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碗
忙忙活活做饭,迷迷糊糊盛饭,可谁料到,一个失手,“啪”,碗摔倒在地上,就像一个九十多的老人,一下子摔了个仰八叉,接着就毫不保留地碎了,碎的一塌糊涂。
我愣了,愣的有些老年痴呆。
这只碗是我家里历史最悠久的碗。我不是一个爱好文物的人,家里的东西没有2000年以后的,除了一书架的图书和我们俩三十多的人。可是在这些千年以后才拥有的东西中,这只碗应该是资格最老的。当初一共运回来四兄弟,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个个早早过了奈何桥,只剩下这一硕果,孤零零地仅存着。
四个碗,都是来自一家超市。儿子摔了俩,去年媳妇不甘寂寞也摔了一个,还说这叫“岁岁平安”,好啊,终于临到我了,我也找到心理平衡了。就是啊,一家三口就我还没摔过一个碗,这不正常啊?所以,今天或许冥冥注定了我要打破记录,完成自己心理和精神上的一次飞跃。
可是,我看着这个碎成十几片的瓷片,心里忽然升起了莫名的伤感。是啊,这只碗自此01年跟了我,就一直默默关注着我的慢慢成熟,看着我结婚、生子。最早用它的时候还是在01年,带着媳妇来到郯城工作,两袖空空,脚下无立锥之地,因此租房。有了房子,开始准备吃饭的家伙,于是有了煤气灶,有了锅碗瓢盆。这只碗就这么参加到我的生活中。
第一次吃饭,媳妇用的就是这只碗,我和媳妇还互相谦让,不停地给对方夹菜。这只碗一定见过我给媳妇夹的土豆丝,给做的米饭,也一定见过我用它和朋友豪饮。记得有一次我的发小来找我,我们俩打开一瓶沉香,没有酒杯,就用这样的碗,一人一碗,吃着我自己炒的辣椒鸡蛋和土豆丝,喝了个痛快。
后来结了婚,有了新碗新筷,可是我还是偏爱这只碗。个大,分量足,端在手里踏实。盛一次饭就能管饱,这样就省了很多盛饭的麻烦。
当儿子嗷嗷叫着来到这个家时,他吃的第一口饭就是在这只碗里舀出去的。当时儿子还不能自由端着这只大碗吃饭,可是儿子依然毫不气馁地抓着碗沿,一次次将碗里的美食用手裹进自己的小嘴。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儿子过生日,我们认真地做菜,好好地准备,专门用这只碗盛了好几样菜,放到儿子面前,让儿子自由选择,吃了第一次“自助餐”!
以后的餐桌上,每天都能看到这只碗厚重朴实的身影。喝酒时,我还喜欢用它,酒香伴着菜香在碗里做着循环往复的舞蹈,我也端着了一个温暖的胃!朋友有时还笑话我,“大酒壶啊?用这家伙喝酒?”
儿子逐渐大了,生活也越来越琐碎了,于是家庭的争吵也就渐渐多了。有时,本来欢天喜地的吃着饭,偶尔因为一句话,媳妇和我就小吵起来,我会重重地把这只大碗放到(摔到也行)桌上,极为男人地走开。有时,媳妇也会倔强的直奔南墙,誓不回头。于是,餐桌上的碗就看到了一出活泼可爱而又滑稽可笑的官司。
我想这只碗看到了我们夫妻之间的恩爱吵闹,也许它会明白两个人恋爱时是一对鸳鸯,棒也打不散;两个人吵闹时又成了一对麻雀,恨不得马上分飞,各过各的日子。
我想这只碗看到了儿子一点点的茁壮成长,从几十公分到一米,从几斤到三十多斤,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从躺着,站着到走着,跑着,它应该从来没有缺席我儿子的每一次饮食,应该清楚儿子的身体里缺少那些营养。
可是,一只伴随了我们几年风雨的碗,一只印着淡青色图案的碗,就这样被我于不经意间毁了。它不生气吗?它不遗憾吗?
天青色等烟雨,而你在等谁?难道你是因为你的伙伴都相继离开这个家而孤单吗?难道是他们的召唤才让你痛下决心吗?难道你昨晚收到伙伴们给你发的信息吗?要不,你怎么会舍得离我而去啊?
记忆如风,一阵阵掠过我记忆的原野,我知道世上有些东西碎了还可以复原,更有一些东西碎了之后再也恢复不了原样,就像你我曾经有过的心事,就像这只饱经风霜的碗!
碎了就碎了,那就让我将你埋葬,收拾你的残骸,葬去一个记忆,葬去一段故事。
作者:赵国旗,笔名火热的冰,男,汉族,临沂市作协会员,郯城县作协副秘书长,临沂青藤文学网编辑,担任多家网站版主,喜欢读书写作旅行,已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发表作品小说《我看见你了》、《邻居》等;散文《冬天,就该这样》《一朵月光睡了》等;诗歌《一定有什么东西丢了》《把你藏在诗里》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