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点评之(004)//魏征
唐太宗的人镜
作者:单立文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西游记》就像一面镜子,少读,难分真幻,陷入鬼神,不能自拔。而立之后,再读“西游”,就成了生活教科书。揽镜自视,几多沧桑!
上古的镜,叫监。《说文》:“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读古典文学,常在文中看到“光可鉴人”、“高堂明鉴”一类的词,以为“镜”、“鉴”二字相通,后来才知“鉴”还不是“镜”。《说文解字》中的“鉴”释义为“盆”,原来“鉴”要装了水之后才是“镜”。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是嫫母发现制作。
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看到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在阳光下十分刺眼,她捡起来,看到一个蓬头垢面,凹凸不平的面庞。她赶紧蹲下身子把石头磨平,结果自己丑陋的仪容更是毫无保留地映射在那光滑明亮的平面上。
她明白,不怨石头。便把石头藏起来带回宫中,每天都会照着石头精心梳洗打扮,后来被黄帝看到大赞,“镜子”便开始被人人相传。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镜如水,散开了一点点波纹。“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朝它哭,它也朝你哭”。镜子会把你映射在那面里,给你一个清晰地展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秦汉直到明清,青铜镜一直都是民间常见的日用品,它容易氧化而变得模糊,需要磨镜。只要听到走街串巷的“磨镜子”吆喝声,就会拿出各式铜镜进行打磨。铜镜除了有大小、方圆、厚薄的区别之外,还有木柄、铁柄以及装饰各种花纹文字的区别,更高档的还有镀金银、包金银、镶嵌金银的。
残破的铜镜,让人联想到“破镜重圆”,钱钟书先生质疑过破镜重圆,他说:“破镜为两半,非有削金铁如泥之利器不能,已大非易事,《启颜录》言壁上镜堕地分为二片,更难想象。”
为了证实铜镜不易破和分,钱先生还聊发稚趣童心,居然和夫人杨绛先生一起把家里收藏的十余件铜镜“尝试逐一掷地”,结果是“了无损裂,疑冰莫涣”,望着掷在地上的十几件完好无损的铜镜,先生还不罢休,他说日后定要“见博古或博物者而问之”。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道书、释典里,都有着大量与镜子有关的描述,以至于有个专门的术语叫“镜喻”。
我国民间有在户外悬挂反光镜避灾挡邪的传统,南方一些地方也流传着“鬼魅见到镜子会现原形”的传说。古代用来表彰官员洞判执法叫“明镜高悬”。因此,镜子的作用不光能用来端正仪容,还用来提醒自己修身改过,有所为、有所不为。
《西游记》里孙悟空所磨的石镜,能找回自己的本真。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频念紧箍咒,孙悟空一怒之下,回到斜月三星洞,向师傅菩提老祖诉屈。师傅给他一块石头,让他磨成石镜。以此点化徒弟,磨亮心镜,反观内照,看见本性,莫要被自己的傲慢所误导。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代有一名女子,顾影自怜,伤感红颜易逝,“瘦影自临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而猪八戒照镜子,就成了里外不是人。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是明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在封建社会,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容忍自己臣子仗义执言。历史上很多臣子,都为自己的直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唐太宗的“镜子”魏征,是一位幸运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仗义执言,而失去生命,虽然多次让太宗下不来台,却在太宗冷静之后,对魏征的直言感动不已。
魏征早年为太子李建成做事,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李建成。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魏征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的正直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君臣之间也经常因谏产生矛盾。很多时候唐太宗恨不能将魏征杀之而后快。可当自己冷静下来以后,细想之下觉得魏征说得在理,自己需要这样敢于直言的臣子。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
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
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
下诏厚葬魏征,但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
魏征在世时,太宗想东征高句丽,但都被魏征劝住了。魏征去世后,没有人阻拦,太宗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谁知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归,尝到苦果的太宗不由得感慨:“魏征若在,肯定不会让我出兵的。”又想起魏征生前的千般万般好,悔恨不已,下令让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且重新为魏征立了纪念碑。
单立文 (字 文方 )男,1966年3月生,1987年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专业毕业。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有文学作品在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