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徜徉趵突泉
文/苏岚烟
第一次来趵突泉是在1985 年,那时的我正意气风发,那泉水像三个大的透明的玻璃球,涓涓作响。那时的游客也不多,我回忆着当年的细节,和西安的李永安老师说起趵突泉的过去。老李惊叹说,你怎么不拍下来啊!我苦笑着说,那时有多少人有照相机啊!他指着那幅巨照说,就这张照片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壮观啊!
是啊,眼前的趵突泉正值枯水季节,只是微微的有一两个涟漪,让人知道那是泉眼。老李慨叹来的不是时候,我则庆幸三十多年前看到过美妙的趵突泉。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也有苦闷低迴,平淡无奇。正如那泉,有时汨汨作响;有时轰然涌出;有时涓涓细流;有时淡然无声……我还是请老李帮我留了影。
我赞叹那一株株绿柳,绿荫匝地。浓密的柳枝婀娜多姿,像少女飘拂的长发。济南趵突泉的柳树太美了,我见过江南无数的柳树,和这里的一比,如同和西施媲美。那浓密,如同秀发,那绿色,是唯独被甘甜的泉水滋润才有的凝碧。 是啊!人生何不如此呢?我第二次来趵突泉是没有看到那生动的泉涌,是平淡了点,可是我们可以看柳啊!我赏读着康熙和乾隆的碑刻,乾隆皇帝也有遇到趵突泉停喷的时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也没用办法,只能感叹呢!当他当年看到三泉迸发,挥毫泼墨写下“激湍”二字时是何等的兴奋,而再来时遇到泉水停喷的那种失落和遗憾。一代文功武治的伟大帝王尚且如此,这失落并不影响我的游兴。
柳荫之下的习习凉风给夏初的炎热带来丝丝的惬意,我兴致勃勃地看着趵突泉名字的来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
尽管没有看到趵突泉喷涌激湍的奇观,放开心情拜谒了泉畔的白雪楼,想见当时李攀龙闭门拒官的傲气,与文人知己吟咏酬唱的盛况。迷幻着自己也仿佛迈入南楼与沧溟先生一起体验着“青樽临北渚,一为故人开。此事成今昔,浮云自往来。花间移枕簟,镜里出楼台。忽就投湘赋,深知贾谊才”的情怀。
不远处就是漱玉泉和李清照纪念馆,对于我这个爱好诗词的人来说,是一定要拜一拜的。她的许多词都是千古名篇。我景仰这位战乱中的女词人,心里默诵着“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漱玉泉栏杆边踟蹰,看着那还在泊泊流出的清泉出神。那泉中还有女词人的泪珠?
我这次来趵突泉没有看到泉涌,可是那池碧水,那风姿绰约的垂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动人心弦的诗词,仍然轻轻地打动着我。
绿木扶疏的趵突泉,时而喷涌、时而停歇,不变的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和启迪。徜徉趵突泉,我的梦境,我的恍惚,我的追忆。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