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有感•人生尽孝须及时】
—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日子》观后感
李萍/原创
38集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日子》自2月6日在中央一台黄金档开播至27日全剧终。该电视剧生活气息浓厚,素材亲切自然;演员阵容宏大,演绎技能超群,全剧富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和亲和力都非常强,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年代都市生活剧。
该剧背景为二十世纪80、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近三十年的岁月,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展开,以三家人同时怀孕生孩子开头,以姥姥死亡为结束。在一笑一哭中,演绎了人的一生,诠释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简单朴实的道理。褒扬了家人的亲情、邻里的友情和一代代人的爱情。
该剧生动感人,耐人寻味。每每想起,还会黯然落泪。因为结尾是以悲伤收官,而且悲伤的让人捶手顿足。
一是悲伤姥姥那人和(宋春丽扮演)为家人辛苦一生、操劳一辈带着遗憾和牵挂离世。妈妈刘淑霞(李小冉扮演)未出生姥爷就去世,姥姥一个出身名门的格格受苦受难独自将妈妈和舅舅养大结婚生子,临了到最后连我(外孙女王雪花)在姥姥生病住院答应给姥姥过平生第一次生日都没有等到,面对摆在餐桌上又大又气派的多层蛋糕姥姥却不在了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姥姥牵挂舅舅性格软弱、牵挂妈妈不会做饭、牵挂爸爸脾气不好、牵挂我一个女孩子离家太远、牵挂哥哥没有成家,等等。
二是悲伤哥哥明中被姥姥疼爱一生、可在接到姥姥思念他的书信却无动于衷的淡定和坦然。该剧在结束时,看着明中手捧花束来到姥姥墓碑前,取出揣在怀里姥姥给他写的思念书信,还有明中在姥姥碑前一一说出全家人过得都很好的话语,又一次打开了观众的泪腺。人死不能复生,人死一切皆为空,既然姥姥已去,说的做的还有用吗?常言说:“人老隔辈亲,爷奶疼小孙”,想想剧中我和爸爸一起偷吃姥姥藏在柜子里独自给哥哥吃的糖果和蛋糕一幕,足以表现姥姥对哥哥的偏爱。可是姥姥临终前哥哥为何不能回家见最后一面呢?
该剧从整体演绎过程来看,符合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规律;从思维行为层面来想,得到两个启示。
一、儿孙自有儿孙福。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作为父母,帮衬儿女,洗衣做饭;照顾子孙,其乐融融,本是情理所系,也是老有所用的价值体现。但是,一味的失去自我,操心过多,会适得其反。所以,当你养育教育自己儿女义务完成后,到了孙辈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二、人生尽孝须及时。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作为儿女,我们要趁父母健在时,赶快孝敬他们,不要总以工作忙等理由为借口,推三推四,总想着时间很多,明天再说。试想,年迈的父母有几个明天在等你?有多少个日夜盼你归?
写到此止,小吟一首。
适逢春暖花开日,恰是看望父母时。
劝君莫待花落尽,父母归去自叹息。

(2023年2月27日夜于金城绿杨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