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再城(北京)
中国是个花的国度,据说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就有数千种之多。所谓花的国度自然不仅仅是花多,且处处表现出美的神韵和美的文化。千百年来,人们不仅潜心了解和鉴赏花,且凝神动情地赞叹和歌咏。育花养花。采花摆花,踏花惜花,伤花葬花,探花赏花。对花之神韵爱之甚者常常还要朝花夕拾,那潜心于字里行间,还要妙笔生花,真可是在花中寄托了人们纷纭复杂的情感。
闲暇时种些花,浇水,施肥,松土,换盆,剪枝……当然是一道工序也不能少。看着这些植物萌芽,拔节生叶,含蕾,吐蕊……渐渐的对这些植物自然有了感情,也可以叫做爱吧。
魏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专以菊花为伴侣,再没有属出仕。以菊花之高洁品质,不苟随时俗。唐朝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众多著名诗人诗颂牡丹,如此多牡丹名作无以证明,唐世人甚爱牡丹。.刘禹锡一生爱花,尤喜牡丹。其中以《赏牡丹》最为脍炙人口:“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爱梅,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七鹤子”。宋代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元皓视莲花为圣物,“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守纯真和高洁傲岸,一篇《爱莲说》足以言表。元朝蒙古族人崇尚白色和蓝色。白色象征着纯洁,蓝色代表海和天空。作为游牧民族,喜欢原野生长的燕草,因为它有蓝色的花朵,象征纯洁的爱情。.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人喜欢牡丹为世人所知,无须赘言。苏皖人喜欢茉莉花,特别是用吴侬软语传唱的《茉莉花》动人心扉。北京人喜欢月季花。北京种植月季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最早记载见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王象晋所撰《群芳谱》:月季一名长春花,一名月月红,一名斗雪红,一名胜红,一名瘦客,灌生,处处有,人家多裁插之……月季月月开花。季季开花,故称月季、月月红。花期长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素有“花中皇后”美誉。在老北京人的四合院里,几乎没有不栽养摆放月季花的,房檐下,窗台上,花池中 ,甬路旁…… 举目可赏。也难怪选择北京市花非它莫属。1985年,《北京日报》等新闻单位开展了首都市花、市树大讨论,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开展了市花、市树评选,最终选出以月季、菊花姊妹花作为北京市市花。1987年3月12日,经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从此,月季就成为了北京的代表花卉之一。
我是北京人,当然喜欢月季,但我更喜欢君子兰。 观其形,赏其态,品其色,感知韵,嗅其味,真乃乐在其中。君子那沉稳而毫无张扬地盛绽,令我不时地瞩目、品相、端详君子之大美仪表和气度,甚至令我鼓腹讴歌。怪不得宋代戴复古云,“室有兰花不炷香”呀!君子那宽厚的叶子像九层碧剑,层层呈字倒八,挥向蓝天;又像观音千手托福擎宇,当然也像时代的汉子,昂首举起双擘发出无声的呼唤。那浓烈绽放的花,像燃烧的旺火,红中透着黄;像流淌的血,立体滚动着;像被风撩动的红旗,飘荡荡洒脱;当然更像是一组组红色的号角,朝向天地六合,以庞大的阵营,演绎着红色的经典曲目。 君子啊君子,你是天生的奇葩。若淑女婷婷娴静,似君子彬彬儒雅,甘愿隐居幽山僻岭,立野草之中而独守芳华。隐雅雍容,不争不张不比不恃,更不随波逐流,不管他人如何看待,不迎合世俗,也似乎更不想取悦于人,君子只作自我,保持真我,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根扎山石泥土,叶托风霜冷暖,花染七彩云霞。暗香怡人,孤芳自赏。这不显不张的态度,反却很入有品位者之眼。
真可谓花开花落花有情,墨客骚人爱无声,然而情永恒呀!这或许就是诗者的共爱吧!
(作于2023年2月24日)

*一冉公简介* 徐再城 ,笔名 一冉公、余奂、悠闲智慧春风。诗人,朗诵艺术家。北京市人。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中央电视台所属新闻电影制片厂老故事频道《绽放夕阳》栏目艺术顾问,北京首善超然艺术团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协文学创作委员会会员,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北京语言学会朗读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野草诗社副理事长,世纪文化艺术社签约作家及签约朗诵家,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签约朗诵家,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农村年鉴》执行主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巡视员。他创作大量诗词、诗歌,多在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发表。代表作有《品茗悟境》《放歌乾坤》《古韵希音》《大道铿锵》等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首都图书馆收藏。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