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悉袁老师周老师夫妇二人于去年五月不幸先后离世,他们去世时间相距仅21天,享年均96岁。作为学生的我心中十分悲痛和怀念!对老师更有万般地感恩和报歉!
袁丶周二位老师都是哈工大著名教授。袁老师是全国刀具和超精密加工领域专家,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为我国金属切削与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性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突破性贡献。他1956年刚刚30岁时就被评为全国劳模,和他爱人周定老师(全国科普积极分子)同年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均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老师在应用化学和环境化学领域中教学和科技研究成绩斐然。夫妻双双均享受政府特殊补贴,并获得多项国家级丶省级和航天部科研成果奖,编著了多部大学通用专业教材,他们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成为各领域精英和骨干。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位老师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一直积极参加学校诗词会和老教授宣讲团,向广大师生讲党史丶讲校史丶讲传统丶讲文化丶讲科技。一至到90多岁还经常坚持在讲台上和研究室丶实验室中,直至忙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二位伉俪教授在全校历届学生中倍受爱戴尊崇,堪称教师楷模!他们二位的先后离世是哈工大丶航天部乃至国家的重大损失!
袁老师周老师虽然给我们授课不多,过去和二位老师也不熟悉,但我特别怀念他们,更一直深深地愧疚他们,感恩他们,尊仰他们!这还得从半个多世纪前发生的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说起。
那是1965年的夏天,我刚入校还不到一年。一个星期天,我和同班同学刘海龙王文礼等几人正在哈工大体育场旁的旋转架上锻练身体。这种器材十分高大,全是铁质制成,既可一人旋转锻练,也可两人同时迴环。据说这是飞行员培训的必备课目,我们对这项锻练都很稀奇且格外喜爱,休息时经常一个人或两个人站上去连续进行360度的大迴环旋转。其动能之大可真不可小觑,玩不好也确有很大危险。依仗年轻胆大,同学们经常在那里锻练。
这天上午我们正玩得开心,突然间一位小朋友向器材下跑去,正巧被一位向下旋转的同学踢翻。瞬间只听得孩子“哇”的一声倒地,其后脑勺呈现血迹一片!当时简直把我们都吓傻了!于是赶紧把孩子抱起,我们几个急促促朝校医院跑去。由于路途较远,为了赶时间,只好轮流換班地抱。到医院后医生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送医院途中有的老师认出受伤的孩子是袁老师的儿子,于是迅速找到袁老师,袁老师也立即赶到医院。我们见到袁老师时,他表情异常平淡,还劝我们不要惊慌,对我们的歉意还一再说“大可不必”。好在经医生诊断,孩子是外伤,没有生命危险,大脑等也无大碍。这才让大家有所放心!待敷药包扎好后医院把孩子送到了袁老师家里。
闯了这么大的禍, 我们的心自然一直不安。侥幸的是用穿着塑料底的鞋的一只脚踢到的,若是底架碰到,命则难保!现在想想就十分后怕心颤。我是班长,又是党员,当然应当勇于于承担。第二天我们几个买了五斤苹果到专家楼袁老师家里去探望道歉。一进老师家的门,见到的是周定老师。周老师对我们也是毫无责怪之意,还高兴地呼唤受伤的儿子说:“乖乖,快过来呀,几位叔叔看你来了!”"谢谢叔叔哇!”,“向叔叔表态:以后别再乱跑啦!”还一再向我们推辞拿去的几斤苹果,说:"你们都是穷学生,可别乱花钱。放心吧!你们安心学习就好!"
这是何等的胸怀?老师的大度令我们感慨万千!是我们的不慎,对老师的儿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不仅对我们毫无责怪,还反过来安抚我们,并且告诫儿子别乱跑?这让我们心酸落泪!两位老师的高风亮节令我们振聋发聩,自疚无言!后来得知,二位老师分别毕业于上海交大知复旦,1950年不顾家里老人亲朋反对,离开条件优越的上海,阔别适宜的南方故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奔赴冰天雪地的大东北,来到国家重点建设的哈工大。为迅速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建设,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来到哈工大后相识相知相爱,三十一岁才结婚,三十七岁方生此子。当时孩子还不满三岁呀!二位老师面对自己这么小的娇儿遭到这么严重的伤害,竞如此沉稳冷静和宽容大度,至今令我们感恩倍至,敬仰不断!几十年了,二位尊师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脑海中,他们的楷模风貌永远对我们都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和激励!值得庆幸的是,在两位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其儿子和女儿均为博士,并在祖国重点科技领域勇挑大梁,才华施展!
袁老师,周老师:学生再一次向你们表达歉意和感恩!你们的高风亮节永远照耀着万千学子!你们未竟的事业和夙愿由学子们传承勇担!愿你们在天安好!祝你们如星月永存,光照人间!
2023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