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四十五)
话说《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及作者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创作的小品文集,约42000(原文), 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年)。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中年后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
陈继儒是一代大儒,学识广博,诗文、书法、绘画均所擅长,并喜爱戏曲、小说。他收藏有大量的名人字画,藏书也很丰富,广搜博采奇书逸册,或手自抄校。他曾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对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释、道等书,无不研习,博闻强识。
他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具体而言, 即在明万历年间,他曾延请一些穷老书生,寻章摘句,按部分类;而后摘取其中琐言僻事,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457卷,收书226种(又记为229种),多地方掌故、轶闻琐言、书画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
明朝灭亡,陈继儒归隐,但他依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特别是有关地方上的民生诸事,其往往慷慨上书官府,洋洋千言,委曲条辨,当事者常常为之动容,最后按其意愿付诸实施。陈继儒也由此被冠以“山中宰相”之名。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共十二卷,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作者陈继儒今之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又及另一传说的作者陆绍珩(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内容简介
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12卷,共一千四百余条格言。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厚的学养和良好的性情;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强调静心,体味物韵,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评述奇人异物,阐言美文奇书,推崇高人奇士;或描绘物、景的和谐绮丽,赞美阳刚和阴柔之美;或称誉豪士,召唤英雄,使人意气风发;或以自身的体验和认知,陈述做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或讨论美的形态、美的条件和美的境界。
作品目录
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景
卷七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创作背景
明代万历以降,政治日益腐败,社会弊病丛生,各种矛盾愈加尖锐,朱明王朝犹如一座显赫的百年华屋,虽然表面上花团锦簇,但实际上已千疮百孔,颓势已成。另一方面,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在社会萌芽,正孕育出一股朦胧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潮流;同时,以阳明心学为标帜的新思潮日渐漫延,被定为一尊的程朱理学受到了种种挑战,传统的思想、伦理、道德、价值、情操乃至生活习惯被重新审视和诠释,社会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层面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和开放的态势。
在文学领域,那种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篇幅简短的小品文创作和出版都空前活跃,形成了一种万卉争艳、繁花似锦的局面。《小窗幽记》就是这种态势下的产物。
明朝灭亡,陈继儒归隐后,他特别关心有关地方旱潦转输等事,其往往慷慨上书官府,洋洋千言,委曲条辨,当事者常常为之动容,最后按其意愿付诸实施。
陈继儒作为一代山人之首,其仕隐生活及心态颇具典型意义。他曾经和陶渊明一样,在破残的家园里喝过闷酒,欣赏过苍凉的秋景。秋景虽然多了一股苍凉,多了一点野性,但他看到了满地金黄。这种金黄是他用自己的艰辛、苦难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成果,
《小窗幽记》就是他的文化成果之一。
在书稿将成之日,陈继儒想到自己总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窥到外面的风光景色,院中的落英缤纷,就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纠纷,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对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的追求。
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继儒指出,为人处世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也将遭到无情的淘汰。“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变者,凄凉万古,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纵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一个人的为人在于其自身的德行,权高位重并不等于品德高尚,对名对利的过分追求,往往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因此,要懂得节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陈继儒认为“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行融其偏”。意思是说,有才能和智慧、英雄敏捷的人,由于自己的天资聪慧颖悟,所以对事情往往不爱去多加考虑,最容易棋失一着而满盘皆输。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下点脚踏实地的工夫,成就一定会比一般人大得多。抱持有志气和节操的人,往往会用自己的观点和人格去要求别人,肯定会激昂慷慨,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也往往过于激烈分明。他们应该增进自己的道德和涵养,用慈悲的眼光和宽恕的心情去对待社会和人生。
人成长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和坎坷,面对困难和逆境,《小窗幽记》告诉读者, “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既要正视眼前的困难,又要不安于现状,有改变困境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面对层出不穷的变化应付自如的能力,正所谓“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真正的达观之人,处在灾祸之中而不忧不惧,居住福禄之内却不骄不躁,知道那幸福与灾祸都在于自己一人的所作所为和人生观如何。面临困难时,应坚持自己的目标。行动的目的越明确,意志表现的水平越高,就能自觉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而目标的实现应既要有利于自己,也要能使他人从中获益。
艺术特色
全书结构严谨,分类明晰,着意刻画了“幽”的境界,醒、峭、奇、豪四卷抒发了出仕无门,空余一腔报国志的无奈,正如书中所言,“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情、灵、景、绮、倩诸卷,将文人隐士的闲情逸致和悠然自得寄托于山川水榭和灵书古籍,追求“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素、韵、法三卷则呈现出文人雅士追求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其“立身高一步方超达,处世退一步方安乐”的风格。
全书析理透彻,入木三分,蕴含的处世哲理和处世思想涉及儒释道三教,可以说,汲取了各家思想精华,融合了多重人生理想。从全书对山、川、民、物,风、雷、雨、露的细致刻画,又可以看出作者生活阅历十分丰富,观察生活全面细腻,对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
该书文辞好。骈散兼行,将骈文的偶对协韵之美、辞藻雅洁之美与散文的错综变化之美、平实畅达之美,有机地融合在极其短小的篇幅里,言简意深。
作品影响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
《 小窗幽记》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从1999年首印后的15年内,已再版或重印近30次,平均每半年就有一次再版或重印,且销量维持在每年4000至5000本。
《小窗幽记》的独特价值
晚明陈继儒等辑录的清言小品集《小窗幽记》, 充满对人生的回味与领悟, 既体现了儒家的积极人生态度, 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 其独特的情感取向和独创的艺术价值为后人展示了晚明文人旷达超脱、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小窗幽记》是一代大儒归隐后的杰作,也是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之一。
"掩卷避思,在这幽纱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粪條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携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这些当代人的评论, 形象而深刻,也很中肯。
《小窗幽记》和孔子的《论语》同属语录体,但《论语》是朝圣之学,高大上,而小《小窗幽记》刚布满人间烟火,适宜各色人等阅读。讲处世讲享受讲功名讲荣辱头头是道,说文章说社会说玩耍说山水条条有趣。
本书的语言也非常优美,骈散兼行,将骈文的偶对协韵之美、辞藻雅洁之美与散文的错综变化之美、平实畅达之美,有机地融合在极其短小的篇幅里,言简意深。
比如作者在书中说“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教人要去了解一切烦恼的本质都是空,只要看透这些,就不会被这些烦恼所干扰,只要能够这样想,所谓的清凉世界就会在心中。在这个火堆一样的世界里面,仍能保持清凉的心境是需要很大的定力的。
他又说“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告诉大家太美好的事物,人们往往难以体会太珍贵的东西,大家也不会去了解。因为平时看的最多的都是平常的事物,所以他的品味也会俗。而太珍贵的宝物往往不被人认识,因为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就被误以为没有价值。所以不能落俗,要认真去体会那些美好的事物,拥有自己的品位,了解自己想要的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
陈继儒的书法也是不同凡响, 他是一位多才条艺大儒, 退隐后的创作生活非常丰富与乐趣,令今之文人羡煞。
陈继儒作为一代山人之首,其仕隐生活及心态颇具典型意义。他曾经和陶渊明一样,在破残的家园里喝过闷酒,欣赏过苍凉的秋景。
秋景虽然多了一股苍凉,多了一点野性,但他看到了满地金黄。这种金黄是他用自己的艰辛、苦难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成果,《小窗幽记》就是他的文化成果 。
在书稿将成之日,陈继儒想到自己总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窥到外面的风光景色,院中的落英缤纷,就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纠纷,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陈继儒曾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事一番。又说: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乐世界。
陈继儒的画作也是不同凡响。
心灵不执于物之不足,还必须豁达,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所以,陈继儒说;放得俗人心下,方名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陈继儒虽醉心于佛道之说,流连于山林之乐,但他所赞赏的人生态度,倒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逃避,而是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他说: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不仅要勇于担当,而且要百折不挠,尽人事知天命,无论结果怎样但求心之所安。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此外,在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著者也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这些道理,就是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小窗幽记》经典名句(三组)
处世奇书《小窗幽记》,句句精华, 字字珠玑。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小窗幽记·集醒篇》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小窗幽记·集醒篇》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小窗幽记·集醒篇》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小窗幽记·集醒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小窗幽记·集醒篇》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小窗幽记·集醒篇》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 ——《小窗幽记·集醒篇》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小窗幽记·集醒篇》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小窗幽记·集灵篇》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小窗幽记·集醒篇》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小窗幽记·集醒篇》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小窗幽记·集醒篇》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小窗幽记·集醒篇》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小窗幽记·集灵篇》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小窗幽记·集醒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小窗幽记·集景篇》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小窗幽记·集景篇》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小窗幽记·集醒篇》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小窗幽记·集醒篇》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小窗幽记·集醒篇》
让利精于取利,逃名巧于邀名。 ——《小窗幽记·集灵篇》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小窗幽记·集醒篇》
无事如有事时堤防,可以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销局中之危。 ——《小窗幽记·集峭篇》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小窗幽记·集醒篇》
过份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小窗幽记·集灵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小窗幽记·集醒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小窗幽记·集醒篇》
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小窗幽记·集素篇》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小窗幽记·集醒篇》
好客是豁达事,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小窗幽记·集醒篇》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小窗幽记·集法篇》
豪杰向简淡中求,神仙从忠孝上起。 ——《小窗幽记·集醒篇》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小窗幽记·集绮篇》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小窗幽记·集灵篇》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骛。 ——《小窗幽记·集峭篇》
一失脚为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小窗幽记·集峭篇》
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 ——《小窗幽记·集醒篇》
有乍交之欢易,无久处之厌难。 ——《小窗幽记·集峭篇》
填不满贪海,攻不破疑城。 ——《小窗幽记·集韵篇》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小窗幽记·集景篇》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小窗幽记·集醒篇》
凡事韬晦,不独益己,抑且益人 ——《小窗幽记·集法篇》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 ——《小窗幽记·集峭篇》
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 ——《小窗幽记·集素篇》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小窗幽记·集醒篇》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小窗幽记·集法篇》
广胸中之丘壑,游物外之文章。 ——《小窗幽记·集豪篇》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小窗幽记·集豪篇》
春夏园林,秋冬山谷,一心无累,四季良辰。 ——《小窗幽记·集景篇》
其二:
《小窗幽记》10句经典名句,心烦气躁时读一读,能让人平静下来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小窗幽记》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1. 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小窗幽记》
【译文】把怒气收敛起来自然会觉得愤怒平息了一些,把精神聚集起来自然会觉得语言简练了一些,能够宽容别人自然会觉得气氛和睦,能够使心境保持清静自然会觉得天下太平。
【感悟】人,要善调心绪。万事都别耿耿于怀,退一步也许有意外收获。
2.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会寻找快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欲冷。《小窗幽记》
【译文】在充满痛苦和烦恼的人世间,气性要平和;在充满嗜好和贪欲的名利场中,内心要保持淡漠。
【感悟】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
3. 天黑开盏灯,落雨带把伞,难过归难过,但也不作死。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小窗幽记》
【译文】将烦恼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凉无比的世界里;营营求取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由。
【感悟】人内心若无非分之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自由的。
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4. 耳目宽则天地窄,争务短则日月长。《小窗幽记》
【译文】喜欢听是非之言,看人情冷暖,就会觉得天地之间非常狭隘,都在为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如果能够看淡得失,放弃争名夺利,人生才会过的悠闲,体会人生的乐趣。
【感悟】人看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有时欲望就会越多。只有放下争端,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悠然。
只有当你选择要快乐时,你才会感到快乐!心若简单了,世界就简单了!
5.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断耳。《小窗幽记》
【译文】胸中只要摆脱一个“恋”字,便会十分清爽干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的地方,就是一颗心。拖泥带水,看上去好像明白了,却是不忍舍掉罢了。
【感悟】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6. 放下不可为不可得的,方能得大自在。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忧疑杯底弓蛇,双眉且展;得失梦中蕉鹿,两脚空忙。《小窗幽记》
【译文】怀疑就会杯弓蛇影,双眉还是暂且展开吧。得而复失梦里的“蕉鹿”,只是两脚空忙一回。
【感悟】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皆因妄想一切如己所愿。
7. 水中有月,云上有花,生活中若没有杯弓蛇影、没有患得患失,我们就会少了很多烦恼。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小窗幽记》
【译文】通达生命道理的人能够在悬崖边缘放手离去,凡夫俗子则会沉没在世间的种种苦恼中无法摆脱。
【感悟】真正的智者,在濒临悬崖时,也会勇敢回头。愚蠢的人,会一直沉浸在苦恼中,无法自拔。
最好的人生状态:安于得失,淡于成败,依旧向前。
8. 心苟无事,则息自调;念苟无欲,则中自守。《小窗幽记》
【译文】心里如果没有事情,则气息自然就会平和;脑中没有欲望,则内心自然就会坚守。
【感悟】无欲则刚。人很难无欲无事,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就能心平气静。
9. 请记住:你处理情绪的速度,就是你迈向成功的速度。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常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小窗幽记》
【译文】不要抱怨我不如别人,不如我的人还有很多;也要夸自己能胜过别人,比自己强的人还有很多。
【感悟】对自己太过完美的要求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旦无法达成,就会烦躁、然后自我怀疑。
10. 请记住:你不必事事都拿第一。正确认识自己,不骄不躁,做自己最擅长,就很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小窗幽记》
【译文】从最容易被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就能够处处都保持着清醒;将最难释怀的心事放下,那么就会觉得所有的境界都宽广自在。
【感悟】走过了才知道也没有那么苦,一定要苦中作乐,爱自己,心地善良,计较少点,也就那么回事了,回头看看,人的一生不过如此。开心每一天。
其三:
《小窗幽记》中的处世哲学,越读越有味道,字字珠玑,使内心清净。
分享其中10句,第三句和最后一句最有名。
1、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出自《小窗幽记·集绮篇》,意思是:赏花要看它半开的时候,喝酒要饮到微醉的程度。
凡事不可过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花开到最鲜妍处,正是将凋零时,果子一旦熟透,随时便会坠落,而酒喝到十分,人便丧失意识、无法自控。
人生也是如此,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凡事不可过度,过犹不及,不必追求所有的事都尽如人意,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2、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出自《小窗幽记·集灵篇》,意思是:关起房门,不受尘世的污染,就如同住在深山中;
饱读诗书,使自己心灵纯洁,世间处处都是净土。
正如五柳先生陶渊明所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建造房屋,却不受世俗的喧扰,
只因为心中想着远离红尘,自然就会觉得居处僻静。
净土则是佛教词,指佛、菩萨等居住的没有尘世污染的世界。
对于普通人来说,哪里又能寻来净土呢?
书卷多情,犹如故人,可修身养性,可明理立志,
书中有草木鱼虫、山水晨昏,可愉悦心情、怡养身心。
人浮于世,如微尘、如细蚁,为名忙,为利忙,一日三餐,奔波劳碌。
若想求得安闲,还需走进字里行间,一盏清茶,一柱清香,在诗书中忘却营营,寻得清净。
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出自《小窗幽记·集景篇》,意思是:无论荣耀还是屈辱都不受惊动,只是淡然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谢;
无论升官还是贬谪都不会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这是一种淡然悠闲的人生境界,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
视功名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泰然处之,恬然自安,有豁达心才得真风流。
花草应时开谢,浮云随风聚散,它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桎梏约束,
人生也当如此,洒脱自在,宁静平和,纵然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4、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意思是:让别人第一次见面就喜欢自己,倒不如相交时间长了以后,不让对方厌恶自己。
时人喜欢吹捧所谓“首因效应”,即第一次见面的45秒内产生的印象至关重要。
人们习惯以第一印象的感觉去评判一个人,但要彻底认识一个人,你必须忘记第一印象。
100分的第一印象,将期待值拉到最满,
只会让对方在日后的相处中,日益减分。
倒不如在一次次的相处中,越来越展现优点,历经时光发酵,如酒愈酿愈醇。
5、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意思是:交朋友的滋味,要先淡薄而后浓郁,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
朋友之道,难在相识,贵在相知。
有些人,天生长袖善舞,往往交浅言深,
有些人,或许寡言少语,却有一腔赤诚,
如何分辨何人值得相交?唯有时间而已。
真正的朋友,是灵魂的契合,懂得彼此真正的需求,不吝支持,更敢于批评。
友情如茶,需要慢煮、浅尝、细品,余香袅袅,回甘绵绵,共度岁月悠长。
6、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欲冷。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意思是:在充满痛苦和烦恼的人世间,气性要平和;
在充满嗜好和贪欲的名利场中,内心要保持淡漠。
人活于世,烦恼时多,迷茫时更多。在人心日益浮躁的时代中,接受挫折,接受孤独,接受世事无常,不忘初心,不慕虚名浮利,方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
守住本心,耐得寂寞与清贫,
即使不能真的成就一番大事业,
也能为心灵找到一份宁静自在。
7、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断耳。
出自《小窗幽记·集素篇》,意思是:胸中只摆脱一个“恋”字,就会十分爽净自在。
人生最苦的地方,就是这颗心沾泥带水,明明知道,却无法割舍。
佛曰,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你所贪恋的一切,都将成为心中的枷锁,在生时的分分秒秒,折磨着内心。
生命短暂,而爱与欲望都是无止尽的,
求而不得,或许才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老子说“知足者常乐”,不贪婪、不奢求,更容易得到幸福。
8、纸帐梅花,休惊他三春清梦,笔床茶灶,可了我半日浮生。
出自《小窗幽记·集韵篇》,意思是:画着梅花的纸帐里悠然睡去,莫要惊醒春日美梦,架上毛笔,灶上清茶,可以伴随我读过自在一生。
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纵然简朴,
画上梅花,便自有一番雅致美景。
一支笔,云霞生,写尽满怀风流,
一炉茶,春水煎,饮尽半生风雨。
闲时饮茶,茶水洗心,
兴来挥毫,笔尖写意,
困时尽可安眠,一梦过三春,
安闲自在度余生,夫复何求?
9、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出自《小窗幽记·集灵篇》,意思是:兴致来时,醉倒在落花之前,天地便是我的被子和枕头;
机心止息,坐在厚重的石头上,物我两忘,古今事都如同蜉蝣般微不足道。
以天地为枕被,以风月为幔帐,
与酒为友,与花为伴,一身都是诗意。
停下机巧功利之心,回归物我两忘之境,
时间与空间都变得微不足道。
蜉蝣者,朝生暮死,微不可查,苏轼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古不过须臾,更何况人生短短不过百年?那一时的得失与纠结,更不必挂在心头。
10、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出自《小窗幽记·集豪篇》,意思是:与朋友交,须带有三分侠义的心肠;为人处世,要抱有纯真的赤子之心。
何谓侠气?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
何谓素心?
简单朴素、纯净无邪、不染凡尘的赤诚之心。
越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诚心待人,才能活得坦坦荡荡、无愧天地,
素心待己,才能在浮世纷杂中获得安宁。
心烦气躁时,可以细读一读这本《小窗幽记》,
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2023.02.18 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