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一游
文‖仇永安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和我的孩子们及亲朋好友一行,到内蒙锡林郭勒一游。
早上六点我们就出发了,分乘两辆小车,出北京上高速一路向北。
虽然七月天, 六点多天还很凉快。大家心情很好,我们的车厢里不时传来我外孙的笑声。
过八达岭,又过了张家口,不久就进入了内蒙地界。在一个观景台边,停了很多小车,我们也停下车,稍事休息。
大家纷纷走到观景台上一看,哇!一望无际的黄色油菜花,花香随着轻风扑鼻而来,好多人都情不自禁的说:“好香啊!”,“真香啊!”。大家看花的看花,照像的照像。十几分钟后,我们又继续前行。
十点钟左右,我们进入锡林郭勒盟地界,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正要问路,孩子大伯在部队的三个战友前来接车,大家都很高兴。见面互相介绍后,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又行驶了四十公里就来到了我们旅游的第一站——玛拉盖庙。
玛拉盖庙座落在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公路在它的脚下穿过,公路下边就是旅游区,座落着很多的蒙古包,我数了数大约有六七十个。点点的蒙古包散落在绿色的草原上,真是一道漂亮美丽的风景线。
玛拉盖庙又叫咸安寺。玛拉盖为蒙语音译,是帽子的意思。它位于太仆寺旗贡宝拉格乡黒沙图村境内。
据说很久以前,察哈尔布日乃王,被清朝官兵追杀,途经黑沙图时,帽子突然被风刮掉,大清皇朝为庆祝胜利,在此建庙赐名“咸安寺”。而当地蒙古族人为纪念和缅怀自己的民族英雄布日乃王,称“咸安寺”为“玛拉盖”庙。
太仆寺旗最早的玛拉盖庙建于清雍正时期,是一座喇嘛庙。
全庙有:神灵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及左右配殿、藏经阁、钟鼓楼和四个大学熟等8个大院组成。有房200余间。占地20余亩。最兴盛时有住庙喇嘛500多人。
但20世纪60年代惨遭人为破坏,仅剩遗址尚存。
游览了玛拉盖庙遗址后,快中午了。好客的蒙古朋友把我们让进一座大的蒙古包。我看这座蒙古包最小直径十米以上。一张成吉思汗的画像挂在蒙古包北边的墙上,正中一张很大的圆桌。由于是夏天蒙古包下面通风,非常凉快。
上的菜,都是大盘(像小盆)的牛肉,大盘的羊肉。据说玛拉盖的羊肉是当年皇家专用。还上了蒙族特色食品奶皮子,奶茶。我尝了尝很不错。
当然还有下酒菜。
蒙族人非常好客,孩子的战友更是开朗豪爽。他们四男一女陪我们。不说四个男的,就说那一个女的,四两酒的口杯,一口一杯。当时就把我震撼了。
我想:今天完了。
我们九人,三个老人,两个青年男人,两个女人,一个幼儿,一个十五岁的学生。
只有我女婿兄弟两能喝酒。没法对阵。
可是来到这个地方不喝酒行吗?我正想着,主人已搬来一件酒,六瓶。
怎么办?兄弟两只好硬着头皮上。在热情,友谊的欢笑中,一个半小时就喝光了六瓶酒。
我想这差不多了吧,该结束了,谁知道朋友们不依不饶说:“今天每人一瓶,不喝完不许走”,没办法,他们兄弟两只好舍命陪君子,又开了一瓶。
七人七瓶。就是这最后一瓶有点多了。最后他哥还是出酒了。弟兄两就在旁边的蒙古包内休息。我们就自己在旅游区游览。
正好,旅游区有两个外地的旅游团。我们看了草原风光,蒙古族射箭摔跤,我抱着外孙坐了坐羊拉车。听说拉车的羊每只一万多呢。
玛拉盖庙座落在贡宝拉格草原上。贡宝拉格草原,意为深泉之地。
贡宝拉格草原相比于呼伦贝尔,拉希穆仁等大草原并不是很有名。但这里的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特色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这里曾是宋祖英拍摄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外景地。
在我们玩的时候,我看到我的亲家两口子在照看他们的大儿子,挺耽心的样子。我很理解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我年轻时候也出过酒,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多睡会就好了。
下午六点他们清醒过来,我们要往住宿的地点赶,还有几十里的路程。我们住宿的地点是太仆寺旗的贡宝拉格苏木。旗就是县,苏木就是乡。
清朝时太仆寺总管全国马政,官居三品。
太仆寺旗左翼牧群专为皇家提供肉食、奶食,是皇家的军马场和御马场。养军马最多时达7万匹。
鸦片战争时,太仆寺左翼牧群为国家捐献大量马匹、银钱、并且派出察哈尔骑兵抗击入侵的英国侵略军,受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
在贡宝拉格我们住进了早已预定好的宾馆,稍事休息孩子们的朋友又请吃饭。当然还是蒙古风味,由于中午吃了不少,晚上没吃多少,就是喝了不少的奶茶,我对蒙古的奶茶很感兴趣。
当然还离不开酒,这次喝的酒少多了。
吃过饭大家早早就休息了,准备明天去看那达慕大会。
第二天驱车三十公里去看那达慕大会。由于是太仆寺旗办的,规模不大,看当时的情况有千把人。(太仆寺旗蒙族人1.2万)场子四周停有小车百十辆,还有县电视台的转播车。
开始,高音喇叭一直放音乐,后有领导人讲话。正式开始时有两队身着盛装的蒙古姑娘手持兰色的哈达饶场一周,年轻的马头琴男女演员开始演奏欢快的民族歌曲。这时七八对蒙族摔跤手走到场子中央表演摔跤。随后多位马术演员不时的骑马穿越场子中央,表演马上动作。还有多位男女歌唱家骑着马唱着悠远辽阔的蒙族民歌在场中央走来走去。
我的小外孙喜欢人多,热闹。我带着他和两个身着不同蒙古盛装的姑娘照了相。还和两个拉马头琴的男女演员照了相。看出来这次旅游小外孙挺高兴。
朋友们还专门给我们留了一个小时,到熟人的草场里去採拮野韭菜花,这是我的亲家母要求的,也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採拮了十几斤的野韭菜花。真是满载而归。
快走了,朋友们又在饭店给我们点了送行饭。吃过送行饭将近三点,告别朋友们,开始了回家的路。
进入北京已是万家灯火,回到家晚上九点多了。
虽然累,但挺高兴。
修改于2022年4月26日


作者简介:
仇永安(网名仙云野鹤),男,1948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后移居河南省新乡市。2008年定居北京市。
1965年4月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报名上山下乡,1972年参加工作至新乡水泥。历任矿山运输工、车间统计员、劳资员、劳资科科员、厂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厂企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干部,共产党员。
2003年退休。爱好养花、摄影、书法,文学、读书、图书收藏,酷爱研究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有独特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