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引-“东欧冲突”周年中国诠释立场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据2月24日新华社消息,东欧军事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国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乌国危机已经到了一个关键临界点,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不仅重申了一贯立场和主张,而且从国际秩序重建角度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主张和期待。
围绕乌国危机,慕尼黑安全会议、俄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美国总统拜登在波兰的演讲以及乌总统泽连斯基在欧洲议会的演讲,加上联合国大会第十一次紧急特别会议的决议案,共同构成了关于东欧军事冲突走向和前进的多元主张。
中国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国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如中共外事工作负责人王毅在访问欧俄之后所说的,中方将争取形成国际社会在乌国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并非东欧军事冲突的当事方。但是,这场军事冲突已经对现有国际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安全和发展进程也是中国大国责任所在。
“尊重各国主权”,是中国的首要主张。东欧军事冲突和危机的根源是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没有得到切实保障。中国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这一主张,与联合国的呼吁是一致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来实现真正与持久的和平。
“二战”结束以来,联合国体系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主权原则如同空气一样,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系统性冲击,没有主权原则的坚守,各国的安全和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
因此,解决乌国危机,最终还是要回到联合国宪章与原则,回到一系列“公认的国际法”以及多双边国际协议上来。
东欧军事冲突爆发以来,不仅给两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引发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且对全球能源、粮食、供应链等造成了剧烈的冲击。
在立场文件中,中方重点强调了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保障粮食外运等议题,在军事冲突期间,也要坚守相关的国际公约,尤其是战时的基本准则。如果不关注这些问题,不仅会加剧危机升级,也会给战后和平带来巨大的障碍。
全球多数发展中国家并非东欧军事冲突的当事国,却不得不为能源、粮食和供应链危机买单,避免危机升级和长期化,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期望。
在东欧军事冲突一周年之际,各方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是停火止战与未来和平秩序的构建。联大主席克勒希强调,军事手段无法终结战争,联大此前在紧急特别会议中通过的决议,已经提及政治对话、谈判、调解和其他和平手段。
在立场文件中,中方明确呼吁要“停火止战”“启动和谈”,“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国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战争和危机的终点是在谈判桌。
这也昭示着,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体面结束战争要比开始战争难得多,持久和平的基础在于建立均衡、综合和全面的安全秩序。
东欧军事冲突一年来,核威胁的阴云时时浮现,中国在立场文件中再次重申和强调了,“核 武器用不得,核 战争打不得。反对使用和威胁使用核 武器”,同时呼吁“维护核 电站安全”,“坚决避免出现人为核事故”。
东欧军事冲突是核 威慑均衡之下的常规战争,各方尤其需要坚守和维护“不使用核 武器”的共识。
为此,对于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决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24日也强调,“该条约对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增进国际与地区和平、实现无核 武器世界目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俄美双方通过建设性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确保条约顺利执行。
中方立场文件的最后一项则是“推动战后重建”。这既包含了中方希望危机和军事冲突早日结束,也表达了中方劝和促谈,推动危机走向“战后”的信心。这是中国各方的期待,是中国的责任,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旗帜鲜明的中国立场。
笔者获息,对于2月24日中国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国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正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世界各国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份起草难度很大的立场文件。因为关于这场冲突的起源问题、冲突过程中的西方援助问题以及如何结束冲突的问题,俄跟乌双方,以及西方之间都存在着完全无法调和的观点与矛盾,似乎除了在战场上打出个胜负之外,已经是没有任何道理没有任何是非公义可讲了。
但是,在认真细读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国危机的中国立场”之后,第一,这份立场文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坚持了原则的,是公平与公正的;第二,这份立场文件是有智慧的,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三,这份立场文件是有格局有视野,甚至是抱有悲天悯人情怀的。甚至可以说,这份立场文件在中国外交史上都会是一件佳作,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笔者认为,世界要给“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点一个大大的赞,是因为中方不仅把“尊重各国主权”列为十二条建议中的第一条,而且在立场和态度上比以前的表述要更加坚定,没有任何和稀泥的意思在里面。这也就意味着,关于这场东欧冲突起源的是非问题,中方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与立场已经是跃然纸上。另外,中方的这份立场文件在第一条亮明了“尊重各国主权”的态度和立场之后,第二条则表达了“摒弃冷战思维”的态度,这显然是在反对北约的抱团与东扩。同时,文件站在客观公平的立场上就事论事,是为了公正地解决乌国危机问题,是为了维护世界正义,并不是为了刻意逢迎与讨好哪一方。而文件第十一条“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第十二条“推动战后重建”,看得非常宏观也非常远,都体现了这份立场文件的大胸襟与大视野,体现了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与大国的政治大智慧。特此以《华清引》为评为纪。
东欧战事届年殇。
惨烈悲伤。
满天流火飞弹,
残躯弃路旁。
止争促和复平常。
拯救生命苍苍。
守公裁正道,
中国讲担当。
——2023年2月25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