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迎来第一批身穿校服少年。他们是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罗湖红色荣光”征文比赛的获奖者。
老兵刘爱平现场介绍我国最先进武器装备(军模)
荣获一等战功、战地救护模范廖其定慷慨激昂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近60名大小朋友听得认真,感受深切。
近距离感受军旅文化
在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来自罗湖区数十所学校的孩子和父母饶有兴趣地跟随着老兵刘爱平,参观了会议室摆放的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航母、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款坦克、舰载歼15、歼20飞机等模型,听刘爱平讲解这些国内海陆空最新式武器的功能。
“这是094战略核潜艇,是我国目前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有12个核弹发射孔,可携带12枚巨浪2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每1枚核弹又可携带多枚子母核弹,什么是子母核弹?一个核弹发出去之后还会从中分射出十几个核飞弹,飞往不同的方向,要拦截就难了。”1978年3月入伍的老兵刘爱平讲得生动,孩子们听得认真。
一等功、战地救护模范廖其定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这位老英雄拿出了他在战场上使用过的头盔、水壶给孩子们讲述了战争年代的故事。
在他的慷慨激昂的讲述中,一幅幅画面闪现在孩子们面前,在44年前,廖其定作为一名连队卫生员,背着40公斤的装备上了战场,这些装备中包括药箱、止血带、三角巾、枪支、手榴弹和干粮,在枪林弹雨中,在一片漆黑中,他敏锐地眼看、耳听寻找受伤的战友,争分夺秒帮他们包扎。
“28天的时间里,我们大部队推进了300多公里,有天晚上我们被围困,到处漆黑一片,受伤的战友有气无力,我只能听着他们微弱的声音,一点点去摸,看他们伤在哪里,我就包扎哪里,天亮了,我还砍竹子做担架,想尽办法,让战友少流血,少痛苦。”廖其定的讲述,孩子们听入了迷。
廖其定当年在战场上抢救了43名伤员,他使用过的药箱留下6个弹孔,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在活动现场,廖其定展示了跟他使用过的药箱一样的绿色、四四方方的药箱,孩子们竞相触摸,掂量绿色头盔和水壶的重量。来自罗湖未来学校的孙任臻、翠园初级中学的赫展平、景贝小学的莫焱等相继发言,表达心声。




他们表示,聆听了“罗湖红色荣光”音频之后,深刻了解到了一个个老兵的经历,更了解了老前辈生活的那段峥嵘岁月,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了解到老一辈军人的铮铮铁骨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而到现场参加活动,更加直观地与一等功臣交流,感受更为深切,受益良多。
罗湖区多所学校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当天,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王湘波为获得“罗湖红色荣光”征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小礼品。

孩子们和王湘波、廖其定、刘爱平以及罗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开心合影。

据悉,“罗湖红色荣光”征文是继“罗湖红色荣光”音频专辑之后推出的活动。该音频专辑由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喜马拉雅承制,2022年12月在喜马拉雅APP上线。5集音频中,一等功臣廖其定、陈武贤,抗美援朝老兵沈兆兰,基建工程兵杨洪祥,新时代军人李竞倾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军旅故事。
之后,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罗湖区教育局,向全区中小学生推广此音频,以此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当代军人铮铮铁骨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敬业奉献的精神丰碑,加强罗湖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为此,罗湖区数十所学校的众多中小学生撰写了感受性征文共计134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曹胤译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听“罗湖红色荣光”有感》、翠竹外国语学校孔芷晴的《英雄的传承》、翠园初级中学赫展平的《传承荣光,让火炬燃烧》、翠园初级中学刘语薇的《飞天一梦》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湖贝小学余泽成、水库小学邓立晨、红桂小学刘宣键、罗湖未来学校徐伊桉锐、翠园初级中学李让一等8名学生荣获征文二等奖。
翠园初级中学谭欣宜、莲塘小学夏一辰等18名学生荣获征文三等奖。此外,还有30名学生荣获优秀奖。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实习生 王晓萱
通讯员 刘爱平
编辑:刘爱平
摄影:刘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