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时 间
文/薛海
时间的本质?
人类无法看见它的身影,也无法触摸到它的躯体,它无声无形,无色无味,我们只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与伟大。它渗透一切,无边无际,充盈宇宙;它犹如浩荡奔腾、永不停息、缄默向前流逝的天河,宁静而又狂暴,匆忙而又缓慢,美丽而又苍老,平凡而又珍贵;它充满智慧与力量,它操控着世间一切生灵的生命,它无情地为埋葬一切而不断地掘墓,它是死亡的丧钟,同时又是新生命黎明的鸟鸣;它是我们意识大海上漂浮的幽灵,它没有起始与来处,也没有终结与归宿,它是永恒的;它绵延均匀地流向未来,量度着生死、运动、历史、宇宙与一切事物,裁度一切谬误,毁灭一切。它就是时间老人。
从古至今的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神学家等都在不断地研究时间,他们想搞清这个旷世隐身者的秘密,然而,他们却找不到结果,时间最终把他们一个个都送进了坟墓。因而,时间就成为了宇宙中人类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过去、现在、未来
无论是计算划分年月日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时间(每一天是24小时,第二天又是新的24小时,这种每天重复计时的时间,就叫循环时间),还是度量生命、历史、与宇宙的线性时间(人的生命与历史的时间记录是一直向前延伸的,这种时间不会逆行与反复,这就叫线性时间),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过去、现在与未来。未来总是姗姗来迟,现在却总是匆匆而过,过去则永远静立在我们的回忆之中。时间总是把希望、回忆、欢乐、痛苦、恐惧、悲观、绝望等情绪统统注入我们的体内,使我们努力地活在现在,回忆甜蜜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时间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过去充满回忆的哀婉与遗憾的惆怅;而现在虽然充满着把回忆、幻想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欢乐,但也为匆匆而过的现在深深地叹息;给人类以虚无与梦想的未来经过现在而最终成为过去,因而它蕴含着无尽的多愁善感。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是同时存在,但任一事件无不依次具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某个事件发生于现在,将成为过去,并且曾经是未来,这是指它在现在的某一时刻是现实的,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将成为过去,而在以前的某一时刻却是未来。过去与未来是无尽的,它们包含在现在之中,现在是过去的终点,又是未来的起点,所以,时间永远在开始的终结之中。现在不是同一时间的开始和终结,因而时间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在不断地开始与终结。
时间与死亡
我漫步在人类的墓地——时间在死亡的疆土上留下的印记,认真阅读每一段墓志铭,去体会和感悟时间与死亡的意义,以及墓地中的人们关于时间与死亡的深刻哲学思想。对于时间与死亡,这些墓碑让我在恐惧的心灵上浮起灰暗而沮丧的幻想,并在我内心涌动着关于死亡的思潮。
我们人类是具有死亡意识和时间意识的生物,死亡意识使我们懂得了生的意义和死亡的本质。没有死亡,就没有生命的魅力,没有生命的魅力,自然也就没有了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剧、激情与爱恋、崇高与卑微,也就没有了生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与人类个体的消亡都是我们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人的生命犹如宇宙中的极光与雷电,一闪即逝。正是由于生命只具有昙花一现、朝生暮死的短暂一瞬,她才具有了神奇与价值,她才赋予了死亡的神秘与崇高。时间赐予任何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二十四小时,但赐予任何人的生命历程又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因此每个人的生命历程的长短却完全不一样。这里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寿命,更是指人生具有价值与意义上的寿命。当你不努力去开拓、发现、利用、尊重时间,它就会悄悄长出青苔,缓慢而迅速地爬上你生命的庭院,最后把你一生掩埋在荒芜的岁月。你如果总是向时间提前借出支取你的日子,那么时间却要你用生命来偿还它的欠债,这时死亡便来叩响你生命的门扉。那么,只有在我们生命的历程的每一个瞬间充实深刻而丰富的内容,我们才会得到时间给我们无限的二十四小时,我们才能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充实的智者在延长自己的生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平庸者在消损自己的寿命。
人类的寿命就是在100岁左右,但我们却抱怨上天给我们的寿命如此短暂。我们可以看看周围动植物的生命长短,我们就会非常满足,就会感谢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慷慨馈赠。蜉蝣自蛹壳孵化出来后通常只能活上几小时,无脊椎动物变形虫和草履虫的寿命只有12小时,苍蝇的寿命为15~25天,工蜂的寿命为6周,金龟子的寿命是2月,蜂鸟的寿命是1年,翠鸟的寿命约2年,猫、狗的寿命约为15年,狮虎的寿命约为20年,牛马的寿命约为30年,亚马逊河流域的王莲花和欧亚地区的小麦花也就只开30分钟就萎谢了,沙漠里梭梭树的种子,从发芽到枯死只有3、4个小时,太阳花朝开夕谢……。难道我们人类对于自己生命的时间长度还不满足吗?
在时间与死亡面前,我们人类的个体生命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国王总统,还是富商达贵,不管你是名人显要,还是贫民百姓,时间都会悄悄地向你袭来,使你无法逃避衰老与死亡,最终统统化为尘土。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来说又是不公平的。有的人活到了100多岁,而有的人却刚降生就结束了生命。时间对每一个生命的给予都不会平等,因此,时间对于生命和死亡来说既公平又极不公正。
由于时间是不可逆转的,它像一条滚滚而去的河流,汹涌向前,因此我们人类就不得不对死亡有预期的隐私体验与痛苦感悟。在我们人生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自己迟早也会像先逝的人们一样面对死亡,这时我们的内心是痛苦的,思想是消沉的,意志是颓废的,精神是灰暗的。我们只能对时间具有无限地感喟:生活与事业、爱情与家庭、贫穷与富裕、青春与美丽、思想与精神、衰老与死亡,对此我们遗憾无法就此事重新再来处理和经历一遍,我们只能望时悲叹。辛勤的蚂蚁,它永远不会对时间赐予它的死亡而感到悲哀,这是我们人类精神与意识所办不到的,因为我们比蚂蚁更智慧、更贪婪。
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死亡就是我们个体的时间的终结,犹如时间长河泛起的朵朵绚丽的浪花,瞬间就凋谢在浩荡的河流之中,那瞬间的结束就是浪花死亡的时间的终结。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时间长河中的瞬间也是有限的,只有无尽的瞬间组成的时间长河才是永恒的。
时间的力量
时间是一位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的智者,它具有毁灭一切的力量。它在人类青春美丽的脸庞肆意刻下纵横的沟渠,无论人类多么有思想与智慧,它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人类的生命吞噬,并把人类的思想、智慧、精神、情感全部摧毁。我们人类总希望在死亡之后流芳百世、名垂青史、千古不朽,但这些都是徒劳的。没有人在1万年、100万年后还被活着的人认识,更不敢说在100亿年后、100亿个世纪后,人类社会还存在,况且时间是永恒的,而人类的思想、智慧、精神、灵魂、情感与爱,统统都不具备永恒的条件,只能被时间无情地风化销蚀,直至毁灭。永恒的爱,永恒的思想,永恒的一切,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自相做出的单方面的愿望而已,在时间面前它们统统失去了永恒的光辉。
时间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它写出宇宙间最精彩的故事;时间是批评家,它对任何作品都能做出最公正、最准确的评判;时间还是高明的医师,它能治愈我们所有精神与肉体上的创伤;时间又是大法官,它裁决世间一切真理与谬误。
时间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礼物,无论是高贵的还是低廉的,辉耀的还是伧俗的,最终时间又都会把所有礼物带进坟墓。
时间啊,人类在你那伟大智慧与力量面前显得是多么的卑微藐小啊!思想是生命的仆人,而生命又是时间的奴隶。人类啊,你一思考,时间就会发笑。
五、生活中的时间
时间的存在只有靠人的感知,因而时间总带有其主观认识和社会学属性。生活中的时间,有时给人的感觉超出了物理时间的属性,时间的快慢随着我们人类的情绪而变换。我们人类在主观上对时间的感觉与体验有很大的差异,仿佛时间是依人类主观意识为流逝的依据,仿佛人类客观存在的感觉、意识、情绪等活动加速或阻滞了时间的速度。实际上时间总是均匀地流向未来,它不会加快也不会变慢,感觉时间加快变慢只是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已。
当你在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时,时间就会给你的感觉很快,反之则很慢;当你百无聊赖之时,时间就会显得很慢;当你生命过程随着年龄增长,物理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快;处在休假的舒适生活中,时间就会变慢,当这种休假快结束时,时间又会变快;当你被挤在上班高峰期的人群中时,你会感觉时间很快;当你在等待航班起飞时,你又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急性子与慢性子这两种人在性格气质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时间的体验也就不同,急性子的人随时会感觉时间流逝得很慢,而慢性子的人则感觉相反;在爱情中的人们会感觉时间很快,而在约会等待情人时又会感觉时间很慢;被囚禁的人感觉时间很慢;痛苦、悲伤、抑郁的人感觉时间很慢;幸福、快乐、自由的人感觉时间很快;处在快节奏生活和现代竞争当中的人,会感觉时间很快。这些都是人们在情绪变化中对时间的一种体验和感知。
生物钟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人和动物、生物都有昼夜节律或季节节律,即某些行为特征会周期性地出现或消失,这是人、动物、生物赖于活机体内部所具有的计量时间的能力。有人不用闹钟就能在指定的时间醒来或睡去,这就是生物钟或称之为“脑钟”所起的作用。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转化成财富、知识、效率和创造力。从个体到社会群体来看,财富、知识、效率和创造力都是由时间的积累转换而得来的。所以,没有时间就没有了财富、知识、效率和创造力,但这里的时间不是指物理时间,而是指人类社会时间,没有利用好这种资源才会失去财富、知识、效率和创造力。人类社会生活赋予了时间至高无上的价值。
记忆是人对过去意识的反映。人类具有对过去的意识,而且还有对未来的意识,人类对时间延续的认识就依赖于这种精神系统的活动。记忆是人的思想仓库,它是由人的感觉器官构成,它会感觉和理解时间。产生感觉的不是时间本身,而是在时间中发生的事件。时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它的被感知有赖于把思想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器官的活动。
时间的存在与虚无
时间由过去、现在与未来组成。过去已过去了,因而也就不存在了;未来还没有到来,因而也不存在;那么只有现在存在。这样看来现在就没有延续性,(而时间的本质之一就是具有延续性),那么时间也就不存在。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时间是虚幻的。萨特提出:如果从其本身来考虑时间,那么,它立即会消失在一种绝对的瞬间的重复之中。而这些瞬间,如果分开来考虑的话,就会失去其所有的时间方面的性质,从而纯粹而简单地变成了所有那种“此时一瞬间”的集合。因此,时间本身纯粹是一种虚无。奥古斯丁对时间的看法:作为时间,过去与未来有长度吗?它们都不存在,因而没有长度。现在有长度吗?如果现在有了长度就会立刻分为过去与未来,所以说时间是没有长度的。但我们分明真切地知道时间是有长度的,我们应用时间度量,用时间比较。结论:时间是虚幻的。这是时间的一个悖论。休谟的时间理论:时间有一个不可分离的特性,可以说是构成了它的本质,即时间的各个部分互相连续,且任何部分不论如何邻接,也永远不能共存。比如:2013年和2014年不能同时出现,根据同样的理由,每一个刹那和另一个刹那也必然相互区别,不能同时出现,不是在前,就是在后。因此,时间的存在确实是由不可分割的刹那组成的。但是在一个刹那之前不可能还有一个刹那,因为两个刹那是不可能被某一时间间隔分开的。如果我们设立一个把时间化为一种无限多个刹那的并列假说,它们不会被任何事件分开,从而它们只能是同一个刹那。这个假说则不成立。显然这又是一个时间悖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理论:时间的一部分已经存在过,如今已不再存在——即过去,它的另一部分有待产生,尚未存在——即未来。现在只是过去与未来的分隔点。并且,无论是无限的时间长河,还是随便截取其中任何一段,都是由这两部分合成的。而由不存在的事物所合成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时间是幻觉。芝诺的时间理论: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时间在每个阶段的延续,它是一个概念;但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们又各自分离,同时它们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一种东西为什么同时又是三种不同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时间悖论。
哲学家总是把时间是虚幻的理论建立在谎谬的推理之上,他们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搅入无形而又无法让人把握的时间的概念之中,反复去证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存在和瞬间的幻觉,他们每每进行这样的推理就会落入时间空幻的陷阱。我们不能只是把时间看成是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更不能把时间看成是虚幻的。时间是用于度量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计算工具,它不与人、事物和事件发生实质性的关联,它是永远存在而具有实用意义的观念,它只是因为我们人类用以计算划分年月日、春夏秋冬、记录生命的年轮、历史的长短、运动的快慢等,而使它脱离我们虚幻的感觉,从而显现出来。不管时间是以瞬间和永恒的形式存在,我们都能感觉到时间的存在与流逝。在物理世界的四维空间,时间是一个不可缺少而独立存在的重要因素。
过去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却以各种形式真实地存在着。已死亡千百年的埃及法老的金色花盆,中国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这些都是已过去历史遗留下来的古代文物,这些物品证明过去曾经存在过,而且现在也还存在。过去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地点概念。过去存在在哪里?过去存在在过去。对于现在,我们可以在早上对人说:我现在在吃早餐。对方问你现在吃的是什么?我现在吃的是牛奶面包。中午,我们可以对人说:我现在在吃午餐。对方问你现在真的在吃午餐吗?是的。因此,现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以瞬间形式而存在。未来也是存在的,它存在于未来。如果它不存在,它又怎么会来到现在?所以,我们要对时间的存在用以宽宏的思维。
时间是我们人类生活、科学与文化中确实存在的量度工具,但时间本身却又是一种无形而空洞的概念,它很容易让人们在内心对它产生一种虚构与空幻,这样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类哲学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七、时间与科学
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是一种被量化而又具体的空间化的时间,是被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概念化了的时间,它被这些学科中的字母与线条所符号化,被所有的计时器所度量。由于我们人类创造的度量时间的工具都是空间性物体,所以自然科学中的时间则被表述成一个广延的、由许多单位所组成的均匀的流质,实际上是一个绵延均匀流向未来的一个概念。我们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被这个均匀的流质所引导。在物理学中的四维空间,时间是一个移动的重要因素;在天文学中,光年的使用证明时间的长度几近被拉到人类可以理解的极限;在化学中,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被时间格式化……。时空是自然科学伟大的襟怀,任何科学创造与发现,都是在这里产生。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主要依据就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的实验事实,也就是说,在引力场中,如无其他力作用,任何质量的质点的运动规律都相同。这叫等效原理。由于等效原理,相对于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来观测,任一质点的运动规律都是引力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形式。这个原理表明,一切参照系都是平等的,所以又称为广义协变性原理。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由空间—时间的畸变引起的,引力应按照四维空间—时间的曲率来解释。在没有引力存在的空间,光沿直线行进。在引力作用下,光线不再沿直线传导。比如,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光线向太阳一侧偏折,这已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偏折角与观测值相符合。按照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在引力场强的地方,钟走得慢,相反钟走得快。原子发光的频率或波长,可视为钟的节奏。引力场存在的地方,原子谱线的波长加大,引力场越强,波长增加的量越大。这个效应称为引力红移。引力红移早已被恒星光谱测量所证实。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大提高了时间测量的精度,即使在地面上几十米高的地方由引力场强弱的差别所造成的微小引力红移,也已经精确地测量出来。这再一次肯定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广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能够导致物体所在之处及其周围四维时空弯曲变形,而且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周围四维时空的弯曲程度越大,这就意味着时间也成为弯曲的。特别是当物体的质量足够大时其周围的四维时空中的时间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正向流逝的时间会变成反向流逝的时间,通向过去的时间旅行也就成为可能。一些物理学家基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发现了“黑洞解”及“虫洞解”,并认为这些解能够为所谓的时间旅行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提出如果以这些可能存在的对象为中介就可以实现时间旅行。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定义:空间和时间是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空间和时间也是互相依赖的。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物体沿运动方向向上的空间延伸会缩短,而内部过程的时间会变慢。一个宇航员如果以光速太空飞行一年,则相当于地面上的五十年。
当我们现代人乘坐特制的达到光速的时间机器飞往过去,你会看到你18岁漂亮美丽的、已死亡130年的太祖母向你走来,你会惊诧莫名:过去竟是如此的美好,太祖母是如此的惊艳,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时间旅行,故事可以从这里开始……。既然时间可以逆行,那么我们也可以乘坐具有光速的时间机器到达未来。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你已220岁的云孙,在海边墓地向已先逝500多年的我们致以深深地缅怀。如果时间逆行与穿越到未来真的都实现了,这将改变人类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乃至宇宙的未来,是否还可以改变宇宙的过去?这实在是时间最伟大而超出人类智慧的谜团。
但仍然有许多科学家否定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因为时间旅行会导致各种悖论的出现。比如“外祖母悖论”:一时间旅行者如果回到他母亲还未出生的过去年代,并且在他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杀死了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的旅行者会不会在其外祖母被杀的瞬间立刻消失?这里存在明显的矛盾。如果没有时间旅行者的外祖母,也就不可能有他的母亲,而没有他的母亲也就不可能有他自己。没有了自己,也就没有了一切。这就导致了时间旅行者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逻辑悖论。又如“自我意识悖论”:假如一时间旅行者(50岁)回到自己16岁时生活的地方,并遇见16岁的自己,那么他与16岁的自己具有同一个自我意识吗?两者不属于同一个体,自然不会有同一个自我意识,不具有共同的自我意识,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自我意识,那么同一个自我意识就会共同占据在空间上明显分离的不同的个体,而这与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个体性显然是矛盾的。还有时间旅行将否定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广义相对论就建立在能量守恒定律之上,因此最终导致广义相对论自身的否定。再者,我们还可以对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进行反证法论证:假如到过去或未来的时间旅行是可行的,那么未来的人类到我们的现在(即未来人类的过去)所进行的时间旅行也就是可行的,并且由于未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必定高度发达,他们一定能够掌握关于时间旅行的各种相关知识及技术并造出时间机器,那么,现在我们的世界必定会有无数来自未来人类的造访者,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没有发现一例来自未来人类社会的造访者。以上论据证明时间旅行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管时间旅行能否实现,科学中时间的本质——时间的整体性(客观性、可感知性和可测量性,相对性和绝对性,方向性及流动性,时间的维度等)以及局部性质即时间的连续性与均匀性——是不会改变的。
2014年8月4日写于成都
【作者简介】
薛海,男,1958年6月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成都市建筑技术学院、四川函授大学教书:曾在四川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小说《北川之恋》、《追杀》、《天才大厨》在网上发表。部分散文在网上和期刊上发表。现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