本应挺拔的躯体变得如此驼背弯腰,你不得不把本应高大的身材变得如此矮小瘦弱,你不得不把本应光彩的脸庞变得如此黯然。强烈的生的欲望,让你咬定岩石不放松,在瘠薄的土层里奋力地向外扩张那恰似血管的根须,甚至依稀可见裸露的静脉……火山台岩地上的杨树,林不密、树不壮、枝不茂、叶不浓,无怨无悔、不图回报地妆点那里的美。
当我们乘车沿着尚志、海林、镜泊湖从当年抗联的红色旅游线路,直插长白山时,都想一睹天池的秀美、瀑布的壮观、大峡谷的险峻、温泉的热情,可又有多少游人去欣赏那高山火山杨呢?长白山,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当你乘坐景区的专用吉普车去天池的途中,将枝繁叶茂的乔灌木混交林甩在身后,进入海拔1 800米的地段,所剩下的只有那高山上的火山杨。高山上的火山杨,又有别于五大连池的火山台岩地上的火山杨。这里的火山杨,在瓦砾般的火山岩和十分恶劣的高山气候环境中生长,高不足两米,弯弯曲曲,满身“疤痕”,一丝也找不出“杨树的模样”,如果不是司机告诉你,谁能认得出那就是高山火山杨,尽管长得像个“丑八怪”,但却彰显着它那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质,虽然已失去昔日娇杨外在的美色,但它的本质没有变,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杨树,是你给春天带来了新绿,是你给夏天送来了清凉,是你给秋天迎来了金黄,是你给冬天换来了浪漫……
杨树,杨树,欣赏你!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