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古村火车站后称为铜川南站,现在称之为王益车站,是咸铜铁路上一个很普通的小站,这个小站过后就到咸铜铁路的终点铜川站了。
咸铜铁路缘起于同官煤矿的开发,民国24年(1935),陇海铁路管理局建议与陕西省政府合资修筑咸(阳)同(官,当时铜川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于1949年7月更名为铜川)铁路支线(以下统称咸铜铁路支线),但未实施。抗日战争中沿海各省相继沦陷,煤源日趋减少,而沿海工厂纷纷西迁,需煤猛增。民国28年(1939)春,重提筑路计划。资金由中华民国政府交通部与陇海铁路管理局筹拨。1939年5月开工,1941年12月建成,1942年春正式通车。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铜川地区煤炭开采规模扩大,矿井增多,运量大增,1956年12月铁道部进行了改造扩能。由于煤矿的发展,三里洞、王家河、王石凹各矿井专用线联通。
1959年,又延伸乔新线至红土镇、金华山、鸭口、东坡等矿井。在桃园站旧址改建为宜古村编组站,共设17股道及三角线,并设机务折返段。
1981年11月1日,宜古村车站改名为铜川南站,管理范围不变。铜川南站为一等站,实行独立核算,设有劳动人事、财务、办公室、经济计划、技术、安全、教育等7个股室,下设运转、客运、货运、装卸、生活和乔新等6个车间。
由于公路运输市场的迅速崛起,高速客运的便捷快速,1993年咸铜线阎良铜川间结束了客运,使铜川成为了陕西省唯一的没有铁路客运的地级城市。所以现在的铜川站和铜川南站都已经不再办理旅客乘降业务了,每日只有货车的往来还在告诉我们这条铁路并没有随着客运停驶而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