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哥
去年9月,我获批成为深圳市作协会员。古稀之年,初登作协之门,晚了三秋。但来日方长,是深圳这块充满文学精神的城市让我选择了文学,老树春雨催新芽,乐以文学伴余年。
退休前,我在东北,多年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如泰山的安全责任,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急救援的高度紧张状态,无暇涉猎所爱好的文学,还患上荨麻疹。退休了,如释重负,最大心愿是休息。在彷徨于晚年做点啥的时候,移居深圳女儿家,被这里蓬勃的文化生机、浓郁的文学氛围所感染、所激励,欲火重生,再度拾笔 。
在深圳,我参加了有生以来第一个文学团体,四季文学社,作品刊登在其内刊《家园》,被选入所出版的书籍《四季文选》,为退休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
日久天长,密接广交,我发现,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公众号,而我却停留在四处投稿、停留在给东莞的“调弦河”文学平台当主编;朋友们都是区、市、省、国家级的作协会员,我却白丁一个。危机感产生动力,在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也申办了文学公众号“一哥唠嗑”,并先后加入福田区和深圳市作协、深圳市文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
文学社团是个大家庭,各种活动如火如荼。改稿会、颁奖会、采风活动、专题讲座、新书发布、作品研讨、文学峰会,诗歌朗诵,主题作品创作等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触发灵感,激情再现,常常被引入写作的无人之境。一次做饭,炖鸡,应该过一个半小时后关火,等候期间忍不住上电脑敲起键盘,把炖鸡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屋里充满糊焦味才大悟,好端端的一锅文昌鸡烧成了焦炭。
让我聊以自慰的是部分作品得到社会认可。比如散文《好读成家风》在坂田街道“家风促民风,共建文明城”活动中获一等奖,散文《奶奶的歌谣》获“深圳市优秀群众文学优秀奖”,散文《我家的阅读之风》获深圳市“4·23”世界读书日创作比赛一等奖,多篇作品入选敦煌文艺出版社、华龄出版社作品专辑。一本散文集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2019年深圳图书馆发出深圳人著作征集令,我在1986年出版的历史纪实文学一书沉睡多年又获新生,被市图馆藏,在捐赠证书上看到两排大字“大作藏之名山,风节嘉惠书苑”时,油然产生深圳人的自豪感。
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多年的顽疾荨麻疹不治自愈。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文学和城市共同成长,文学高地正攀向文学高峰。是这块文学热土的滋润让我重走文学之路,是这座文学熔炉的锻炼让我天天向上。乐以文学伴余生,愿把余热献社会。
(原创于2022年7月4日,在广东省举办的“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我们的文化生活”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23年2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