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文:春 雪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春雪
天外飞来神笔,园中巧换梳妆。孩童老叟笑声扬。滚起雪球登场。
脚印犹如漫画,心欢恰似霞光。风情更恋暖柔肠。热吻清新模样。

飘飘洒洒的春雪伴随人们梦乡和鼾声悄然而至。春雪似乎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结束,深情地吻着大地。
清晨,我临窗鸟瞰,小区的地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绒被。“啊!好大的春雪,好美的春雪呀!”我情不自禁地说,随即推开窗户,一股清新扑面而来。
我生怕小区庭院那幅美丽的画面被破坏,连忙带上手机下楼,趁着还没有人走动,忙不迭地一边欣赏雪景一边拍照。
春雪,覆盖了紫铜铸牛的基座,公牛的四蹄半掩在雪里,牛的背上和左侧肋骨上有不规则的雪痕,显出一股“牛劲儿”。这座紫铜铸牛,虽然比不上华尔街的铜铸牛那样有名,不过,这可是小区的“镇院之宝”。紫铜铸牛的四蹄着地,腿上的肌腱清楚可见,略低着头,二目圆睁,锋利的犄角,卷在背上的尾巴,大有牛气冲天之势。
当镜头转向露天健身场地,春雪将红色的水泥砖来了个大“变脸”,如同和田玉、羊脂玉一般。在洁白无瑕的地面上,健身器材深蓝色的立柱和横杠、米黄色的圆盘,格外显眼,勾勒出纯净的美。
半圆形的休闲长廊两端的圆顶橘黄色铁瓦也涂抹上了春雪。长廊排列整齐的乳白色柱子,在春雪的衬托下镂空的美感似乎不那么强烈。春雪也亲吻了长廊下黄色的条形凳子,留下斑斑唇印。
圆形古罗马建筑风格的中心广场,古典式的美女沐浴雕塑群,活灵活现、千姿百态的造型,……美女举起的瓦罐上、飘起的裙带上、长长的秀发上,雪中“芙蓉”更是洁白无瑕。圆柱最上方一位男性雕塑,像是主宰水的神仙,下方有四个裸体男孩造型,再往下有一个沐浴圆盘造型,四个沐浴的美女雕塑神采各异,而背后镶嵌在圆柱子上的四个男性雕塑头像,又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春雪给这一组雕塑赋予了灵性。
沿着中心广场辐射的甬路,我来到了儿童天地。尽管这里寸土寸金,但小区还是给儿童们留了天真烂漫的空间。就说那滑梯,设计得蛮有意思的,一对大象头对头相连,形成小小的廊桥,好像是一对情侣在亲密接吻,春雪落在了它们的背上,全然不顾,仍然沉浸在甜蜜、幸福中……
相对应的两个凉亭,一个是灰褐色的圆顶,一个是蓝色的圆顶,这会儿背风面落上了条状的春雪,好像沾着白糖的又甜又脆的大西瓜。
甬路蜿蜒在林木、草坪与四周的楼宇间,显得格外幽静。甬路上规格一致、间隔有序的花岗岩石块、灰色水泥块,这会儿也变成了“银砖”铺地。我不得不踏碎这“银砖”,看一看春雪捂住了枯黄的草坪,雪地上的梅花鹿依旧摆着欢快的样子,由低向高过渡的灌乔林木组合……有叫不上名字的紫红色、青灰色灌木丛,还有挂着标牌标有树的名称和科属的树木,诸如金丝柳、海棠果、山杏、金叶榆、花楸、山丁子、家李、柞树、山桃稠李、五角枫、火炬树、水曲柳、清杆云杉……白雪落在树木的枝条上更加漂亮。
小区的环路,物业管理人员正在紧张地清理积雪。一声“辛苦了”的问候,得到“不辛苦”的回答,文明与和谐之歌在业主与物业公司间唱响。
此刻太阳露出笑脸,雪地发出耀眼的白光。春雪变得柔软缠绵。有两位看似爷爷辈分的老人,一边说一边动手滚起雪球来。这一情景,触动了我的神经,把我带进了远去的年代,拾起童年的故事……
春雪,带来了“微信”。雪的纯洁度的细微变化,无声地传递着治理雾霾的进程,而这任重道远的使命,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在了现代人的肩上。
春雪,送来了佳音。在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北方,春雪如同春雨一样金贵。春雪落在了都市,尽管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但也是一次无偿的免费“干洗”;春雪贵如油,春雪落在了农家,滋润了黑土,孕育了生机,种田人乐在眉梢,喜在心里。
春雪,表达了对人间的深情。原本洁白如玉的春雪,在阳光的青睐下,来去匆匆,将对大地的那份深情与眷恋,悄然化作无声的喜泪,灵魂乘上春风的宇航船又飞向远方,等待下一个轮回重生。
原来这番雪中情、梦中画,让城市变得分外妖娆。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