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学业苗族物语系列之四】
熊出虎没是家山
文/雷学业(苗族)
珍稀动物是家山“常住居民”
2023年2月23日,地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惊奇发现沉沉夜色中,一只成年小灵猫在树林里时而轻挪慢走,时而疾步如飞,一边机警探看,一边细心觅食,那轻巧的身姿和灵动的神态,让人满怀喜悦,怜爱不已。
2023年2月,位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核心区的明竹老山发现小灵猫觅食 雷学业截屏
小灵猫,又称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身长约48至58厘米,尾长33至41厘米,体重2至4千克;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喜吃老鼠、昆虫、青蛙及鸟类,贪吃各类水果。小灵猫身份贵派,高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列,已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红色名录。
我的家乡城步位于雪峰山脉与越城岭交汇之处,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平均海拔696.8米,地理位置适中,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71天,年降雨量1218.5毫米,适宜于各类动植物生长,是天然动植物“基因库”。家乡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水系发达,生态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鸟类和各种珍稀动物的天堂。近年来,城步举全县之力创建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采取产业退出、生态修复、生态移民搬迁、封禁管理、加大执法等得力举措,切实加大对水域、湿地、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人文景观等资源的保护力度,自然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91%提升至92.7%,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吸引了林麝、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小灵猫、黄胸鹀、黑熊、毛冠鹿、豹猫、鸳鸯、红腹锦鸡等各类珍稀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
清光绪年间编纂的《城步乡土志》有载,城步天然物产野兽众多:“鹿出横岭蓝(南)山一带…麋、獐及麂各都峒俱有,而上都所产更蕃。虎豹出颇多,田豖(即野猪)、毫猪、刺猪、聋猪、野狗、如豹、狼狈、白尾狐狗(间有)、野牛、熊(间有)、石羊、野猫、山兔、猿猴”。“山禽有锦鸡、竹鸡、白鹇、鲁鸡、鹭、禾鸡、菱鸡、野鸭、鹑鸡、秧姑子(即春雀)、冬扈(一名雪雀)、黄雀、喜雀、鸦、布谷、黄莺、翡翠、五色鸟、画眉、斑、鸱鹗、鹰”。“鳞虫、蜂蜜、蠶、鼠、草鱼、鲢鱼、鲫鱼、鲤鱼、獭、穿山甲、蝙蝠、雷鼠、黄色鼠、蛤蟆、蝉蝶、蜻蜓、蟋蟀、土狗、地虱、蛇、蜈蚣、鸭鱼、桂鱼、棉花条、鲟鱼、石鲫鱼、黄刺鱼、鳖鱼、䲡、狗崽鱼、螺、蚌龟、蛤、蟹”。
城步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内茂盛高大连片生长的原始次生林 雷学业摄
城步曾是华南虎、金钱豹、熊瞎子和野牛等大型野生动物的故乡。直至民国时期,仍有老虎窜进县城儒林镇,穿街而过,旁若无人。百姓谈虎色变。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虎患严重,老虎时常下山伤人咬人,仅五十年代全县共有三十多人丧身虎口。乡下人普遍用“老虫(苗语老虎)巴(苗语背)你”、“豹子咬你”这些恶毒谚语骂人伤人。人们上山开畲种地,独自一人上山极易遭受老虎伤害,都要组织十多二十人的队伍,鸣锣放炮,齐唱山歌,驱赶野曽。老虎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1958年,城步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了一支由20多名民兵组成的“打虎队”,由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任县长杨本连同志亲自担任队长,佩带枪支,上山打虎一月有余。七十年代以后,虎患才逐渐消失。
邵阳市和城步县最高峰二宝顶主峰 雷学品摄
上个世纪末,我在家乡中学任教,时常穿梭于湘桂边境的莽莽大山,领略壮美山川的雄奇瑰丽。湖南省第五高峰、邵阳市和城步县最高峰二宝顶就耸立在家乡的银竹老山。这是一片莽莽苍苍的无人区,总面积1万余亩,海拔700米至2021米,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珍稀树种资源冷杉、南方铁杉、长苞铁杉、南方红豆杉、天女花、亮叶水青冈等密布于各个山头,虎豹黑熊麋鹿野猪神出鬼没。早在1981年,县人民政府就批准建立了银竹老山自然保护区,山场归国有金紫山林场管理。1988年8月,我曾随时任金紫山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陈正辉和看山员陈良礼两人,花费三天两晚时间,巡看山场,徒步考察过银竹老山。我们从兰蓉乡政府出发,从大坪寨狗头坳到清源乡大坳头,沿侯家寨河流溯流而上,经兰家园、瑶人坪、碓坑岩,到一宝顶、二宝顶,再从大坪到双江口工区,从大杉坪、报木坪,返回兰蓉乡政府。我们在瑶人坪和双江口工区各宿一晚。这次考察,跋山涉水,历尽艰险,沿途充分领略了惊艳绝美的原始次森林风光,踏青苔,攀古藤,跳深涧,游险滩,好几次与黑熊和野猪对峙,险象环生……
“犀牛”和“野人”是家山最美的传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城步县兰蓉古苗寨。兰蓉古称“拦牛峒”,也叫“拦牛大寨”。“拦牛”苗语叫“拿熬”。这是一个犀牛出没的神奇地方。传说在那远古时代的某一天,有一头白色的犀牛出现在巫水河上游熊溪。在那个以捕猎为生的年代,人类“见牛眼开”,居住在河水两岸的先民们听说来了犀牛,纷纷出门设栅拦截。高大的犀牛膘肥力壮,没人能够拦得住它,从上游狂奔三四十里到了下游,一口气躲进了白云洞。之后,这个地方便被人们称做“拦牛”,熊溪上游叫“上拦牛”,熊溪下游叫“下拦牛”。唐代,大量“武陵蛮”沿沅江徙入巫水,在巫水河上游雄溪两岸开发定居,于是将这个苗族聚居地按历史传说称为“拦牛峒”,沿用至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用“拦牛”的谐音称“兰蓉”,是目前城步县唯一保留了千年古地名的乡镇级行政单位称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苗乡。
家乡的山场里黄牛成群 网络图片
寨子里关于“原始野人”出没的传说更加神奇惊悚,而且充满人类智慧。苗语把“原始野人”叫为“瘪婆叠”,客话(汉语)叫做“变婆子”。据老人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寨子是一片原始森林,时有凶猛野兽和“原始野人”出没。村寨分为南北两片,南边叫“水埠里”,水草密闭,原始森林丰富,是野兽居住之所。北面叫花果山,是苗民居住的地方。花果山是一片山岭,地势较高,山上没有水源。而“水埠里”则有一眼好井,这口井至今仍存。那时人们吃水要行走里把路去“水埠里”挑,不时与“变婆子”会面。“变婆子”长发飘飘,满口獠牙,指甲长长且坚硬,会说会笑,疾走如飞。见人来了,“变婆子”便拉着人手紧握不放,然后闭上双眼傻笑半个时辰。等笑醒之后,“变婆子”如梦方醒,即刻对人发起攻击。先是拨光人的衣服,然后用手指甲插进人的胸膛,把心脏挖出来一口吃掉......当发现有人遭受伤害后,人们根据“变婆子”的习性找到了对策。下次来挑水时,人们将一副竹筒套在手里,当“变婆子”握着竹筒傻笑时,人便从竹筒里抽开双手,偷偷走掉。当“变婆子”笑醒后,人早已挑水跑远了......
苗族传说中的“变婆子”(“野人”) 网络图片
“变婆子”是“野人”,他们有着人类的一些基本属性。见人类吃熟食津津有味,“变婆子”也想生火做饭菜,但又没有锅鼎,要向花果山的人家借用。人们听说“变婆子”要来借锅,实在左右为难,借吧肯定有去无回,不借吧又怕被报复伤害。聪明的苗族先人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们用竹片制作了一口“大锅”,用米汤水贴上桐树叶再涂上一层黑黑的“锅炉墨”。“变婆子”借走了“锅”,很是开心,心想终于可以和人一样生火做饭菜吃熟食了,便得意忘形地将“锅”放到火里烧烤,一不小心,一个好好的“锅”被一把火全烧了。“变婆子”又惊又怕,自知借来的“锅”再也退不回了......从此之后,“变婆子”再也不向山上的人家借东西了。
国家公园是家山最靓丽的烫金名片
生态盛则人文盛,生态衰则人文衰。
进入新时代,我的家乡高举生态发展大旗,奋力推进优美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公益林管护,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3%,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四张“国字号”生态名片,是闻名全国的生态示范县。2016年创建全国首批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即将申报成为国家公园。近年来,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启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整合南山牧场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云湖(十万古田)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打破“九龙治水”局面,创新多规合一、生态补偿、特许经营、行政管理授权等体制机制,实行史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得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许多原来销声匿迹的珍贵物种如小灵猫、林麝、白颈长尾雉、白鹇、毛冠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频繁现身,在林中飞腾跳跃,游玩觅食。家山已成为各类珍稀动物的快乐天堂!
城步明竹老山中“黑瞎子”闻蜜而出 雷学业截屏
黑熊,别名狗熊、黑瞎子,苗族称“熊霸”。身体肥大,善爬树、游泳,能直立行走。食性较杂,以植物叶、芽、果实、种子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鸟卵和小型兽类。银竹老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黑熊提供了丰实的食材,使其家族能够存活至今。黑熊,它们是银竹老山的主人。2021年4月18日,位于银竹老山小寨村的村民胡晓华,在山林中意外发现一头体重约300斤的黑熊从树上一跃而下,缓步向树林深处走去。不久,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发现拍摄到黑熊在银竹老山觅食蜂蜜的珍贵视频,只见一头黑熊走近竹林里一块巨大岩石,闻了闻安放在岩石边的一个蜂箱,并警惕地看了看蜂箱前方,确认蜂箱内没有蜂蜜后,黑熊才遗憾地离去。这段珍贵的视频,在湖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震撼全国。
毛冠鹿舐犊情深 网络图片
2022年1月8日,湖南省邵阳电视台《邵阳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一条勾人耳目的新闻——《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毛冠鹿现身悠然觅食》,镜中一头浅灰色毛冠鹿在一座石山下丛林中悠然觅食,不时走动,左顾右盼,旁若无人,场景犹似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中的优美画面。毛冠鹿的现身,再次映证了我的家乡——湘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生态优美,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世界!
同年2月9日18时50分,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前的《秘境之眼》播出《“动物居民”们美好时光》节目。视频画面中,白颈长尾雉在寒风中努力寻找着食物,豹猫仔细地嗅闻着周围的气味,希望从中发现猎物的踪迹。一群白鹇在灌丛中悠闲地觅食,雄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护群鸟的责任。猪獾扭动着壮硕的身体在林中漫步,当它发现一处水源后,便迫不及待地畅饮起来。一小群鸳鸯在水面溺弋,它们一边嘻戏一边觅食……
南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典型代表,是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博物馆。黑熊、豹猫、毛冠鹿、白鹇、林麝、白颈长尾雉···这些可爱的动物,成为我家山的“常住居民”,在这里悠然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雷学业,男,苗族,中共党员,湖南城步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 历任中学教师、县教委干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副科)、工会主席(正科)、县报社社长总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县政协四级调研员。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苗学研究专委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俗学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研究领域为苗族历史、文化、民俗和语言文字。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民zu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新华社、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网、凤凰网等国内重要媒体发表散文、报告文学和论文作品200余篇。主要著作有《城步苗族简史》《城步苗族建筑文化》《舌尖上的苗族》等,代表作品有《城步古苗文字的前世今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苗族》《对于湘桂黔边区苗族习俗的调查与思考》《湘西南苗族传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路径》《让古村落古民居成为“镇寨之宝”》《让美丽苗寨传唱古老的歌谣》等,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获湖南省社科联2015年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还有诸多作品分获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邵阳市优秀社会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