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司徒伟文,广东省台山市人,自由奔放的马,从小喜欢中国文学,古典诗词。一九九零年曾参加中山大学中文函授学习,曾多次在美国华報(综合新闻)发表诗词作品。并且多篇作品在福建林海文化传媒公司平台刊登播出,作品多次刊登在《教伦月报》上,深受读者好评。同时还有作品入选2020年获得基尼斯大世界之最的《上海滩诗叶》,另《母亲的嫁妆》获林海文化传媒公司(春之韵)杯诗歌竞赛特等奖。人生座右铭:生命来之不易,健康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记忆中的番薯》
一一文/司徒伟文。
番薯,是我记忆中一直不变的称呼,在有的地方和北方又叫地瓜。小时候生产队大集体时,因为家乡山岗地较多,所以大面积种植。后来虽然分田到户,因为每户依然要养耕牛、猪、鸡等。同时,为了冬天保证耕牛顺利过冬,所以每户的种植量都没有减少。最后来,机械耕作渐渐取代了耕牛,番薯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绿叶青梗的番薯,生长后看上去郁郁葱葱,等到收成后就变成饱满圆润。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真的是五彩斑斓。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作物,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绝对是活命的好食品。而且,番薯浑身是宝,叶含维生素,根多淀粉糖,斗转星移,如今成了现代人餐桌上的新贵。

每年夏季收割水稻插秧后,便是冬天收获这一造番薯的种植季节。把已培植好的长长的番薯茎,剪成一尺长多一点,按照常规距离种在已犁好的山岗地的垄上,浇水施肥。经过辛勤的管理,到了冬天,便是番薯收成的季节了。

收成前,先用剪刀贴住泥土根部割走长长的番薯藤,拿回家用刀全部斩断一、两寸长,晒干,便是牛猪的饲料。而挖起的番薯,去掉杂根后,就跟住把成品番薯一大堆的放在房屋里,表面洒上一层石灰粉,这样操作的方法就延长了番薯的保质期。那个年代,番薯可以讲得是主食,直到后来粮食丰足了,番薯才慢慢地退出我们餐桌。

或许是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吧,小时我很多时候都与番薯相伴。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经常帮助父亲,把煮熟的番薯用热水搅拌均匀挤烂,然后用一个大竹筒装上,由父亲拉住牵牛用的牛鼻铁环,把手伸入牛口内、把牛舌拉出左边或右边,由我把大竹简内的番薯倒入牛口内,重复无数次才把一大桶的番薯喂完。

这样的操作,初始时我感到十分的惊怕,很担心牛会把父亲的手咬伤,后来、经过多次都没见发生过什么事,才真正放下心来。用这个方法,就是因为冬季没有青草,只能用番薯来喂牛帮助牛度过寒冷的冬季,因为那时候每家每户的耕牛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是盖功至伟的,因为保护好牛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匆匆的岁月,当年不再,父母亲如今已经仙游了,我自己的年龄也过了半壁江山。时光如果能够倒流,我真的愿意回到当年贫穷清寒,但却快乐的年景。平平常常的心态,坦坦荡荡的胸怀,和和气气的相处,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守护着自己的亲人。
(2023年2月25日初稿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顾问:
许湛荣、伍蓬莱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刘质坚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副主编:冯艺儒
执行编辑:陈绮娜
责任编辑: 甄春花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