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介县在汾河渡口
架桥护送南下部队
文 || 梁继国
八路军南下支队的远征,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1946年8月29日胜利返回延安。一路上历经艰难,经过无数次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及日军的围追堵截,顺利的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护送900余名南方干部建立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荣任务,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王震、王首道将军率领的三五九旅部队和韩钧率部队组成的南下支队5000余人,从延安出发,到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平介铁北县政府接到晋西南工委指示,保证南下部队安全顺利通过平介县的交通线。
平介铁北县县长成克接到晋西南工委指示后,立即进行研究,制定通过方案,开始分头行动。由于时令寒冬,汾河渡船停开,南下部队人数又多,根据日伪军在当地星罗棋布的军事分布情况,决定在比较安全的汾河渡口定点架桥,秘密沿线护送,保证南下部队安全通过。
平介铁北县政府派人奉命设法以要求解决农民越冬需煤炭为由,以群众的名义,向文水、介休两地的伪政府申请,要求架桥通车。经过向有关人员施贿赂和大家多方努力,终于在文水徐家镇渡口和介休北辛武渡口,取得了敌伪许可,顺利架起了两座大桥。
架起了两座大桥后,1944年12月7日,在南下部队通过时,沿线派出游击队员进行保护,特别派出多名暗哨,专门监护平遥县城、宁固、汾阳白石据点日军的动向,暗哨之间互相联络,确保同蒲铁路地域的安全。介休北辛武为右翼,由平介四区区长刘文负责监护,韩钧率部通过了相当于一个团旅的兵力。文水徐家镇桥由胡汉平监护,王震、王首道将军率领的三五九旅部队安全通过。
胡汉平在徐家镇紧靠渡口码头的一个磨房迎接了三位首长,向他们汇报了平遥城敌情、铁南及火车站方位,架桥质量等详细情况,以及沿途预先准备好的粮饷、茶水接待等情况。首长听了汇报后,参谋长立即向铁南、平遥火车站方向派出警戒部队。与铁南等侯接应平遥县民主政府游击队取得联系,相遇时虽产生误会,但南下部队安全通过平遥县。
最后,三位首长向胡汉平及平介县游击队员表示谢意,握手告别。平介县游击队员将过境沿途生病的掉队的同志收容集中起来,部队过后送到指定的收容接待站,胜利地完成了护送任务。
王震、王首道两位将军率南下部队通过同蒲铁路线后,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力之带领游击队两个连埋伏在离铁路不远的闫良庄,准备迎接大部队。然而,由于过路部队发生误会,以为是进入了敌人的埋伏圈,就向我游击队开了枪,虽然我们立即发出了信号,但已造成我游击队多人受伤。王震同志了解情况后,特意到黄仓坡村接见了我,深表歉意,并当下送给我们游击队步枪十支,战马一匹。以表安慰。
(根据胡汉平、赵力之等资料编写)





作者简介:梁继国,平遥县杜家庄人,高级教师,晋中市作协会员,平介红色文化研究学者,汾州文化协作交流会副会长,晋绥平介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杜家庄红色小延安纪念馆馆长,为东游驾红色展览馆及孝义大孝堡红色展览馆提供大量的革命历史史料。著有平介抗战红色文化史料系列丛书《红色“小延安”杜家庄----永放光芒》《血铸铁北•平介抗战史料汇编》,多篇红色文化作品被多家刊物文学社刊登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