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小筑头条版总第863期
雅风小筑欢迎您



盐亭印象
——儿时记忆二三事
作者:李云跃(四川盐亭)

由于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偏心的父母经常把我带到盐亭爷爷家里养病。
爷爷和婆婆家就住在大西街电影院对面,也就是盐亭笔塔的斜对面。
爷爷在县纺织厂当炊事员。婆婆在城里给人带奶娃娃。
那时候,盐亭县纺织厂,盐亭弥江电扇厂都是红红火火的国营企业。
纺织厂生产的手绢、毛巾、蚊帐、文化衫,远近闻名。给老外生产的文化衫,两个人共同穿一件都还宽松。
弥江电扇厂生产的“神鸟”牌吊扇全国闻名。

那时盐亭的笔塔,4个方向都安装了高音喇叭。凡是居民要参加各种活动,都是在喇叭里面通知的。高音喇叭里有时还要播放歌曲或广播体操。笔塔每一层都有风铃,微风拂来,风铃便会发出叮叮当当当的悦耳声音。
婆就是听到高音喇叭里的通知,提着一个小板凳,提前半小时就到广场(也是体育广场),坐得整整齐齐的,等着召开全民公捕大会的。
有一天,我跟在游行队后面看热闹,摔了一跤,还把一支胳膊给搞脱臼了,当了几个月的王连举。
那时盐亭还有一个灯光球场,很多大型的篮球、乒乓球比赛都是在盐亭灯光球场举办的。

那时盐亭的东门,有一个古代的城门。城门上面的铜钉整整齐齐的。城门底色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古城门的样式与北京的新华门是一样的。
有一天晚上,我本来是跟在纺织厂一个工人师傅后面去看电影的。不知道怎么在散场时,我与那个师傅走散了。我找不到路回纺织厂,一个人在城里哭着跑了好几圈。
过去盐亭的东门外还是一片水稻田。有一天中午,我到城里去,太阳火辣辣的。我远远就看见两个人在树荫下乘凉。周围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据说,那时这里还是一个农场。水稻都是犯人种出来的。
城东门桥下水面开阔、清澈。桥下往富驿方向20米还有一个跳台。每年县里举办的游泳比赛,都是在这里举行的,热闹非常。
从城东往寺垭方向,也就是现在的中央大城,沿河边是一个大长湾,河坝里长满了核桃树。我们从城里回纺织厂,经常在路上用石头砸青核桃吃。
在核桃树下面,有很多砂土。这里很适合晨练。县川剧团的演员,也经常在这里练功、练嗓子。

据说一个唱花脸的演员在这里调教徒弟。师傅提前几天在一颗核桃树下拉一泡屎,然后用砂土和树叶盖着。等徒弟们到齐后,师傅突然揭开树叶,要求徒弟做一个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达突然发现这泡屎,奇臭无比!如果达不到师傅满意,徒弟则必须要重新做,一直到师傅满意为止。
盐亭过去北门还没有大桥。我还亲自看到有人用斑竹杆和自做的线盘钓鱼。对河对岸,洪水一望无边。这才是真正的放长线钓大鱼。那时,纺织厂抽水的地方就在锦绣江城外面,修水泵的师傅在河里下线,用电打鱼呢!
我的童年是在盐亭度过的。我们古色古香的盐亭真的不错!

原创作品
文中插图由作者提供
诗人作家风采

李云跃,微信名雁南飞,男,系四川省盐亭县西陵镇龙泉村人。中专文化。喜欢新诗,已有多篇作品,在诗刊和多个微刊平台及都市头条发表。《雅风小筑》《醉墨流芳》《时代精英文学》平台文学顾问及散文主编。


雅风小筑编辑部
总编:芦苇
责任总编:郭申虎 陈凤鸣
执行总编:禾乃 兰志芳 天香 珊珊
文学总顾问:玛格丽特 田园 罗朝辉 悠然云霄
特邀顾问:文川 黄元元
文学顾问:杨长荣 杨伯天 郭圣 赵保国 江帆 荣国林 李云跃 田方芝
艺术总顾问:中国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刘俊)
书画总顾问:尹训银 陈十田
作曲艺术家:刘信昌 王宪德
法律顾问:周新华
新诗主编:杨生伟 田方芝 天悦
古诗词主编:韩义元 江帆 蔡德全
散文主编:王炳华 李云跃
小说主编:张玉红
美术设计:豪子
特邀诗人作家:张广昆 宋京平 冰月 悠然云霄 海的召唤 陈孟华 万淑琼 阿 媚 周 平 王歌立
签约诗人作家:江帆 牛天堂 汪永根 赵保国 史天中 李剑东 高原 晓月 刘月圣 李信 章金马 青鲤 小敬 刘继晨 刘淑芹 庞彦辉 王占魁
金牌主播:天乐 林桂花 小字 紫色的梦 秋薇 雪峰 梅花鳌雪(排名不分先后)
宣传部部长:冰月(兰花)
宣传部副部长:李剑东 张晓明
宣传部人员: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
投稿请加芦苇总编微信:15281966875
注:尚有众多职位虚位以待,等您入坐。本平台欢迎有爱心与乐于奉献的老师及文学爱好者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