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小花”摘“山花”,平“洼地”塑“高地”
——故事名家郁林兴振兴乡村的真实故事
记者 胡立刚

过去几年,上海大都市郊区不少乡村因为疫情而愈加清静,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的新义村是个例外。这个声名在外的“中国故事村”时不时迎来长三角地区和千里之外的客人,2022年还成功举办了2021-2022年度中国好故事发布活动,发布活动期间,几十位天南海北的故事名家在村里朝出暮归多日,意犹未尽。追根溯源,坐落在上海西南远郊枫泾镇和新义村得以“故事”而声名远播,自然离不开枫泾古镇党委政府以文兴乡的理念和实践,而小镇人民心里都念着一个人——土生土长、跨界成才的故事名家郁林兴,古镇因“故事”而兴,跟他大有关系。
2011年,曾是金山区故事创作“洼地”的枫泾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故事基地”,随后,故事界同仁公认了“枫泾经验”——培育出集创作、演讲、评选、出版、再探索、再实践于一体的故事文化事业,而郁林兴为育“小花”摘“山花”、平“洼地”塑“高地”呕心沥血整整22年。
区域故事“洼地”变身全国故事“高地”
金山故事是金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金山故事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如毛一昌、张道余、张更生等,与此同时,枫泾故事创作却处于“洼地”。
2000年,枫泾镇成立文体中心,之前在枫泾镇广播站工作的郁林兴被授予重任,成为镇文体中心第一位主任。这一次人事任命,是对郁林兴钟情于故事创作实践的肯定,在广播站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试着把见闻趣事变作可播讲的故事;这一次任命,也是枫泾镇党委政府对郁林兴振兴古镇文化事业的肯定与期待,在枫泾镇,包括郁林兴在内的古镇各阶层人士有一个共识,即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故事文化绝不可落于人后,从意识上升为最强烈信念的,当属郁林兴。
上任第一个月,郁林兴立下目标:用10年时间,把故事打造成枫泾文化品牌。因着这个目标,郁林兴开启育“小花”摘“山花”的新征程。
2005年,郁林兴想尽办法把退休了的故事名家毛一昌“挖”到枫泾镇。第二年,在他的协调下,枫泾镇党委政府支持成立了毛一昌工作室,枫泾故事创作基地应运而生。名师、基地有了,学员从哪儿来?兴趣广泛眼界宽阔的郁林兴就地取材,从当时《枫泾》报的投稿作者中筛选出一批具备文字功底、热爱民间文学的新作者,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培训交流。

郁林兴为“小花”们授课。
就这样,枫泾故事文化事业上了轨道:故事研讨会1个月至少1次,不少作者因此有勇气有机会跑到镇文体中心找郁林兴或者毛一昌“开小灶”;创作笔会1年1次,郁林兴把作者们拉到附近市镇,请当地故事名家传艺指点,新作者的稚嫩作品因此丰满成熟起来。为了鼓励新作者,郁林兴还把新作者的作品收集出版。对于发表了作品、获得奖励的作者,他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争取更多物质和精神奖励。
就这样,在枫泾故事的春天里,新作者如花蕾开出了芬芳小花,承载着一花独放也是春和园丁双重角色的郁林兴摘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9年,摘下山花奖的郁林兴被评为金山区首届文化系统唯一的领军人才,他与他人合著的《推开新故事创作之门》成为新作者系统培训教材。在山花、小花的衬托下,枫泾故事成了气候,2011年,枫泾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故事基地”。2014年,枫泾镇凭借故事荣获2014-2016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至今已连续四届获评此殊荣。

郁林兴奋笔创作。
2016年出任《民间文学》杂志副主编之后,特别是2018年出任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副主任,分工负责全国故事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和中国故事之乡、各类故事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之后,郁林兴努力把根留住的同时,将目光投向更多的故事沃土,在总结完善枫泾经验的同时“举亲不避嫌”,大力向外省市推广,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因此涌现出多个“故事之乡”和“故事基地”。
枫泾镇党委书记胡晓岚告诉记者,在中国民协故事委员会的指导下,枫泾镇除了举办中国故事节·枫泾故事会、中国年度好故事发布典礼等活动,还制定了《故事产业(2021-2025)》规划,探索当代故事文化事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郁林兴功不可没。

塑造故事高峰服务乡村振兴
2022年10月28日,“喜庆党的二十大 讲好上海故事”“倾听上海”第三届上海市故事大赛成果发布暨中国故事村系列活动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6篇故事获评“优秀故事作品”,3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8位讲述者荣获“上海市优秀故事员”称号。活动期间,村民们带着赶集的欢愉聆听了获奖作品的现场演绎,同时,这一盛况通过网络直播分享给了全世界,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新义村让全世界看到了物质丰富、精神充实、故事丰满的中国乡村新形象。与此同时,故事产业的培育兴盛,为新义村乡村振兴含金量增色不少。
新义村把故事培育成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肇始于2016年。那一年,在郁林兴牵头组织下,枫泾故事创作骨干人员投入十二分精力,对新义村民间文学素材作了普查、挖掘、搜集、整理和创作,集结出版了《白果树下金鸡啼》一书。就是那一年,新义村被中国故事委员会授予“中国故事村”称号,为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争取到了中国故事委员会的活动“大本营”。
“文化是魂,乡村振兴首先要唤醒文化之魂,新义村的振兴,新义村的振兴示范,不能少了文化事业。”回忆起培育壮大故事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郁林兴豪情不减。
是的,为了乡村振兴,郁林兴完全没必要谦虚,新义村村民和枫泾各阶层人士都知道,没有他的亲力亲为,新义村就不可能先后拥有中国故事基地、故事大道、故事候车亭、 故事长廊、故事人家这些文化符号和文化场景,故事村也不可能形成故事文化产业。
近日记者走进新义村,通往村庄的故事大道不但承载着故事文化单元的功能,还成为故事村强大的标识。占地近6亩的中国故事基地内故事展厅、创作研究室、会议室、资料室、办公室内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团结活泼,访客、游客兴致盎然。32个故事候车亭和故事角等设施为故事村构建起50个故事网点,村民和游客边走边听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郁林兴(右一)在中国故事基地介绍故事展厅内容。
故事融入乡村设施硬件流传,故事通过百姓口耳相传,这样的故事才是从泥土中苏醒、有生命力和传播力的故事,有这样的故事,才能开出故事文化事业之花,故事创作者才能融入乡村振兴大合唱。
“接下来,枫泾故事将与剧本、漫画、短视频乃至沉浸式体验相融合,也将让受众体会到不同以往的故事趣味,当中国故事基地、中国故事村在助力‘上海湾区’城市品牌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值时,新义村枫泾镇才算是中国乡村的故事高峰。”枫泾镇副镇长尤利明说。
从金山故事“洼地”到中国故事“高地”,又从故事高地上塑造故事“高峰”,这是乡村振兴时代小镇的真实故事,也是郁林兴硕果累累的人生故事。精彩真实的故事多了,古镇的文化事业自然会持续灿烂。
(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范黎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