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语
文/李倩
很庆幸自己生长在淄博,一个谦逊的城市,一个有悠久工艺传统的城市,因为她一直脚踏实地,远离虚荣浮夸,却无法掩盖陶瓷工艺这道瞩目的亮光。历久弥新的陶瓷工艺不仅是祖先们智慧的证明,更向后人的血脉里注入了独特的文化营养和精神食粮。这种自豪感仿佛有十足的理由,因为几千年的工艺是一种主观的心灵感悟、价值追求和身心奉献,其发源、发展和创新都是一招一式的“真功夫”,不同于以先天的雨露恩泽而称道的旅游城市和用刻意的资本运作去造势的经济都市。所以,得空的时候,我常去中国陶瓷馆,这里的一人一物一事无不透着这座城市天然的淳朴气息,更兼具历史的沧桑厚重、艺术的雍容华贵和文化的宽容大气。
陶,引发我对人类历史的思考。鬶、釜、鼎、红陶、黑陶、彩陶…原始社会,与我相距近万年的时间,却近在咫尺的空间。动物纹、人形纹、涡纹…先人,早已湮灭于历史烟云,却印刻下他们与自然抗争的困惑与希冀。食用、礼仪、装饰、交换…原始社会广泛使用的陶器,虽然贵贱有别,或为平民庶人唯生,或为达官显贵享受,万年后却无差别地成为后人认祖归宗的信物。从陶到瓷,浓缩社会文明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由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社会。从陶到瓷,也让我由理性深思转入感性欣赏,正如喝水之后再来一杯醇香米酒。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瓷的骄傲自述;“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釉向瓷的倾诉。瓷无论选哪一种釉,都是她出尘脱俗的外衣。选青花就会清新素雅、选斗彩就会绚丽多彩、选釉里红就会热情持重、选粉彩就会灵活多变…瓷与釉的交相辉映,就像在晶莹剔透的缘分天空下上演的一场综艺演出。
突然想起迪斯尼乐园,所有动画人物在同一个时空上演大杂烩。当然,任何民族的历史都无法逾越华夏民族的悠久厚重。在陶瓷的“中国文化乐园”里,人物、色彩、故事更丰满,孔孟老庄、唐宋名家、三国水浒、工农商兵、改革开放……从人物的目光中竟能读出注视的方向和目标,他们与真人实物的差别似乎只是一小一大、一静一动。你看,耄耋老人清风拂乱的胡须和刻满岁月沧桑的深浅皱纹,清晰可辨;秋收季节硕果累累,竹篮藤条横竖编织的纹理,细致可数;饮马河边,阳光投射于河面,水流的纹理和波光的层次,清透可见。还有那数不清道不明的彩绘瓶上,唐代仕女,杏面丹唇略带羞怯,丰神秀姿稍显柔弱;腊月寒梅,朴实素雅暗含冷傲,临寒独秀流露娇贵;高山流水,清波荡漾深藏嬗变,神凝意远向往无穷。
刻瓷,作为近代兴起的独立艺术,宏博、细腻、珍奇,让我感受到陶瓷艺术经过浩渺沉积后的蓬勃生命力。如果说之前意蕴精妙的瓷器让我微醺,那么渐欲迷人眼的刻瓷已让我沉醉不知归路,正如面对醇烈幽香的佳酿,浅醒的头脑无力娴熟地招架一般。
一幅“情系山水”的刻瓷展品,在我尚无思想准备的陶醉中,瞬时完美地呈现于眼帘。何等锦绣河山,在大师们的奇思妙手下,立体地展现在单调的白色平面上。我心存敬畏地凝视它,是点点、条条、片片富于变幻的雕痕刻纹,有机整合成瀑流飞落撞向峭壁石崖、碎花星沫迷蒙四溅的雄浑画境。还有“清明上河图”的砖瓦、桅杆、松叶、水波、衣褶、发丝、树根、炊烟…雕刻的深浅粗细、斧凿的虚实疏密、描染的阴阳浓淡---各种手法将中国画考究的运笔、神韵、虚幻与西洋画突出的透视、空间、写实融会贯通。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可在刻瓷世界里,落锤于刀斧,刻画现瓷面,大师们每一次刀雕斧凿的力度、角度、方向、时间间隔断然皆不相同吧。每一次锤、刀、瓷三者玲珑娇俏的碰击合鸣背后,喷涌的才思灵感千差万别,方能塑造出呈现世界万千物态的刻瓷珍品。
馆中陈设,绘画之外,书法、摄影、剪纸、雕刻等技艺都能脱离纸、墨、木、石等传统载体,在“瓷”的世界里蔚然成风。国画的钩皴点染、书法的起承转合、剪纸的边棱分明、石刻的深挖浅琢,都通过新载体展现出独特韵致。西洋的油画、素描、水彩等形态也开辟瓷韵一隅,表现中西合璧。陶瓷融多种艺术维度于一体,推动了国画、书法、石刻、剪纸等工艺在继承传统中突破,在开拓创新中飞跃。艺术是相通的,各种传承悠久的工艺各擅胜场,陶瓷也与人灵犀共通。
世上极宝贵之物总不会让人轻易拥有,她或与你保持一段距离,只可远观却不可触碰;或是被时间无情地削弱甚至毁灭,只能在回忆里找寻;或是因为无力抵抗动荡世事的浩劫,无奈只得忍痛割爱;或是本性脆弱,经不起百密一疏的纰漏,让你拥有后却不得不失去。我们的陶瓷正是这极宝贵之物,她的脆弱与人心顿生怜爱的位置严丝合缝,稍一走心,她的碎片就会把心灵划伤。可她又无比强大,能把土、水、火召唤到一起,浇铸人类的智慧与灵感,定格成冻结时空的永恒媒介,通过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渲染,畅通远古蒙昧的文明向往与当代理性的历史追溯,连接程序简单的朴素生活与工艺复杂的艺术审美。
任何时代、任何行业、任何地区都有创造历史功绩的杰出人才。陶瓷技艺之所以薪火相传并推陈出新,背后是创作者们漫长积累的砥砺心血与坚忍智慧,是艺术家们艰难探索的痴迷热爱与不懈追求。这种继承、弘扬、振兴民族工艺的责任感,深植于心灵的痛悟、身体的折磨、身心的奉献,幻化成泱泱古国的历史精髓、文化标识和民族气节。我们的民族的确是这世界的奇迹,在永恒熔炼的温度中升腾的精湛工艺为世界披上了奇妙的东方瓷衣,却依然低调大度地继续为世界奉献奇迹。我庆幸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民族,世界也庆幸存在有这样伟大的民族。
作者简介:
李倩,文学爱好者,淄博市张店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主编单位内部期刊,任单位文案宣传岗。业余时间坚持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所创散文多次在国家级文学比赛中获奖。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