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读陈洪绶晚年人物画
偷生始学无生法。
一一陈洪绶
把芭蕉做为喻体,是因为*
它夺目的碧绿来自它必然的速朽。
一年一度,它献出的空幻,
竟争着河水昼夜不歇的流淌。
与遗忘相峙。它在晴天垂下的绿荫,
仍久久回旋着昨夜
从往昔那儿借来的风声雨声。
现在光照着,时间仿佛停滞。
从本体的位置醒来,我不再隐藏,
我着手描绘活在历朝历代
被古老的敌意绊倒,又站起来的我。
数量多到无数,是同一个我。
稀疏笔毫要搁置内在的冲突,
去孤枝老藤说不尽的苍老处捕捉
通向不生不灭的恒态。
画太湖石那样画他们的脸,
同时,勾勒衣袍的皱褶就是在摹写
消逝的痕迹。每一笔变形,
都从眼前枯山水的不变奔波而来。
在这里,荒诞做为方法,精确着
他们经历过的颤栗、我此刻
的宁静。翻越了表象,荒诞
才能领他们抵达我晚年的思想。
当他们回到真实,我回到他们。
不再有悲哀和忍耐,依靠这支秃笔,
我将赢得一片瞬息的碧绿。
2022-07-24
* 陈老莲爱在人物画中描绘芭蕉,以表达“是身如芭蕉”(语出《维摩诘经》)的空幻感。
◎ 夜读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
——辛弃疾
1
这些年积攒的衰老,
明确如,溪流蜿蜒东去。
在岸边静坐太久了。
你在一个多云的午后,
类似所有午后,
惆且怅然,与衰老对望,
想到的尽是故人旧事。
可以听见当年树下热烈的交谈。
偶尔停顿,静谧处,
银蓝色溪水唱响白发之歌。
2
附近几个人在说话?
语气激昂倜傥,恍如
隔世。现在他们和你隔着
一个理想主义的昨天。
也许不是,只是死亡只是些
带棱角的痛觉在捅破
一群人深藏于沉默的不甘心。
人事已消磨大半,此时
风物疏朗,需要你孤单一会儿。
用无所欲交换眼前的无限。
3
白云高悬,蔚蓝有了参照。
深谙人世之低,白云
更像你满头白发的投影。
在过程里,悬而
耀眼,控制住四周善于
应变。只有当它们平浮于流水,
才显得苍苍继而又虚幻
莫名。坐实你理解的一切。
让你愿意停在那儿愿意
以平生浮名换取这杯浊酒。
4
清风爽利,陪你品味山色,
并不从中带走些什么。
有时,这阵风会从山脊背面,
吹来你一生中深爱过
终又失去的事物。
都已是,催人安静的知识了。
不再有唏嘘,各种迷惘。
倘若张开十指,去捕捉那吹拂,
那力量。一种惊讶会诞生,
你果真摸到了流逝的心跳?
5
在独自一人
终于可以听听风声的这个午后,
看群山妩媚,从感悟中来。
鸟类不停地说话,无用
而悦耳,而且耐心,不停地
平衡着什么。仿佛多年来
艰辛劳作后岁月的馈赠。
倾听着风声鸟鸣,像钥匙,
在解锁。在刹那间打开
内心的妩媚以激活你的余生。
2017
◎ 夜读倪瓒《容膝斋图》*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
新雨后,山中不知多少古意。
枯木们在脱胎换骨。
湖水环绕视觉上的静。
树叶用一次次飘零恍惚着
数十载浪迹生涯。
更加强调你短暂的过客身份。
奇石,山脊线,
无限追思般的墨色,无异于
清淡饮食,成为日常所需。
生命意义的阐述以它们为材料。
莫不熏染人间清苦味。
凡笔毫着眼处,
山水的萧条枯瘦都意味着
以苦为师的艰难登临。
用空白藏起绚烂之极的色彩,
如同用满脸皱褶
深藏曾经的嶙峋之志。
画面归于澹远,通往
用一身傲气选择的孤单归宿。
一座空空的草亭,
因其空,而锁住四方景物。
因其虚空而充满所有时间。
删去了人迹,山与水
仿佛才获得更高层次的干净。
苔点还在为满纸荒凉提神。
秋后晚景在一个人晚年的智慧里
炉火纯青。
在哭与笑的江南……
2021-03-15
* 明洪武五年,即1372年,倪云林72岁,作此图。赠友人檗轩翁。1374年应檗轩翁之请,倪瓒于此图上题诗一首,转赠容膝斋主人潘仁仲为之贺寿。故后人名之曰《容膝斋图》。
◎ 夜读徐渭传 *
百年枉作千年调。
——徐渭
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
我忍受着失败……
如果说,曾经
少年才气和青年兵略在人群里,
塑造过我狂妄
不羁的形象,都已经
深葬于党争的泥潭。
并加深恐惧对过往的遗忘。
我知道,我的病将以怪诞形式
长期被后人谈论。
七年牢狱生涯像一味猛药,
更是一声棒喝,化开
命运无常中我死结般的绝望。
灰白的醒豁溢出我
久居时间牢狱
而不自知的沉重肉身。
尘埃中剩余的我,
有如残山剩水,
从此用悲凉和纸墨喂养肋骨下
拒绝向枝头栖息的鸟。
学习枯荷的听力。
杀死牡丹的富贵红和芭蕉的
贵族绿。去浮华隔壁
抄录老藤哀歌流逝之美的题款。
我相信墨色的浓淡变化,
比色彩更切近世界
荒谬的真相。相信孤独只能够是
从喧哗熙攘中萃取的静。
我苦心经营着阴影与渺小,
不为任何事物着色。
我演戏,看戏,写戏,
相信黑白间的戏剧性无处不在。
我百年之躯枉作着千年的调子。
没错。我浸于笔墨的后半场,
执意去失败里提炼一种
灵性活法。取悦
所有不为人知的新生和消亡。
剥掉种种绚烂虚相,
去花草的世界聆听生命的脆弱
歌哭着奔向隐秘的循环。
2021-03-28
* 有《明史,徐渭传》,袁宏道《徐文长传》,陶周望《徐文长传》等多个文本。
◎ 夜读黄公望山水
每天我都进去,
带着一身坡度疾缓于荒野
及冥思的阴阳两面。
时间勾勒我容颜。
南风无为而为。
万千尘寰的自由生机,
时常,以疏淡笔意皴擦我瘦袍内
比自然还复杂的枯荣嬗变。
每天,我厮磨着江南一带
山水中的混沌,
去唤醒无数个
藏身流逝的故我。
在经验里,被同样的开阔感
和它尽头的苍凉追赶。
进去,出来。再一次。
我频繁出入多种不同的时态,
只为找到那点意思。
多么奇幻,瞬间的
迷失。我几乎以为
这满眼沟壑与峰峦即是我身。
真切吗?虚妄吗?
经年执迷像松下石头,
冷不丁,被返照入林的光照白。
白如一场痛饮后
由衷爱上的物我两忘。
观察与描绘是另一场亲历。
落笔纸间的,无非
是胸中盘踞的那点意思:
青山永恒,林木
有时葱茏,其间的人和流水,
最终从烟云濛晦处消失。
各自命运归于各自的去处。
而我执意归隐于
眼前一卷卷山水间难以
定义的率真,和张力。
并让诉诸纸上的山水
澹然抹去我毕生修炼的痕迹。
2021-04-25
◎ 夜读苏轼《前赤壁赋》
捍卫从自我到肉身的支配权,
需要兑换多少
纲常蝇营对性情的磨损?
四十五岁,你终于接近
一叶扁舟放纵余生于未知的
隐秘愿望……
当年古战场的盛况,
在这片江域因你的抵达而再次
浮现。月光照着,像是在
另外的年代。没有任何偏颇。
那舷歌声清冽,从尾音上拖出
悲且幽幽的思慕,显然,
不仅仅是唱给你自己听的。
一瞬里的无限,用来解读
集体记忆怎样把全部过去
引入沉思的现在。
你在,属于你的现在经历着
已消失于过去的时间,
发觉自己才是
无尽流逝苦苦追寻的人。
消与长,盈与虚,这些
流水明月每年度固定的功课,
醒豁着凝视
并且,思考变化的你。
也成全了一壶水酒
对你朴素的再教育:
为何不能活得更自在惬意些?
一整夜,故我今我的问与答,
澄澈里掺杂着混沌。
带给江面不一样的开阔。
而悦你耳目的运动感来自造物
独特的平衡术。
在你来之前、去之后,
都将永恒地存在。
有如一场酣畅大酒后,
你从熏陶陶里看到的一切……
2020-05-05
◎ 夜读鲁同群《庾信传论》*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庾信
长安在醒来。灞桥下,
河水失去往日的澄澈黯然流向
一个时代的混乱。等待着无数
离别之手折取的依依垂柳在醒来,
都虚无般翠绿。
街头有短暂寂静。像更早时候,
你家乡为你的童年允诺过的
安宁片段。太奢侈。这会儿,
在这座陌生之城这些鱼鳞般排列的
屋舍间,哪儿才是你
真正的栖身地?漂泊感醒来。
抚摸着地图上江左的山水湖泊,
你梁朝使臣的身份在醒来。
还回得去吗?整个后半生,
你都在纠结这一问题,当亡国之痛
每天从羁绊于北方的肉体上醒来。
一千多公里外曾经的故国都城
金陵也在醒来。像失散多年的亲人,
它用满身废墟期盼你的消息。
那里。老宅寝室内目睹过你青春
容颜的铜镜在醒来。
记忆中翻越户牖的光多么亲切。
内心孤立依然站在人群中。
你摊开白纸,像残兵掀开浸血的
战袍。悲怆着进入干戈硝烟
短促的间隙。饥饿的难民醒来。
饱餐肉糜,昨夜交媾芳香美人的独裁者
醒来。寡妇和流亡者和那些
因战乱失去儿子的母亲们在醒来。
朝代更迭,帝王们的事业,
总是比疾病带来更多的死亡和泪水。
当你写到“不无危苦之辞,唯以
悲哀为主”,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
在问候你悲哀里的伤疤。
留给你伤疤的旧时江南醒来。
几乎同一时间,熟读的典故醒来。
你在种种已知的命运里回顾,
深知痛苦将怎样改变一个人的选择。
故国已亡,故土还在,回得去吗?
当长安城从丧乱中醒来,
你哀悼的江南也在哀悼你难言的身世。
一腔羞愤冲出思念,醒来。
2021-11-01
* 42岁那年,庾信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不久西魏攻梁,杀梁元帝。庾信自此羁留北方。但时时思念江南乡土。
◎ 夜读朱耷
十八岁,我开始隐姓埋名,
是大明朝亡了。
我投身荒野向无名的石头学习装聋作哑。
我的第二次诞生,源自恐惧
同丧乱之世那一夜毁灭性的交媾。
只有逃。逃得越远越保全自我,
仿佛第一次的我从未来过。
去残山剩水藏匿血脉中皇族的荣耀,
一日三餐靠悲伤和泪水果腹。
这样活着,我从遗民过渡到遗物。
过渡到彻底的清贫和孤愤,
一路上,朝着清零耻辱的方向狂奔。
二十二岁,削发,遁入空门。
三十六岁在南昌青云圃皈依道教。
都没有用。这一次次的变速,
反倒激活了我孤独深处的天赋。
我的病和决绝,转而寄厚望予抽象艺术:
枯荷突兀,鸟儿单腿独立,
鱼儿翻着白眼,统统都是第二次的我。
第二次的笔墨拽紧劫难后的性情。
貌似怪诞的举动在貌似清白的纸上
浮现。画着世界的不完整。
那残缺的部分,我用醉酒和癫疯补充。
我就是要让所有看不见的虚妄成全我笔下
别样的精神。以缓解亡国之痛。
我频繁更换着活法。从僧庐
到道观,从喧嚣市井到清寒书斋,
我与生的荒凉携手,与死后的
大寂寞为邻。我侍奉内心的悲剧笔法,
偏执于做一介天地间的孤民。
我不在意最终会活成什么样。
我不打算为任何事物折腰。
我个体的存在不值一提。
我的痛苦,我一生的信仰都传诸笔墨。
我反复折叠流逝中的永恒与瞬间。
六十岁后,自号“八大山人”,*
极简的笔划有倔强的寓意。没错,
即便晚景困厄也不能消磨我毕生的孤傲。
大明朝亡了,我在。用潦草的
哭之笑之记录亲历和旁观的一切。
2022-06-20
* 八大山人,或寓意“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六十岁后,朱耷于画上题款时,故意把“八大山人”四字写得潦草,类似“哭之笑之”,以寄托亡国后他苦笑皆非的凄凉心境。
◎ 夜读郭熙《早春图》*
烟云供养着。山势险峻地跃出,
起伏一种很深的眷恋。
光线迟缓,耽于明亮的幽暗。
每一刹那,像是在勾勒
那些消失的人和事,
寂静勾勒出山石轮廓草木的枯荣。
新绿将赢得更多。在过渡环节,
去冬的残雪顺从一系列撤退动作。
流水淙淙,有智者的清润。
墨色的浓淡匹配循环不已的生机。
与此同时,古老笔法
皴擦出消逝普遍性的肌理。
虚与实,非要在对角线上呈现
存在的缺憾对自然的呼应。
腾出的空间既是旧的也是即时的。
时间像记忆垂直泼下,
在结构中,它用单一经营着繁复。
看上去多么熟悉。似曾
相识。类似于对存在这件事
合乎客观经验的解释。
山水的叙事比语言更沉得住气。
更加含蓄。比生死更有耐心。
这静态的画面掌握了一种混沌,
守着极度的易损,和无限。
2022-07-02
* 郭熙,北宋画家,河南人,创卷云皴,有画论《林泉高致》传世,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其山水画技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 夜读季镇淮《司马迁》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一一司马迁
好吧,我不会再说什么。
我只会用缄默埋葬四十六年来*
喉咙囗正常的发音。
我重新登临这个世界,
随身佩戴着新鲜泥土
及时为我准备的坟冢似的孤独。
事到如今肉体以什么方式毁灭,
我已不在乎。
我凝视过死亡,
看到祖辈们的记忆的青铜色在其中
闪烁,照耀着河川望不到源头
也望不到尽头的流动。
在为我召唤更隐忍的生活。
为了能够继续写下去,
是的,我选择而不是接受继续活着。
屈辱和绝望,有时足够为骨头增加
不向命运妥协的硬度。
同时在我的渺小里耕种必然性。
我残躯内有皇帝不了解的韧劲,
要向历史倾泻思想的幽蓝。
岁月匆匆,在仅有一次的生命中。
我的白昼贫瘠。
我的黑夜漫长。
竹简上,我的笔墨苍润,
与死亡竞赛着这场一意孤行的长跑。
为未来工作是唯一存在的理由。
无法想象,又可以想象,
多少遥远的注视布满我盛年的夜空。
那儿星辰稀疏,
如孔子的《春秋》,*
寂寞风雨飘摇后的庭院。
寂寞着最深的使命感让内心远离虚妄。
我知道,完成了写作,
我才算彻底完成我自己。
一如帝国城邦的郊野
完成了地平线,远方才得以确认。
我保证不会再说什么,
让笔下的文字去说。
捉住变迁的余响,
回到时间起皱的地方剥开桩桩事件。
再度呈现。我的记载将不可避免地
低沉如青铜敲打着废墟。
2022-08-05
* 因为帮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司马迁四十六岁那年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从此失去男子气概,生不如死。但为了完成《史记》,他选择隐忍活着。
* 司马迁是抱着续写《春秋》的理想著述《史记》的。
徐立峰,70后,江苏无锡人。书籍爱好者,冥思爱好者,湖山爱好者。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二月目录
包容冰:从春天的第一声鸟鸣开始(组诗)
孙文波:必须的恍惚(十二首)
夏可君|吕布布《小园集》:蔬菜的风景与记忆的避难所
苏楷:正方形的勇敢
人邻:杂诗册(10首)
虎歌:海陵岛(外一首)
“他山诗石”:李金佳 译[法]雅克.杜般|顛蹶(组诗)
张石然:我在朦胧的雾霭中寻找一个词
张卫东:苍凉诗
炎石:即怨诗(50首)
谢建文:不可见证的谎言
晓岸:坠落之地......
于贵锋:拟冬日书简(10首)
胡新法:一径入溪色(12首)
小海:沉默已经降临
轻鸣:神州文化遗产(组诗)
玉珍:最深的火
麦豆:当一个圆成熟
王君:梅花次第开在狮子洞
张随:飞鸟拒绝过于纯粹的色彩
“他山诗石”:骆家 译|德拉戈莫申科的诗(9首)
“他山诗石”:董伯韬 译|纳博科夫诗选
徐章明: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