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师,下周三学校心理教育课堂,能不能过来帮助开导一下留守儿童。” 2月24日,市社会心理协会走进城区第一小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师生纷纷围了过来,邀请主讲老师、市社会心理协会会长、市团市委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队成员王从凯再次过来上课。 在刚刚结束的课堂中,王从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解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整个课堂气氛温馨活跃,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知识。 “王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他总能引导学生快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学校老师进行了专业的心理知识辅导。”城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万辉说。

王从凯从事心理咨询十五年, 擅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生活状态。像这种公益活动,他已经记不得做了多少次了,师生们一声声“王老师”总让他浑身充满力量。 2019年,王从凯开通了我市首部心理援助热线,为有心理困惑的群体排解心理烦恼。2021年,王从凯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依托团市委,在民政局备案成立邓州市社会心理协会,现协会共有心理咨询师、志愿者50余人。他和协会的老师定期下社区、到学校,免费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他这位“编外老师”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2022年1月26日下午4点钟左右,王从凯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此时正值网课期间,市某高中一女生小华(化名)因为玩手机的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言语过激下发生肢体冲突。小花回到房间,躲在床帘后,一见进人,就喊:“别打我,别打我。”整个精神处于惊恐状态,随后,更是紧锁房门。她的家人恐其有自杀倾向。随即,她的哥哥拨打电话求助。 王从凯接到电话后,觉得事态紧急,他当即带上心理协会的5名老师冒着雨雪一起赶到小华家中。当时,小华全身蜷缩在被窝里,根本不理睬人。大家轮流轻声呼喊她的名字,取得信任后,王从凯和小华拉起家常:“放假了吗?”“上几年级了?”“成绩怎么样?”小华慢慢开始了回答。
当问到与妈妈的冲突时,小华的眼泪流了出来:“老师,我真的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了。”“千万不能这样想,孩子,你是一个好学生,课余看一下手机也是劳逸结合,妈妈的方式可能不对,但不可否认她是爱你的。”王从凯安抚着小华的情绪,表示理解她的感受。随后,王从凯多角度引导小华,并教她以后怎样去和母亲沟通,又强调了情绪对人的状态影响,让小华思索自己的未来和前进目标。结果是美好的,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小花的哥哥一直拉着王从凯的手不住表示感谢:“幸好你们及时来了,要不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你们真是好人……”
王从凯告诉记者,时下,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很容易出现青春期困惑、亲子关系紧张、校园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导学生是一方面,对家长的心理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基于这种情况,王从凯带领团队开设了“阳光心理家庭教育公益讲堂”,免费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探索家庭教育的旅程。“王老师,我在外面拼命挣钱,孩子不理解,整天只知道要钱,还觉得跟我没话说。”

上周,在家长公益课堂上,一位家长提出这样的困惑。听到这句话,王从凯放慢语速安抚着家长的情绪:“孩子需要沟通,渴望亲情,不是物质满足上给他满足就行了,咱们要尝试跟他们做朋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我总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懂什么事,通过王老师讲解我才知道,原来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以后再也不能把他当个小孩子来看了。”家长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教育公益讲堂”每周上午都会举行,王从凯带领协会的专业心理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解对方问题所在,适时提供建议,为大量有亲子矛盾的家庭提供了有效的心理辅导服务。近年来,王从凯获得了很多荣誉,有“学雷锋先进个人”,有“优秀志愿者”,但比起别人说他学雷锋,做好事,他说他更愿意别人叫他一声“王老师”。“有的人说我是心理界的‘雷锋’,明明高收费的项目非要做成公益,而我觉得这不是学雷锋,师生们都喊我一声’王老师‘,我得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希望能尽自己的专业力量帮到更多的孩子和家庭。”王从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