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与中国科幻
——在《中国科幻口述史》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董仁威/文
在中国科幻的历史中,除了《科幻世界》杂志社的贡献突出外,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贡献也功不可没。

1978年,在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李力众和四川科技出版社社长周孟璞为首的四川省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成立了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四川省科普创作协会办了两个刊物,一个是《科学文艺》,一个是《科学爱好者》。
在《科学文艺》主编刘佳寿的主持下,1979年在成都举办了科幻小说笔会,请了郑文光、萧建亨、童恩正来成都为新作者讲课,并在《科学文艺》创刊号上发表了萧建亨的科幻小说《金星人之谜》。我就是这次笔会的新作者,习作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发表在《科学文艺》1979年第三期上。

《科学文艺》很快成为每期发行量达到数十万册的有全国影响的刊物。它发表的科幻小说也走出了国门。《科学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的萧建亨的《金星人之谜》,在日本反应很強烈,立即被翻译在一家日本科幻杂志上发表了。
日本科幻评论家渡边直人曾对《金星人之谜》做过这样的评论:“《金星人之谜》译自四川《科学文艺》创刊号。在当时,中国描写宇宙航行的作品十分罕见。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出版的作品中,这篇科幻小说乃堪称出类拔萃之作……”

后不久,《金星人之谜》又被东京大学著名的汉学家伊腾敬一教授翻释出版。日本“太平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八卷本的《中国儿童文学》。这套丛书收集了鲁迅、周作人(兄弟俩人共一卷),老舍、矛盾、巴金、张天翼、任大星、茹志娟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第一卷就是萧建亨的科幻小说集,并是以《金星人之谜》作为此科幻卷的书名。
这段我考证的科幻史,已写入即将在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少儿科幻史话》中。
《新中国少儿科幻史话》和《第二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集》也是时光幻象文化公司与成都时代出版社合作给世界科幻大会的献礼书。

在中国科幻至暗的日子里,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科幻。1983年,以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童恩正牵头,我与王晓达、林树仁等12位科普科幻作家,联名在《文谭》杂志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支持叶永烈,反对一些极左人士批判一些科幻作品是精神污染的错误做法。
我从2000年接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主席以后,就把发展科幻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009年,我与吴岩、姚海军为首,由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分会(简称“世界华人科幻协会”)。2011年,又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2010年春节前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一次聚会中,姚海军向我建议,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应该办一个奖,以团聚中国的科幻人。我把这个建议带到北京,得到吴岩和北京科幻人的支持。
于是,在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旗帜下,组建了以我和姚海军为首,程婧波、董晶、杨枫为成员的筹备班子。

我们取名此奖为华语科幻星云奖,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与美国的英语星云奖、日本的日语星云赏同类型的国际科幻奖。
同时,在姚海军、吴岩的努力下,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北星、陈楸帆等当代科幻的代表作家加入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发起者的行列,华语科幻星云奖嘉年华活动得到程婧波、董晶、杨枫、付胜、杨波、李庆雯等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发起人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其主要人物是:联合创始人董仁威、姚海军、吴岩,主要发起人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陈楸帆、程婧波、董晶、杨枫、北星、付胜、杨波、李庆雯等。

2011年,为了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国内合法运营,我联合发起人中的主要人士,包括程婧波、董晶、杨枫等,创办了专门运营华语科幻星云奖公益活动的公司——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华语科幻星云奖授权由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先后有付胜、四川省科技馆、高辉与古敏、果壳网、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壹天科幻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或承办,并以嘉年华形式包括科幻高峰论坛、科幻星云之礼、科幻颁奖盛典、科幻星云之夜、科幻作家签售等年会活动团结全球华人科幻作家、评论家、编辑、翻译及其他形式的科幻创作者、从业者、参与者等。

至2022年,作为华语世界科幻文学的荣誉奖项、国际性的华语科幻文学专业奖项、中国华语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盛典分别在中国成都、太原、北京、重庆和海南等科幻中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建筑如四川科技馆、山西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剧院、重庆大剧院等处连续不断地举办了13届,其中,第一、二、三、六、十三届均在成都举办。历年获得小说类金奖的有王晋康、刘慈欣、陈楸帆、宝树、江波、韩松、程婧波、何夕、阿缺、张冉、顾适、灰狐、梁清散、七月、谢云宁、万象峰年、靓灵等,其获奖作品均对华语科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曾获雨果奖的刘慈欣与郝景芳,在此之前其作品《三体3》《北京折叠》均首先获得过华语科幻星云奖;同时,为表彰刘慈欣、郝景芳的国际交流贡献,还对他们授予了华语科幻星云特等功勋章,颁发了华语科幻最高成就奖。《流浪地球》2012年即成为华语科幻星云奖奠基作品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封面标题。
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推动中国和世界华语科幻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不再详叙。不过,在回顾中国科幻史时,一个在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与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背后,“孙儿生了爷爷”的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对中国科幻的贡献,不应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