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1153 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4)看电视唠家常 作者 || 吴玉洪(诵读||涛声依旧)

回想起那时候的过年(系列4)
看电视唠家常
作者 || 吴玉洪
诵读||涛声依旧
编辑 || 荆枫

记得在我五六岁之前是没有电灯的,家家都点煤油灯,可以简单自制,就是用一个小瓶子里装上煤油(可能就是现在的汽油吧),然后在瓶口处插入一个铁皮卷成的小管,然后把棉花搓成一小绺顺到瓶子底部,瓶子里的煤油就会慢慢顺着棉花绺浸到棉花头,用火柴一点就会点燃,烧过一会后光亮就慢慢地变弱了,这时要用一根针把灯芯向上挑一些,这样就会再发出一些光来,成语“挑灯夜战”中的挑灯就是这样意思,这个成语说的是晚上点着灯读书,形容读书刻苦。人们就靠着这样的一点光来生活。有的人家准备两盏油灯,屋里一个,厨房一个。有的人家只有一盏,厨房用的时候就从屋里拿到厨房去,屋里只能黑着。那时候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不过几个老友凑在一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卷一袋老旱烟,唠一唠家长里短,说一说道听途说。到后来有了半导体收音机,大家一起围坐下来,刘兰芳的岳飞传那是大家一天的盼望,每次听到下回分解了还饶有兴趣的预测一下明天的故事情节。再后来就有了电视,虽然是黑白的也只有十四英寸那么大,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那般大小,但在当时那可算是一个豪华奢侈品了,我们村大约在八五年左右有了第一台电视机,一到掌灯时候这户人家的炕上地下,窗台上,柜盖上都坐满了人,什么新闻电视剧一样不落,就连广告也不放过,等电视上都是雪花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等大家都走了之后,这户人家还有打扫屋里的卫生,满地的烟头毛磕皮,几个月下来炕席就得换,无意中损坏的物件也有不少,但从不埋怨什么,仍然乐此不疲。我家是八六年才有的电视,是熊猫牌十四英寸电视,是父亲骑着自行车从市里背回来的,那天还下了些小雪,父亲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了把电视摔坏,那年春节晚会是在自己家里看的,舒服极了。屋子小招不开这么多的人,就把电视搬到了外面,坐了整整一院子的人,慢慢地买电视的人家多了起来,

【作者简介】
吴玉洪,男,1972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汉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新市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东北三省蒙古文教材编委会成员;县作家协会成员兼理事会成员,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及各类文学网站。

【主播简介】涛声依旧,喜欢文艺、文学,闲暇之余学习朗诵,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艺术观:来自心灵的声音,总会动人心魄。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