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 红 尘》
作者:静宜
朗诵:白雪

“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她,依旧是红粉帐里的豆蔻女子,踏着英伦的风韵,写着中华的诗歌,在中国文坛上受着众星捧月般的爱。她,依旧是她——林徽因。
知道您,一直想做个安静的独行者。在四月,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着最初的萌动和欣喜。或者陷在一个人,一座城,一片心语,还有那本有关您自己光影流年的集子里,去翻看那些依稀旧梦……
一个人,一座城,一片心语,一生心疼。城墙绘梦,茑飞过。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素花间意,雨慌来径,时光仿佛不是一杯静水,依然深刻,依然可以流动。而这份心情却与风月无关,水逝,惊鸿去……
您,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走过的美丽和温柔,许多人,许多事,曾经花发满枝的渴求与憧憬,依然在记忆里默默重现,盘点着每一笔心情文字或是构思在大厦的宏伟之中,或多或少,都透出淡淡的忧郁和沉重,还有一份无端的惆怅和惶惑。
伸手,水色时光流沙般从指间倾泻,像一只妖娆而决绝的蝶。无论你是怎样地握紧手,也无论你是怎样试图握住生命中不曾荒凉的岁月,青春都如一场倾城盛宴,浓妆艳抹着登场又奢华低调着落幕。 那些青涩而美好的葱茏,依然是转在幕后,心底最深最真的甜蜜和疼痛。
日出月落的晨昏里,您默数风过,世事纷繁,终是无言,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一个驿站的终点,等一双手,用幸福和温存来牵君温柔。哪怕易碎,又那么容易放开……你随风而逝的过往,又怎堪流水日益不停地雕刻?万千次的回眸,依依掬不起曾经的岁月,再大的虚吝和纷,最终都要归于本身和平常。当您还来不及为自己埋下一个伏笔,为自己设定一个方向,荆棘和挫败便破空而出,被逼得无路可退。只好等满眼空花开成半声叹息,而荒凉就着月色打捞未央的记忆……揽镜自照,细数鬓边每一朵年华,刹那间,心,盘根错结,蔓草丛生。但您终于知道,懂得,仍是一份不变的存在!
您以诗歌的名义进行了一场无声而尖锐的对白:“桌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我,终于明白,也许只有文字才能排遣您内心最大的迷茫和不舍的那许许多多,又或许一切早已注定因果。当无言的挂记和依托化作一个个细小的感动,化作心头的丰盈和充实时,也就有了《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滚滚红尘,谁又是谁生命中的看客和过客?!
这个世上,没有一条路是重复的。生命太薄,红尘太深,就像寂寞,就像回忆,就像某些时日,某些人,依旧会成为注目的方向。翻捡起一点记忆的断章碎片,给笔尖涂上一抹温情,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作酒,醉饮红尘外?!
纪念先生辞世65周年并读
先生《文集》点滴


*林徽因先生的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原版

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