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理发 剪出人间大爱
作者/饶晓辉/江西

在东乡区虎圩乡高坊老街上,有间“爱心理发屋”,父老乡亲有事没事都爱来这儿聊聊天,理理发,时不时伸出大拇指为其点赞。

“爱心理发屋”的主人,芳名:上官圆圆。她是高坊街上的普通妇女,人到中年,满脸慈善。该理发屋开业5年多来,先后免费为全乡低保人员义剪3000多人(次),被人们誉为"传播爱心的活雷锋"!说起创办爱心理发屋的初衷,上官圆圆记忆犹新。发屋开张不久,来了位腿有残疾的男子剪发,他从兜里掏出8元理发费,上官看见他拿出全是5角小币的钱,心里不是滋味。经与该男子对话,她了解到:该男子家住本乡阳光村,是国家精准扶贫对象。获悉此事后,圆圆马上告诉他,现在店里属于开业试营阶段,对顾客优惠。因此,她只是象征性的收取该男子1元钱理发费用,男子千恩万谢后离去。从此,善爱的种子在上官圆圆心里萌芽。她决定:今后,凡是国家精准扶贫对象的困难户进店理发一律免费!想做,就要用行动告诉人们。于是,她在店门口张贴温馨告示:“凡是本乡低保困难户进店理发一律免费”。说到做到,该消息像春风一样温暖了十里八乡的低保困难户。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坚持。就是这样一句承諾,上官圆圆已经坚持了整整5年,还将一直坚持。对此,她无怨无悔。有一次,她因感冒身体不适在家休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仕桥村有位老人要理发,正在店门囗等候。原来是该老人从乡下老家赶来,看见店门关闭,于是,拿起手机按照店门牌匾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拔打过去。放下电话,圆圆不顾身体虚弱,立马来到店里为老人理发。老人是贫困户,圆圆当然没有收费。有人说她傻,她说:“如果我以身体欠佳搪塞,就会失信于人。既然贴有温馨告示,理所应当坚守诚信。”其实,上官圆圆的家庭并不富裕,丈夫患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一双儿女正在上学读书,每年开支花费也不少。得知她也是属国家精准扶贫对象时,笔者肃然起敬。上官圆圆说:“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很多,我要尽己所能回报社会。真心希望我们国家处处充满人间大爱,好人一生平安!
(图片选自网络)

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